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下学期《项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下学期《项链》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12:1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
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
教学重点: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
教学流程:
导入
1.介绍莫泊桑及其主要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莫泊桑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达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法国文坛。之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师居斯塔夫·福楼拜。10年间,他完成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女雇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
莫泊桑的传世佳作大多是在1880-1890这十年间创作的。在这期间,他曾经自我调侃道;我像流星一样划进文坛。而自己的一生也如流星般短暂。但是毫无疑问,这颗流星是文坛最闪亮的一颗。莫泊桑自1880年起偏头痛的发作日趋频繁,右眼的调节功能全部丧失,心跳紊乱,再加上他放浪形骸,因而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情绪屡见不鲜。自1885年后,他转向长篇小说的创作,六部中除了《一生》外,其他五部都是这个时期的创作。
80年代末期,由于莫泊桑思想上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加强,以及法国文学艺术中颓废倾向对他的影响,不仅他的作品中的批判力量锐减,而且他观察研究社会现象的兴趣也日趋淡薄。他变得越来越内向。因此,社会的主题消失不见了,而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现象乃至病态心理成了他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如《皮埃尔和若望》、《我们的心》。
在此以后,莫泊桑除了原有的诸种疾病外,神经分裂症渐渐恶化。1891年病情急转直下,求生的欲望使他四处求医,但又继续迷恋于放浪的生活。1892年1月2日,莫泊桑自杀未遂,渐渐失去康复的信心。五天后他被送入精神病院。1893年7月6日与世长辞,年仅43岁。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他善于在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进行选择,舍去对他的主题无用的东西,采用其中最具特征性的细节,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所忽视的,然而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论小说》)。在这一方面,莫泊桑与自然主义的实录性的写作方法有所不同,从而避免了这种方法所必然带来的繁琐拖沓的文风。
梳理玛蒂尔德形象的变化
1.小说情节围绕什么展开?情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项链为假
2.在小说中哪些伏笔为项链为假结尾提供了情节的合理性?
“欧亨利式结尾”并非欧亨利专有
3.在经历这一系列的变故后,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外貌变了没有?
找出表现外貌变化的语句
4.玛蒂尔德的性格变了没有?玛蒂尔德的性格中哪些变了?哪些没变?
结合语句,尤其是描写玛蒂尔德心理活动的语句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5.你认为作者莫泊桑更欣赏改变之前的玛蒂尔德还是之后的玛蒂尔德呢?
莫泊桑之女性观:
姿态、容貌、嗓音、目光的流盼、举止的优雅、矫揉造作、漫不经心、矫饰、她的美貌、她的身段,妇女从世间应该获得这一切和接受这一切。
年老的妇女已不再是一个单纯个别的女人,她似乎是妇女的全部历史……我们不应该对她的魅力抱有太多的期望,因为她已经接受了一个女人所能忍受的最可怕、最折磨人的酷刑:她苍老了!
——《莫泊桑随笔选》
莫泊桑的创作观,继承他的师父福楼拜,认为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所以他在文中没有流露出来,隐藏得非常好。我们不管她变了没有,也许我们可以读出更多的变化之外的东西来,也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莫泊桑要我们自己来作结论。
小说主题的探究
既然作者希望读者自己探讨小说的主题,那你认为这是一篇关于什么主题的小说?
尊严、虚荣、诚信、贫穷、变化
参考教材后面的“思考与练习”,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赞同这是一部有关“虚荣”的主题的小说?
玛蒂尔德是不是就应当安于贫穷?
“安贫乐道”是不是评价一切的标准?
是否能够“求富乐道”或者“安富乐道”呢?
小说中作者莫泊桑有没有流露出他对于小说主题的倾向?有没有流露出他对于玛蒂尔德所怀有的态度倾向?
命运的作弄;对玛蒂尔德的同情
对比阅读
一串改变命运的项链、一场改变命运的舞会。还有马车、丢了的东西,逃跑,这与我们儿时所熟知的哪一个经典童话故事极为相似呢?
在表格上整理两个故事的相似点
相似处 《灰姑娘》 《项链》
个人特点 孤弱、美丽 美丽动人
家庭生活 不幸 不幸
家人 歹毒的继母、姐姐们 无能的丈夫
一次机遇 王子择偶舞会 舞会请柬
外力帮助 仙女点化 朋友的钻石项链
舞会上 引起王子的注意 引起部长的注意
舞会后 逃跑 逃跑
失物 水晶鞋 项链
寻找 鞋子与脚 盒子与项链
……

2.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区别在哪里?
(2)《项链》如何创造性地改写、颠覆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
“灰姑娘”模式: “莫泊桑版”颠覆:
花样的青春 辛劳中衰老
以爱情超越等级 求享乐换来贫穷
幸福的结局 悲伤的结局
顺承,于是通俗 颠覆,成为经典
3.在整理了“莫泊桑版”对于故事模式的颠覆后,我们看到玛蒂尔德的命运相比于灰姑娘是多么令人心疼。在此基础上我们思考,作者最后写项链是假的为什么那么有杀伤力?
4.你如何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
补充:周作人在《书房一角》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看一个社会是否宽容,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看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就这么简单。
5.有很多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借鉴了“灰姑娘”故事的模板。如电影《窈窕淑女》、《曼哈顿女佣》以及一系列迪士尼动画电影等。那么莫泊桑这篇《项链》是对“灰姑娘”故事框架有意无意的盗版呢还是一部独立的经典作品?
莫泊桑小说现实而冷峻的风格
1.理解莫泊桑的“冷”
“莫泊桑”读后感
莫泊桑的小说是一个痛苦多,欢乐少,笼罩着一片悲观主义的凉雾的世界,“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久居则有“凄神寒骨”之虞。
——郭宏安:《莫泊桑的眼睛》
(莫泊桑)的许多短篇小说我连续看下去,只觉得越来越冷,如同到了寒带……短篇中的《项链》一再被人选读……冷酷无情的面貌下藏着一颗热心。这和我们的习惯只怕有点相反。在法国也不合时宜,他只能最后神经错乱了。
——金克木:《关于世纪法国小说的对话》
2.对比莫泊桑的《珠宝》,评价莫泊桑围绕珠宝的“真”与“假”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补充阅读
莫泊桑《珠宝》
朗丹先生在副科长家里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这个年轻姑娘,从此就堕入了情网。
她的父亲是外省的一个收税官,死了已经有好几年。后来她跟着母亲来到了巴黎。她的母亲指望把她嫁出去,常常到附近几家中产阶级人家去。她们穷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稳重而且和蔼。这个年轻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每一个明智的年轻人都梦想着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这种典型的女人。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从不离开嘴唇的那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仿佛是她心灵的回光。
人人都称赞她;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
朗丹先生那时在内政部里当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做妻子。
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因而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很阔绰。她对丈夫无比的关心、体贴、温存。而且她本人的诱惑力又是那么大,虽然他们相遇已经有六年了,可是他比开头那些日子还要爱她。
他责备她的,只有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她的朋友们(她认识几个小官吏的妻子)经常能够替她搞到包厢,请她去看当时风行的戏,甚至首次上演的新戏;她不管她丈夫愿意不愿意,总是拖着他一块去;不过一天工作下来,这种消遣反而增加他的疲劳。因此,他恳求她请一位她认识的太太陪她去看戏,只要能送她回来就成。她认为这个办法不太合适,所以说来说去怎么也不肯答应,直到最后才为了讨好他,勉强让了步;他对她说不出的感激。
然而,这种爱看戏的嗜好,很快地引起了她爱打扮的需要。不错,她的服装还是跟从前一样简单,既风雅而又朴素;而且她那温柔的美,她那令人倾倒的、谦逊的、含笑的美,仿佛从她朴素的打扮里得到一种新的风韵,但是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爱在耳朵上戴两粒冒充钻石的大莱茵石。她还戴假珍珠的项链、赛金的镯子和镶着五颜六色的、代替宝石的玻璃钻的梳子。
她的丈夫有点不满意这种对假货的爱好,常常说:“亲爱的,对一个买不起真珠宝的人来说,美丽和妩媚就是她的装饰品,再说,这也是世上最稀罕的珠宝。”
但是她露出温柔的笑容,每一次都这么回答:“有什么办法呢?我爱好这个。这是我的缺点。我也知道你说得对;可是本性难移呀。我当然更喜欢有真的珠宝!”
她一边用手指转动着珍珠项链,或者让宝石的切面放出夺目的光彩,一边不停地说:“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么好。简直跟真的一样。”
他微笑着说:“你的趣味倒跟吉卜赛人一样。”
有时候,到了晚上,只有他们俩待在炉火旁边,她就把装着朗丹先生所谓“便宜货”的摩洛哥皮匣子捧到茶桌上,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那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一种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她还一定要把一串项链挂在她丈夫的脖子上,为的是挂上以后,好痛痛快快地笑一番,然后大声说:“瞧你有多滑稽!”接着就扑到他怀里,像发了疯似的吻他。
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歌剧院回来,冻得全身直打哆嗦,第二天不停地咳嗽,一个星期以后就害肺炎死了。朗丹差一点也跟她进了坟墓。他是那么失望,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都变白了。他从早哭到晚,难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灵;回忆,笑容,声音以及死者身上的种种魅力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脑际。
时间并没有减轻他的悲伤。往往在上班的时候,同事们正在聊当天的新闻,会忽然看见他双颊一鼓、鼻子一皱,眼睛里含着两包泪水;他做出一副苦相,接着就呜呜地哭起来。
他让亡妻的卧室保持原状。他每天都要把自己关在里面想她;所有的家具,甚至连她的衣裳,都像她临死那天一样放在原来的地方。
但是生活对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了。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他奇怪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如今他靠他那微薄的收入再也没法弄到了。
他借了几笔债,像穷得走投无路的人一样,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找钱。终于有一点早上,离着月底还有整整一个星期,手上却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了。于是他打主意变卖东西。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因为他心里对这些从前叫他生气的“冒牌货色”还怀着怨恨。甚至每天看见它们,都会损害到对他心爱的人的回忆。
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货中找来找去,找了很久,因为她一直到临死前几天还不断地买回来,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带一样新东西回来。他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个七八法郎。
他把它放在衣袋里,顺着一条条大街,朝部里走去,打算找一家可靠的珠宝店。
他终于看到一家,走了进去,一想到露出一副穷相,变卖这样一件不值钱的东西,他又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
“先生,”他对商人说,“我想请您估估这件东西。”
那个人接过来翻来覆去地仔细看了一阵儿,又掂了掂分量,拿起一个放大镜,把他的伙计叫过来,小声嘀咕了几句,然后把项链放在柜台上,瞧瞧远看的效果如何。
这样小题大做反把朗丹先生弄得很不自在,他张嘴正要说:“噢!我也知道它值不了几个钱,”那个珠宝商却先开口了:“先生,值一万五千法郎;不过您得先把它的来源告诉我,我才能够收购。”
这个鳏夫两只眼睛睁得老大,愣在那儿,一下子糊涂了。临了,他结结巴巴地说:“您说什么?……您没有估错吧。”对方误会了他惊讶的原因,冷冷地说:“您可以到别处去问问,看别人是不是肯出更高的价钱。照我看,它顶多值一万五。如果您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就再来找我好了。”
朗丹先生完全变成了一个傻子;他需要一个人去好好考虑考虑,于是拿起项链走了出去。
但是一到街上,他反而想笑了。他想:“傻瓜呀!傻瓜!我要是当时就卖给他呢?居然有这么一个不辨真假的珠宝商人!”
他走进和平街口的另一家首饰店。老板见了这件首饰,就立刻叫了起来:
“嗳呀!我可认识这串项链,它是从我们这儿卖出去的。”
朗丹先生感到很惊慌,问:“值多少钱?”
“先生,我是两万五千法郎售出的。我准备出一万八千法郎收回来,不过按照法律规定,您得先把这件东西弄到手的经过告诉我。”
这一次,朗丹先生惊奇得两腿发软,坐了下来。他说:“不过……不过,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我一直以为它是……假的呢。”
首饰商人又问:“您愿意告诉我,您姓什么吗,先生?”
“当然愿意。我姓朗丹,我是内务部的科员,住在殉道者街十六号。”
商人打开帐薄,查了查,说:“这串项链的确是在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殉道者街十六号去的。”
两个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科员惊讶得简直要发疯了,首饰商疑心他是个贼。
首饰商接着又说:“您愿意把这件东西在我这儿放二十四小时吗?我可以给您出一张收据。”
朗丹先生结结巴巴地说:“当然可以。”他把纸条折起来,放在衣袋来,走了出去。
他穿过大街,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走错了路,又转过身来往回走,走到了杜依勒里宫,过了塞纳河,一看又走错了,于是又回到香榭丽舍大街,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儿主意。他想好好地考虑考虑,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妻子没有力量买一件这样贵重的东西,——当然没有。那么,这是别人送的一件礼物了!礼物!谁送的?为什么送呢?
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莫非她?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他觉得地上摇晃,觉得面前的一棵树倒下来;他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等他醒过来,才发现自己在一家药房里,原来是过路人把他抬来的。他请人送他回家,随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
他伤心地哭到天黑,咬住一块手绢,免得哭出声来。最后他又疲乏,又伤心,支持不住,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着了。
一道阳光照醒了他,他慢腾腾地起来,准备到部里去。受到这样的打击以后,再要工作是很困难的。他考虑了一下,觉得可以请求科长原谅,于是写了一封信。接着,他想到了应该再到首饰店去一次,想到这儿,臊得满脸通红。他考虑来考虑去,无论怎么说,总不能把那串项链留在那家店里;于是他穿好衣服,走了出去。
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覆盖着这笑脸迎人的城市。几个无所事事的人两手插在衣袋里在街上闲逛。
朗丹先生望着他们走过,对自己说:“有财产的人多么幸福啊!一个人有了钱,甚至连忧愁都可以摆脱,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他可以旅行,可以寻欢作乐!啊!要是我有钱就好了!”
他发觉肚子饿了,因为从前天晚上起,他就没有吃过东西。但是他的口袋空空的,于是他又想起了那串项链。一万八千法郎!一万八千法郎!这笔数目真不小呀!
他走到和平街,开始在首饰店对面的人行道上踱来踱去。一万八千法郎!一连有二十次,他都差点儿走进去,可是每次都被羞耻心拦住了。
然而,他肚子饿,饿得很厉害,而且又没有一个子儿。他突然下了决心,为了不让自己有考虑的时间,一口气奔过大街,冲进了首饰店。
商人见了他,连忙迎上前,面带笑容,彬彬有礼地搬来一把椅子。伙计们也过来了,他们眼睛里,嘴边也都带着笑意,不断地瞟着朗丹。
珠宝商开口说:“我已经打听过了,先生,如果您没有改变主意,我可以立刻照我出的价钱付款。”
科员结结巴巴地说:“当然没有改变。”
首饰商人从抽屉里取出十八张大钞票,点了一遍递给朗丹。朗丹在一张小收据上签了字,用一只颤巍巍的手把钱放在衣袋里。
我正打算出去,又转过身来,垂下眼睛,对一直在微笑的商人说:“我……我还有别的珠宝……都是从……同一个人那儿继承来的。您都愿意收买吗?”
商人鞠了个躬,说:“当然愿意,先生。”
有一个伙计跑出去了,为的是笑个痛快。另外一个伙计使劲地擤鼻子。
满脸通红的朗丹用若无其事的严肃口吻说:“我去给您拿来。”
他叫了一辆马车,回去拿首饰。
一个钟头以后,他回到首饰店,到这时候他还没有吃早饭。他们开始一件件地研究,一件件地估价。几乎全部都是这家店里卖出的。
朗丹现在也撕破脸皮争价钱了,他发脾气,要人把帐薄给他看;随着金额的增加,他的嗓门也越提越高。大粒的钻石耳坠两万法郎;镯子三万五千法郎;胸针、戒指和链坠儿一万六千法郎;一件用祖母绿和蓝宝石镶成的首饰一万四千法郎;一条当项链用的金链连同吊着的独粒钻石四万法郎;总数共达十九万六千法郎。
商人用开玩笑的口吻说:“这些东西的主人把所有的积蓄都存在珠宝上了。”
朗丹一本正经地说:“这也是一种存钱的方法,并不特殊。”他又和买主约好第二天还要约请行家复查,然后走了出来。
到了街上,他看见旺多姆纪念柱,恨不得跟爬夺彩竿似的爬上去。他感到自己身轻如燕,只要一纵身,就可以和柱顶上高耸入云的皇帝雕像玩玩跳背游戏。
他到瓦赞饭店吃了中饭,喝的是二十法郎一瓶的酒。
吃完饭,他叫了一辆马车,到布洛涅树林去兜风。他带着几分轻蔑的神气望着来来往往的车马,恨不得向行人嚷叫:“我也有钱。我有二十万法郎!”
他想起了内务部,连忙叫马车送他去。他大模大样走进科长办公室,说:
“先生,我是来向您辞职的。我得到了一笔三十万法郎的遗产。”他又去和老同事们握手告别,把自己将来的生活打算告诉他们;然后到英国咖啡馆去吃晚饭。
他正好坐在一位看上去好像很有身份的绅士旁边,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想炫耀一下,于是告诉这位先生,他刚刚得到了一笔四十万法郎的遗产。
有生以来,他第一次对看戏不感到厌烦,他还和一些妓女混了一夜。
半年以后,他又结婚了。他的第二个妻子虽然很规矩,可是脾气难侍候,给他带来了许多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