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新课标A版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本章复习与测试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课件(5份打包)新人教A版选修2_2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课件(5份打包)新人教A版选修2_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9 18:08:47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2.3 数学归纳法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1.了解归纳法的原理、证明步骤及变形特点
2.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数学命题
重点:归纳法的原理、证明步骤及变形特点
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几何问题、整除问题和归纳猜想的问题
1.数学归纳法适用于证明一个与__________有关的命题.
2.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1)(归纳奠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递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由(1)(2)可知命题对一切n≥n0的自然数都成立.
正整数n
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
假设n=k(k≥n0,k∈N
)时命题成立,证明
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n2+1对于n≥n0的自然数n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0应取( )
A.2
B.3
C.5
D.6
【答案】C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一是弄清n取第一个值n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二是弄清从n=k到n=k+1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三是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向n=k+1证明目标的表达式变形.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N
时,(1·22-2·32)+(3·42-4·52)+…+[(2n-1)(2n)2-2n(2n+1)2]=-n(n+1)(4n+3).
证明:(1)当n=1时,左式=1·22-2·32=-14,
右式=-1·2·7=-14.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
)时等式成立,即
(1·22-2·32)+(3·42-4·52)+…+[(2k-1)(2k)2-2k(2k+1)2]=-k(k+1)(4k+3),
则(1·22-2·32)+(3·42-4·52)+…+[(2k-1)(2k)2-2k(2k+1)2]+[(2k+1)(2k+2)2-(2k+2)(2k+3)2]
=-k(k+1)(4k+3)-2(k+1)[(4k2+12k+9)-(4k2+6k+2)]
=-k(k+1)(4k+3)-2(k+1)(6k+7)
=-(k+1)(4k2+15k+14)=-(k+1)(k+2)(4k+7)
=-(k+1)[(k+1)+1][4(k+1)+3].
说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等式对一切n∈N
都成立.
不等式的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
(1)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n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n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由n=k时成立证n=k+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
【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x2n-1+y2n-1(n∈N
)能被x+y
整除.
【解题探究】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注意“n=k”与“n=k+1”之间项的关系.
证明:(1)当n=1时,x2n-1+y2n-1=x+y,能被x+y整除.
证明整除问题
(2)假设当n=k(k∈N
且k≥1)时,命题成立,即x2k-1+y2k-1能被x+y整除.
那么当n=k+1时,
x2(k+1)-1+y2(k+1)-1=x2k+1+y2k+1=x2k-1+2+y2k-1+2
=x2·x2k-1+y2·y2k-1+x2·y2k-1-x2·y2k-1
=x2(x2k-1+y2k-1)+y2k-1(y2-x2).
∵x2k-1+y2k-1能被x+y整除,y2-x2=(y+x)(y-x)也能被x+y整除,
∴当n=k+1时,x2(k+1)-1+y2(k+1)-1能被x+y整除.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要注意将式子拆成几部分的和、差或乘积形式,然后分析每一个部分能否整除.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2n-1+1(n∈N
)能被7整除.
证明:(1)当n=1时,62-1+1=7能被7整除.
(2)假设当n=k(k∈N
且k≥1)时,62k-1+1能被7整除.
那么当n=k+1时,
62(k+1)-1+1=62k-1+2+1=36(62k-1+1)-35.
∵62k-1+1能被7整除,35也能被7整除,
∴当n=k+1时,62(k+1)-1+1能被7整除.
由(1)(2),知命题成立.
【例4】
在数列{an}中,a1=2,an+1=λan+λn+1+(2-λ)2n(n∈N
),其中λ>0.
(1)求a2,a3,a4;
(2)猜想{an}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解题探究】根据条件求出a2,a3,a4,并由此猜想an的表达式,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归纳、猜想、证明
【解析】(1)由an+1=λan+λn+1+(2-λ)2n,
将a1=2代入,得a2=λa1+λ2+(2-λ)×2=λ2+4.
将a2=λ2+4代入,得a3=λa2+λ3+(2-λ)×22=2λ3+8.
将a3=2λ3+8代入,得a4=λa3+λ4+(2-λ)×23=3λ4+16.
(2)由a2,a3,a4对{an}的通项公式做出猜想:
an=(n-1)λn+2n.
当n=1时,a1=2=(1-1)λ1+21成立.
假设当n=k(k∈N
且k≥1)时,ak=(k-1)λk+2k,
则当n=k+1时,
ak+1=λak+λk+1+(2-λ)2k
=(k-1)λk+1+2kλ+λk+1+(2-λ)2k
=kλk+1+2k+1
=[(k+1)-1]λk+1+2k+1.
由此可知,当n=k+1时,
ak+1=[(k+1)-1]λk+1+2k+1也成立.
综上可知,an=(n-1)λn+2n对任意n∈N
都成立.
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
(1)计算:根据条件,准确计算出前若干项,这是归纳、猜想的基础.
(2)归纳、猜想: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猜想出一般结论.
(3)证明:对一般结论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n+1)(n+2)…(n+n)=2n×1×2×…×(2n-1)(n∈N
)时,从“k到k+1”左边需增乘的代数式为________.
【答案】2(2k+1)(共27张PPT)
2.2.2 反证法
1.反证法
假设原命题_______(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__________,从而证明了___________,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矛盾类型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________矛盾,或与____矛盾或与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等.
不成立
假设错误
原命题成立
已知条件
假设
定义、公理、定理、事实
1.反证法是( )
A.从结论的反面出发,推出矛盾的证法
B.对其否命题的证明
C.对其逆命题的证明
D.分析法的证明方法
【答案】A
2.应用反证法推出矛盾的推导过程中要把下列哪些作为条件使用( )
①结论相反判断,即假设;②原命题的条件;③公理、定理、定义等;④原结论.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C
3.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说法为( )
A.a,b,c都是奇数
B.a,b,c都是偶数
C.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答案】D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x2-(a+b)x+ab≠0,则x≠a且x≠b”时应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x=a或x=b
【解析】否定结论时,一定要全面否定,x≠a且x≠b的否定为x=a或x=b.
【例1】
设a,b,c,d∈R且ad-bc=1,求证:a2+b2+c2+d2+ab+cd≠1.
【解题探究】此题结论为否定形式的命题,可考虑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否定”型命题
1.一般当题目中含有“不可能”“都不”等否定性词语时,宜采用反证法证明.
2.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2)归谬.从反面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的结果.(3)存真.由矛盾的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1.已知a,b,c是一组勾股数,即a2+b2=c2,求证: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证明:假设a,b,c都是奇数,∵a,b,c是一勾股数,
∴a2+b2=c2.(
)
∵a,b,c都是奇数,∴a2,b2,c2也都是奇数.
∴a2+b2是偶数,这样(
)式的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产生矛盾.
∴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例2】
已知a与b是异面直线.求证:过a且平行于b的平面只有一个.
【解题探究】结论以“只有一个”形式出现,可采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唯一”型命题
证明:如图.假设过直线a且平行于直线b的平面至少有两个,分别为α和β,在直线a上取点A,过b和A确定一个平面γ且γ与α,β分别交于过点A的直线c,d.由b∥α,知b∥c,同理b∥d.故c∥d,这与c,d相交于点A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
“唯一”型命题从正面往往难于证明,可采用反证法假设不唯一,经推理得出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若命题中含有“有且只有”“唯一存在”等语句,则既要证明存在性,又要证明唯一性.
2.求证:方程2x=3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明:x=log23时,2x=3.这说明方程2x=3有根.下面用反证法证明方程2x=3的根是唯一的.
假设方程2x=3至少有两个根b1,b2(b1≠b2),
则2b1=3,2b2=3,两式相除得2b1-b2=1.
若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矛盾.
若b1-b2<0,则2b1-b2<1,这也与2b1-b2=1相矛盾.
∴b1-b2=0,则b1=b2.
∴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得证.
“至多”“至少”型命题
题目叙述中有“至少”“至多”等字眼,用反证法证明可减少讨论情况.此外,对于此类问题,需仔细体会“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词的含义,弄清结论的否定是什么,避免出现错误.
3.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
反设出错致误
【例4】
已知a,b,c是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求证:三个方程ax2+2bx+c=0,bx2+2cx+a=0,cx2+2ax+b=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
【正解】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两个相异实根,则
Δ1=4b2-4ac≤0,Δ2=4c2-4ab≤0,Δ3=4a2-4bc≤0.
相加,有a2-2ab+b2+b2-2bc+c2+c2-2ac+a2≤0,
即(a-b)2+(b-c)2+(c-a)2≤0.
由题意a,b,c互不相等,可知上式不能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
【警示】用反证法证明含有“至少”“至多”等字眼的命题时,一定要先写出正确的否定.
用反证法证题要把握三点:
(1)必须先否定结论,对于结论的反面出现的多种可能,要逐一论证,缺少任何一种可能,证明都是不完全的;
(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论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论证,就不是反证法;
(3)推导出来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定理、公理相违背,但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反设正确的是( )
A.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B.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
C.三个内角都不是钝角
D.三个内角都不是钝角或至少有两个钝角
【答案】B
2.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平行于直线a,那么c与b的位置关系为( )
A.一定是异面直线
B.一定是相交直线
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答案】C
3.(2018年河北秦皇岛模拟)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给出下列判断:①(a-b)2+(b-c)2+(c-a)2≠0;②a>b与a
A.0
B.1
C.2
D.3
【答案】C
【解析】由于a,b,c不全相等,则a-b,b-c,c-a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故①正确;②显然正确;令a=2,b=3,c=5,满足a≠c,b≠c,a≠b,故③错误.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是正数”,第一步应假设______.
【答案】a≤0(共31张PPT)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1.综合法
(1)定义:利用_________和某些数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已知条件
定义
公理
定理
推理论证
已知条件
定义
公理
定理
证明的结论
结论
充分条件
1.在不等边三角形中,a为最大边,要想得到∠A为钝角的结论,三边a,b,c应满足条件( )
A.a2
B.a2=b2+c2
C.a2>b2+c2
D.a2≤b2+c2
【答案】C
2.已知函数f(x)=ax2+bx+c的图象过点(-1,3)和(1,1),若0
A.[2,3]
B.[1,3]
C.(1,2)
D.(1,3)
【答案】C
3.已知a,b,c为三条不同的直线且a?平面M,b?平面N,M∩N=c.
①若a不垂直于c,则a与b一定不垂直;
②若a∥b,则必有a∥c;
③若a⊥b,a⊥c,则必有M⊥N.
以上命题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由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可知②正确.
4.若0
【答案】a+b
综合法的应用
用综合法证题
【解题探究】运用综合法,结合an与Sn的关系及数列的知识来论证.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范围、方法与技巧
(1)解题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2)适用范围: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的证明.
(3)思路方法: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4)应用技巧:恰当地用好“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
分析法的应用
若条件不易入手,则转而从结论入手,倒着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或显然成立的关系式,这就是分析法.它多用于含有无理式、分式、绝对值等关系式的证明.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本题的证明是先用综合法,然后用分析法且以分析法为主.在实际证题时,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探寻证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达证明过程.(共27张PPT)
2.1.2 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
(1)含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的推理.
(2)特点:由______到______的推理.
(3)一般模式:__________.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个特殊情况下
一般
特殊
三段论
已知的一般原理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2.“三段论”的常用格式
大前提:M是P.
小前提:S是M.
结论:______.
S是P
1.“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等.”以上推理的大前提是( )
A.正方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B.矩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C.等腰梯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矩形都是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答案】B
2.推理:“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三角形不是平行四边形,③所以三角形不是矩形.”此推理的小前提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
【答案】B
3.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①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③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④演绎推理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有关.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4.从推理形式上看,归纳推理是由____________,类比推理是由____________,演绎推理是由____________.
【答案】特殊到一般 特殊到特殊 一般到特殊
【例1】
将下列演绎推理写成三段论的形式.
(1)正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奇数,75不能被2整除,所以75是奇数;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Rt△ABC的内角和为180°;
(3)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4)通项公式为an=3n+2的数列{an}为等差数列.
三段论的基本形式
【解题探究】明确三段论中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解析】(1)正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奇数.(大前提)
75不能被2整除.(小前提)
75是奇数.(结论)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大前提)
Rt△ABC是三角形.(小前提)
Rt△ABC的内角和为180°.(结论)
(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大前提)
菱形是平行四边形.(小前提)
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结论)
(4)数列{an}中,如果当n≥2时,an-an-1为常数,则{an}为等差数列.(大前提)
通项公式为an=3n+2,若n≥2,则
an-an-1=3n+2-[3(n-1)+2]=3(常数).(小前提)
通项公式为an=3n+2的数列{an}为等差数列.(结论)
用三段论写推理过程的技巧
(1)关键:用三段论写推理过程时,关键是明确大、小前提,三段论中大前提提供了一个一般原理,小前提提供了一种特殊情况,两个命题结合起来,揭示了一般原理与特殊情况的内在联系.
(2)何时省略:有时可省略小前提,有时甚至也可将大前提、小前提都省略.
(3)如何寻找:在寻找大前提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作大前提.
1.下面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
A.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B.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
C.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
D.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答案】B
【解析】对于A,小前提与大前提间逻辑错误,不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对于B,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对于C,大小前提颠倒,不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对于D,大小前提及结论颠倒,不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
演绎推理的应用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形式是三段论,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如果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在推理论证过程中,一些稍复杂一点的证明题常常要由几个三段论才能完成.
2.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棱长均为a,D,E分别为C1C与AB的中点,A1B交AB1于点G.
(1)求证:A1B⊥AD;
(2)求证:CE∥平面AB1D.
证明:(1)连接A1D,BD.
∵三棱柱ABCA1B1C1是棱长均为a的正三棱柱,∴A1ABB1为正方形.
∴A1B⊥AB1.
∵D是C1C的中点,∴△A1C1D≌△BCD.∴A1D=BD.∵G为A1B中点,∴A1B⊥DG.
又DG∩AB1=G,∴A1B⊥平面AB1D.
又AD?平面AB1D,∴A1B⊥AD.
【例3】
如图所示,三棱锥ABCD的三条侧棱AB,AC,AD两两互相垂直,O为点A在底面BCD上的射影.
(1)求证:O为△BCD的垂心;
(2)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猜想此三棱锥侧面与底面间的一个关系,并给出证明.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综合应用
【解题探究】(1)利用立体几何知识证明.(2)类比平面勾股定理,猜想立体图形的面积平方的关系.
【解析】(1)证明:∵AB⊥AD,AC⊥AD,
∴AD⊥平面ABC,AD⊥BC.
又AO⊥平面BCD,∴AO⊥BC.
∵AD∩AO=A,∴BC⊥平面AOD.
∴BC⊥DO.
同理可证CD⊥BO.
∴O为△BCD的垂心.
合情推理仅是“合乎情理”的推理,它得到的结论不一定为真.但合情推理常常帮助我们猜测和发现新的规律,为我们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而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在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共28张PPT)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
(1)定义:由某类事物的__________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__________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________概括出__________的推理.
(2)特征:归纳推理是由______到______,由______到______的推理.
部分对象
全部对象
个别事实
一般结论
部分
整体
个别
一般
2.类比推理
(1)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______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__________,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2)特征:类比推理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推理.
类似
已知特征
特殊
特殊
3.合情推理
(1)含义: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进行______、______,然后提出________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2)合情推理的过程:
观察
分析
比较
联想
归纳
类比
猜想
2.下列平面图形中,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的是( )
A.三角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
【答案】C
3.已知数列1,a+a2,a2+a3+a4,a3+a4+a5+a6,…,则数列的第k项是( )
A.ak+ak+1+…+a2k
B.ak-1+ak+…+a2k-1
C.ak-1+ak+…+a2k
D.ak-1+ak+…+a2k-2
【答案】D
4.对于平面几何中的命题“夹在两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在立体几何中,类比上述命题,可以得到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归纳推理在数列中的应用
【解题探究】写出前4项,通过观察,发现相应的规律.
1.在数列问题中,常常用到归纳推理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解题步骤是先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或前n项和,再根据数列中的前几项或前n项和与对应序号之间的关系求解,最后运用归纳推理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
2.已知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归纳推理时,要特别注意所给几个等式(或不等式)中结构形式、项数和次数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提炼出等式(或不等式)的综合特点,运用归纳推理得出一般结论.
【例2】
在平面内观察,凸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凸六边形有9条对角线……由此猜想凸n边形(n∈N
且n≥4)有几条对角线,并给出证明.
【解题探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给出相应的证明.
归纳推理在几何中的应用
利用归纳推理解决几何问题的两个策略
(1)通项公式法:数清所给图形中研究对象的个数,列成数列,观察所得数列的前几项,探讨其变化规律,归纳猜想通项公式.
(2)递推公式法:探究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中研究对象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把各图形中研究对象的个数看成数列,列出递推公式,再求通项公式.
观察下图中各正方形图案,每条边上有n(n≥2)个圆圈,每个图案中圆圈的总数是S,按此规律推出S与n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类比推理的应用
1.类比推理的步骤
(1)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2)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3)检验(或证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2.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类比如下
3.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正四面体的下列性质,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
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③
【答案】C
【解析】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叫类比推理.上述三个结论均符合推理结论,故均正确.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变化率与导数
1.2导数的计算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定积分的概念
1.6微积分基本定理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