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9 09:1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第十九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
一、单选题
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A.
?城市建设发展
B.
?思维方式改变
C.
?传统观念更新
D.
?生活水平提高
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的粮票。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B.
它是物资极度匮乏的表现
C.
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D.
改革开放后,它相继被取消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历史老师在讲述社会生活的变迁时说:“我爸爸年轻时用票证购物,现在我用信用卡购物。”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
科教兴国的重要决策
D.
“求同存异”的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
)
①改善交通条件?
②实施“安居工程”?
③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④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
A.
失业率居高不下
B.
就业观念的变化
C.
综合国力的提升
D.
医保制度的变化
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的是
(
)
A.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
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
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D.
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
A.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到2013年底,我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近2.8亿人。我国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善。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实行改革开放
B.
开展对外交流
C.
实行科教兴国
D.
完成三大改造
30多年前,李师傅结婚时购买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现如今,李师傅的儿子结婚所购买的“四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脑。和李师傅家一样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是在(  )
A.
三大改造完成后
B.
改革开放以来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2019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江苏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用布票买衣服
B.
穿现代服装
C.
住小洋楼
D.
用微信支付
下列对我国交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B.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C.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D.
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政务院于
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材料二从
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票证。从1993年1月1日起,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人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当时哪种经济体制的弊端?
材料二中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问题一、二,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图片,回答:
①图片反映了当前我国哪两大领域的发展成就?
②这两大领域目前中国在世界上处于何等位置?
③我国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泥巴墙茅草房农村一角?
?
?
?
?
?
?
?
富裕农村住宅区一角
材料二从”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吃不愁、穿不愁,扒掉瓦房盖洋楼”;从“交通基本靠走”到如今老百的生活“安”上了车轮——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公交车、出车,尤其是私家车的逐年增多,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从“通讯基本靠吼”到2016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为15.3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3.2亿户。通信领域的变化,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据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家乡的发展成就,并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答】
D.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解答】
①③.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政府注重民生和休闲需求增加;因为增加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可以让民众更好的休息,进而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拉动消费。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脱贫任务完成说法错误,故排除②。
④.法制体系健全和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无关。故排除④。
故选C。
3.【答案】C
【解答】
C.依据题干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的粮票。粮票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生产比较落后,物资极度匮乏的状况下实行的,改革开发后,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资的充足,粮票被取消。故C不正确。
ABD.依据题干图片可知,粮票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生产比较落后,物资极度匮乏的状况下实行的;改革开发后,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资的充足,粮票被取消。故ABD正确。
故选C。
4.【答案】A
【解答】
A.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故A正确。
BC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项是70年代到90年代人们服饰变化的原因,不是实质。故排除BCD。
故选A。
5.【答案】A
【解答】
A.依据“用鼠标逛商店省钱又方便”可知,推动这一变化的重大社会变革是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观念的更新,互联网的出现,故A正确。
B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科教兴国的重要决策、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BC。
D.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指导方针,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D。
故选A。
6.【答案】D
【解答】
①②③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实施“安居工程”为居民提供低价住房,体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答】
B.“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从前的“铁饭碗”已经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故B正确。
AC.两项在题干没有显示,故排除。
D.题干和医保制度无关,故排除。
故选B。
8.【答案】C
【解答】
②④.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民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能够吃好,且开始追求营养,交通大大发展,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因而②④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④。
①③.衣着单一,质量较差和住房短缺,狭小拥挤是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解答】
C.依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最能体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故C正确。
ABD.三项是改革开放前的人民生活状况,故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答】
D.根据“20题干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可知,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题干中的流行语言。故D正确。
ABC.题干材料和文学艺术创作、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无关,排除ABC。?
故选D。
11.【答案】A
【解答】
A.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开私家车的人也多了起来。我国机动车数量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之一。故A正确。
BC.不是最主要原因,故排除。
D.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答】
B.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中国由“旧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向“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脑)”等消费热点的转变。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消费内容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这实际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他三项都与此没有直接的关系。故和李师傅家一样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故B符合题意。
ACD.三项所述时期“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脑”没有进入普通百姓家。排除ACD。
???????故选B。
13.【答案】A
【解答】
A.票据的出现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由于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供应紧张,所以只能采取计划供应的方式即凭票购物。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是改革开放(1978年)前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退出历史舞台。故A不可能看到。BCD.三项在2019年均能看到。
故选A。
14.【答案】A
【解答】
A.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故A观点不正确。
BCD.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BCD观点正确。、
故选A。
15.【答案】A
【解答】
①②③.题干的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故①②③正确。
④发达国家主导者经济全球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排除④。
故选A。
16.【答案】(1)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2)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3)例:互联网的普及利于经济发展;理由: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17.【答案】【小题1】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计划经济体制。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小题3】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也是中国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经济艰难历程的见证。票证的隐退,极大地激发了工农业生产力,市场商品供应迅速丰富。
18.【答案】①交通运输领域;网络技术领域。
②处于领先地位。
③高铁技术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微信、支付宝、网络影视、网络购物等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方便,联系更加密切快捷。
19.【答案】(1)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贫穷落后到富裕现代;?
泥巴墙、茅草房变成了瓦房或洋楼;交通、通讯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基本靠走”被各种汽车代取代;“通讯基本靠吼被移动电话取代。
?
(2)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3)成就:高速铁路,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感悟: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