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二单元[测试卷][岳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第二单元[测试卷][岳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1-20 19:5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二 单 元 测 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请你辨析下列选项,不属于《凡尔赛和约》内容的有 ( )
A.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似瓜分
C.确立了对德作战的方针
D.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的赔款
2 在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的规定是( )
A.中国不能享受德国的赔款 B.在中国继续实施“门户开放”政策
C.英 法 日 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中国 D.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3.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马恩河会战 ②五四运动 ③巴黎和会的召开 ④三国同盟的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②③①④ D. ①③②④
4.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主要矛盾是(  )
  A.英美矛盾   B.英法矛盾   C.美日矛盾   D.中美矛盾
5.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6.毛泽东在评价某项条约时说,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在实质上保证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条约是( )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7. 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B.这一体系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之间妥协分赃的产物
D.它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8.《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 )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囝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竃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秨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 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9.仔细观察右图,导致图中美国最高失业率的原因是( )
A.世界大战 B.美国内战
C.自然灾害 D.经济危机
10.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购买能力不足 B.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D.股票狂跌
11. 漫画(如右图)“大危机笼罩下的世界”,将发生在20世纪
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比作一只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下列
与这场经济危机有关的表述不当是( )
A.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B.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经济得到了恢复,度过了经济
危机
C.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经济危机,着手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D.意大利和日本也在此期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2. 关于罗斯福在美国新政期间的历史作用,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挽救经济危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罗斯福主持新政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挽救经济危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罗斯福也可能有其他人来主持新政
C.罗斯福具有远见卓识,有了罗斯福才可能有美国的新政和经济危机的消除
D.罗斯福具有远见卓识,他在美国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重要作用
13. 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
A.缩减农业生产 B.实施"产业复兴法"
C.发展对外贸易 D.恢复银行信用
14.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是因为(  )
A. “新政”不能全面干预经济
B. “新政”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问题
C. “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 “新政”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15.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不包括( )
A.前提都是维护原有的制度 B.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16. 罗斯福新政为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的宝贵经验是(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B.实行国有化制度
C.实行计划经济 D.国家干预经济
17. 在美国有一座总统山,上面刻有四位总统形象,其中一位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一位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一位是因为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而闻名,上述没有提到的总统是( )
A.华盛顿 B.杰弗逊 C. 富兰克林·罗斯福 D.林肯
18. 下列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及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相似)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B.都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境)
D.农业方面的政策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
19.1936年,标志着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是(  )
A.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轴心国集团
B.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
D.日本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
20.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②进军莱茵非军事区 
③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④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时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一切权利等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国所拒绝。会议所签署的和约竟然无视中国人民的利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利益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机会均等’的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次会议?(2分)这一事件在中国引起了怎样的反响?(2分)这次会议的性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什么会议上签订的什么条约的内容?(2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涉及的两次会议的关系怎样?(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 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成立了联邦救济署,通过了《经济救济法》,政府拿出30多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随后又实行“以工代赈(救济)”工程全国共兴建了包括田纳西水坝在内水库、桥梁等共18万个公共工程,解决了400万人的就业问题;1935年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障,还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一批法规。在新政的推动下,美国共修建了近1000个飞机场、800多所医院等公共设施,国家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
(1)结合材料一,说说罗斯福是在什么背景下宣誓就职的 (3分)
(2)材料二中,“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3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分)
三、综合题
23.(8分)1929年10月24日,对于莱特和他的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那天莱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购买的股票正在急剧贬值。接下来的几天更是雪上加霜,股票变成了废纸,自己又被老板解雇了……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现在,我们就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请判断,这位莱特先生是哪里人?(2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929年,在莱特的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2分)
(2)就在这个国家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稿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领导人民走出了困境。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2分)
(3)请你说说那位杰出人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2分)
第 二 单 元 测 试 卷 答 案
1——10:CDBCC、 ADBDC 11——20:DCBCC、 DCDDC
21.(1)巴黎和会。 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
运动。 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实际上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22.(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或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调整) 
(3)失业救济、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23. (1)美国人;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 (2)罗斯福
(3)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不同表述意思一致即可)
大危机笼罩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