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4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44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8 21: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17————1991年
74年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大 西 洋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社会主义力量(阵营)的发展壮大
东欧八国:
亚洲:
拉美:
民主德国、波兰、南斯拉夫等
中国、朝鲜、越南等
古巴
1. 表现:二战后, 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
东欧
苏联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在经济、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苏联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措施
(1) 经济上:成立 。
①目的:
②时间、成员国:
③影响:
(2)政治上:
对抗美国的 。
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位于莫斯科的
经互会大楼
2.苏联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措施
(1) 经济上:成立 。
①目的:
②时间、成员国:
③影响:
帮助东欧各国克服了二战后的经济困难,将各成员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按苏联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造(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
(2)政治上:
对抗美国的 。
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
马歇尔计划
3.中苏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950年,缔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3. 中苏建交:(最早建交)
(1)
(2)
1949年建交
“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1.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
2.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1953年,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心理变态,怀疑心重
赫鲁晓夫说,斯大林是个非常不信任旁人的人,有病态的疑心,我们和他一起工作,都知道这一点。他会看着一个人说:“你的眼睛今天为什么躲躲闪闪的?”或者说:“你今天为什么扭转头去,不敢正眼看我?”病态的疑心使他不加区别地对人不信任,其中也有他认识多年的党的杰出的活动家。他到处都看到“敌人”、“两面派”、“间谍”。由于拥有无限的权力,他严酷专横,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压制了人。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首先揭开了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序幕)
克服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
(1)政治上:
(2)经济上:
①农业:
②工业: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A.发动垦荒运动;
B.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C.取消农产品义务销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1.目的:
2.内容:
“秘密报告”: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指出斯大林违反了一切现存的道德标准和苏联法律;采取最极端的措施、搞大规模镇压;不容易见、粗暴和滥用权力;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使其他人全部处于一种只能听从他和颂扬他的地位。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这项规定导致灾难性后果。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玉米的种植挤掉了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
1957年,他不顾实际情况提出要在3至4年内在肉类、牛奶和黄油产量上超过美国。
我们该怎样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呢?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此外,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
根本原因: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是在原有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
失败的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即斯大林模式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失败根源)
3.结果(评价):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
1.内容:
2.结果(评价):
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重点发展重工业。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
军备上赶上美国
常规武装力量
但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2.结果(评价):
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重点发展重工业。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上台,但执政 15个月后,就因病离开了他的国家和人民。
73岁的契尔年科上台,他的年龄及他的保守思想体系,注定了他是个守摊子的过渡性角色,上任11个月就去世了。
1.内容:
(1)经济:
(2)政治: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2.结果(评价):
(1)经济:
(2)政治:
引起人们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85年
首先加速经济改革
效果不佳
东欧各国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
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难以突破。
(二)东欧剧变
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二)东欧剧变
1.时间:
2.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外部原因:
3.实质:
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
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实质:
(二)东欧剧变
3.实质:
4.表现:
(1)政治:
(2)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东欧剧变中的主要国家:
①波兰
②民主德国
③罗马尼亚
④匈牙利
⑤捷克斯洛伐克
⑥保加利亚
⑦阿尔巴尼亚
⑧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
(三)苏联解体(1991年12月)
1. 八一九事件:
(1)时间:
(2)结果: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
失败,加速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影响: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叶利钦指责戈尔巴乔夫
社会制度的改变(社 资)
(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
1991年12月
(三)苏联解体(1991年12月)
2. 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③外部原因:
(2)时间:
(3)标志:
(4)实质:
(5)影响: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改革
西方推行“和平演变”
标志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1991年12月底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的地图
苏联解体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对西方“和平演变”要采取正确的对策
(6)启示:
(或中、苏改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四、苏俄-苏联历任领导人改革
1.列宁:
2.斯大林:
3.赫鲁晓夫:
4.勃列日涅夫:
5戈尔巴乔夫: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揭开了对斯大林模式改革的序幕。
改革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使斯大林模式进一步僵化。
苏联
十月革命
无产阶级
政权建立
巩固、过渡
建设、发展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