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8 21: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日期
课题
土地改革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设计
其他

课标
分析
课标摘录: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二、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通过阅读教材,能够理清土地改革的开展的过程及基本完成情况;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分析总结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习
目标
1.阅读教材和历史资料,能够说出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阅读教材相关知识,能够说出土地改革的概况和实质;
3.通过材料的阅读,能够总结说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的过程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的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动机激发 (3分钟)
(预备知识、创设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一、前备知识
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期:“减租减息”的政策
解放战争期: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
创设情景导入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做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呈现目标
1. 阅读教材和历史资料,能够说出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 阅读教材相关知识,能够说出土地改革的概况和实质。
3. 通过材料的阅读,能够总结说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板块: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目标1)(10分钟)
一、自学尝试(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尝试解决)
提出问题:
分析归纳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阅读本课教材13页的正文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第13页内容和上则材料, 在教材中圈画出答案,并标注出来。
教师活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合作交流(确定问题、生生展示合作、师生合作、再次尝试练习、反馈纠正)
1.确定问题
总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根据巡视过程中了解到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
通过提问C等级的学生,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果C等级的学生回答不正确,再由B等级的学生回答;如果B等级的学生回答不上来,再进行生生合作。
2.生生合作
根据预设问题,结合提问的情况,土地改革的必要性,C等级和B等级的学生对这一问题归纳总结并不完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和材料,生生合作,进行归纳总结。
3.师生合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国家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提取有效信息后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结合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尝试,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准确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第三板块: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目标2)(8分钟)
一、自学尝试(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尝试解决)
提出问题:
1. 土地改革起止时间、实行地区、法侓依据各是什么?
2. 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是如何进行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第13-14页内容,在教材中圈画出答案,并标注出来。
教师活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合作交流(确定问题、生生展示合作、师生合作、再次尝试练习、反馈纠正)
1.确定问题:
结合巡视过程中了解到的自主学习情况,分等级地提问。
生1(C等级):预设问题:土地改革起止时间、实行地区、法侓依据(先由几个C等级的学生回答,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果回答不精准,则再由B等级学生回答)
生2(B等级):(若回答正确,代表2/3同学掌握;若回答不正确,代表有2/3学生未掌握,此时要进行生生合作)
2.生生合作
根据预设问题,结合提问的情况,土地改革的内容和过程,学生回答不准确,通过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进行生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后再次提问C等级和B等级的学生。
结合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尝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
准确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第四板块: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目标3)(7分钟)
一、自学尝试(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尝试解决)
提出问题: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材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材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第15页内容和以上材料,在教材中圈画出答案,并标注出来。
教师活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合作交流(确定问题、生生展示合作、师生合作、再次尝试练习、反馈纠正)
1.确定问题:
结合巡视过程中了解到的自主学习情况,分等级地提问。
生1(C等级):预设问题: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先由几个C等级的学生回答,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果回答不精准,则再由B等级学生回答)
生2(B等级):(若回答正确,代表2/3同学掌握;若回答不正确,代表有2/3学生未掌握,此时要进行生生合作)
2.生生合作
根据预设问题,结合提问的情况,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学生回答不准确,通过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和材料,进行生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后再次提问C等级和B等级的学生。
3.师生合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要注重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语言的组织。
结合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尝试,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第五板块:小结反思( 2分钟)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六板块:检测迁移( ≥10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3、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完成《百练百胜》第7-8页相关习题。
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年级学科
组长签字:
审核意见:
审查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