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堂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8 21: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堂检测
(共计50分)
姓名 班级 总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国家统一 B.发展经济
C.开凿运河 D.加强中央集权
3. 隋朝虽然没有出现灿若繁星的著名诗家,但隋诗仍是诗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它融合南北诗风,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准备。隋诗能够“融合南北诗风”的政治前提是()
A.通大运河 B.隋的统一
C.创科举制 D.国力强盛
4. 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是()
A.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交融
C.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D.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交流
5. 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6. 观察下面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图中“C”处应该填写的运河的中心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余杭 D.涿郡
7. 史学家白寿葬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兴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材料中的“新形势”指的是()
A.国家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8.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9.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国科举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10.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从世家豪族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皇权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2.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在()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13. 如图是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的宣传海报。该剧艺术地再现了隋亡唐兴的情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隋炀帝的暴政 B.外族入侵
C.开凿大运河 D.营建东都洛阳
14. 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
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
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
下列所给出的制度与工程最先出现在隋朝的有()
①科举制 ②大运河 ③长城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非选择题(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 唐大宗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情景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善彀中矣。”
材料三: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格线(世家大族)望之然世。
科举制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4分)
根据材料,你认为在科举考试中占主导地位的科目是什么。(4分)
(3)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什么作用?(4分)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4分)
(4)阅读下列诗句,找出相关诗句,将代号填在括号内。(4分)
与实施科举制的背景有关的诗句()与科举考试落榜有关的诗句()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堂检测
(共计50分)
姓名 班级 总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B)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C)
A.国家统一 B.发展经济
C.开凿运河 D.加强中央集权
3. 隋朝虽然没有出现灿若繁星的著名诗家,但隋诗仍是诗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它融合南北诗风,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准备。隋诗能够“融合南北诗风”的政治前提是(B)
A.通大运河 B.隋的统一
C.创科举制 D.国力强盛
4. 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是(B)
A.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交融
C.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D.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交流
5. 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指的是(D)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6. 观察下面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图中“C”处应该填写的运河的中心城市是(B)
A.长安 B.洛阳
C.余杭 D.涿郡
7. 史学家白寿葬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兴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材料中的“新形势”指的是(A)
A.国家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8.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C)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9.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我国科举制度创立于(B)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10.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的制度是(B)
A.世袭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D)
A.从世家豪族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皇权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2.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在(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13. 如图是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的宣传海报。该剧艺术地再现了隋亡唐兴的情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
A.隋炀帝的暴政 B.外族入侵
C.开凿大运河 D.营建东都洛阳
14. 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A)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
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
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
下列所给出的制度与工程最先出现在隋朝的有(A)
①科举制 ②大运河 ③长城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非选择题(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 唐大宗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情景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善彀中矣。”
材料三: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格线(世家大族)望之然世。
科举制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4分)
隋朝
根据材料,你认为在科举考试中占主导地位的科目是什么。(4分)
进士科
(3)材料反映了科举制的什么作用?(4分)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4分)
作用:有利于选拔人才(积极作用)。
影响:科举制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土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阅读下列诗句,找出相关诗句,将代号填在括号内。(4分)
与实施科举制的背景有关的诗句(B)与科举考试落榜有关的诗句(D)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