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一) (二) (三)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益智乐园(8分)
(1)根据上下文写出相应的俗语(每空只填一个词)。(3分)
A.人们常用________ 来称谓不拘年岁差别、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B.我们常把拒绝客人进门的行为叫做让客人吃________ 。
C.________ 一词常用来比喻表面上虚张声势,实际上全无防备。
(2)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3分)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3)说出下列对联所隐含的年龄 :( )岁。(2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2.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4分)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头顶是蔚篮的天空,身旁是清撤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丛( )林 翩翩( )起舞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更正。(2分)
应改为 应改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4.仿照下面句式, 写一个比喻句。(4分)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6.填空。(4分)
(1)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 。
(2)王维的《竹里馆》中用自然平淡的笔调写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的诗句是 , 。
二、阅读(75分)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7—12题。(25分)
初,孙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下列文言词语:(5分)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涂: )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涉猎: )
⑷蒙乃始就学 (乃: )
⑸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 )
8.孙权指导鲁肃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方法:
目的:
9.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3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10.成语“士别三日”出自《孙权劝学》,我们现在常用来表达什么意思?(3分)
11.译句:(6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⑵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12.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2 6分)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⑷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⑸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⑼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3.选文一、二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4.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9分)
⑴
⑵
⑶
15.“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用一成语作答)(3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内容。(4分)
17.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24分)
最后四根棒冰
赵荣发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上海西区的一条马路上,一个小男孩拎着一只大口颈的冷饮
瓶,一遍又一遍地叫喊着:“棒冰,光明牌赤豆棒冰———”
冷饮瓶里能装两打棒冰,全部卖掉的话,可以赚一毛四分。
但那时候,吃一根棒冰几乎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何况那一天下午,天突然变脸,下了一场雨后,街头巷尾竟然凉飕飕的。小男孩的瓶里还有四根棒冰,如果卖不掉的话,隔上一天就会化掉,一天吆喝的结果只够保本。
小男孩穿着短裤、背心,露出瘦骨伶仃的肩胛。他的嗓子因为累因为着了凉而掺进了沙哑:“棒冰,赤豆棒冰———”
天色又是一阵阴暗,风又紧起来,几片树叶落下,在半空中翻卷着,掉到街沿。小男孩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绝望得几乎哭出声来。
马路的一头,相继出现了三辆榻车———一种没有挡板的两个轱辘的人力板车。车上堆着装得很高的货,遮着大雨篷。车夫们双手把着长长的木把手,肩上套着纤绳,弓着腰,一步一蹬地朝小男孩这儿移来。
第一辆榻车在小男孩面前停住。车夫直起身,好像要歇歇脚,等后面两辆赶上来。车夫是个小老头,花白的头发又短又硬,粗犷黝黑的脸庞上刻着皱纹,下巴一片胡楂。他的一件打着补丁的短衫软不拉几的,不知是淋过雨,还是汗水浸湿的。
他掏出一支“勇士”,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粗大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随后从黑黑的鼻孔里喷出两缕很淡的烟雾。
“老大爷,买根棒冰吧!”小男孩鼓起勇气,上前一步。
车夫不在意似的摇摇头。
“老大爷,我妈病了。本来是我妈上街卖棒冰的,今天我头一次顶替她,没想到……”小男孩怯怯地带着几份哭腔,“这些棒冰卖不掉的话,就……”
车夫的目光落在小男孩的身上,满脸的皱纹聚拢起来,如沙丘上的波痕,粗犷中不失温顺。他深深地吸了口气,闪红的烟头“嘶”地逼近嘴唇,随后扫了眼赶到跟前的另外两辆车,对小男孩说:“你还有几根棒冰?”
“四根。”
“好吧,我全买下了。”车夫想了下,从腰包里掏出钱。小男孩惊喜万分。他接过钱,随后把瓶放到地上,捧出四根棒冰。
“不,三根就够了。还有一根,就算我请你的。我知道你也舍不得尝尝棒冰的滋味的。”
车夫说着,不容争辩地把一根棒冰留在瓶里。他抽出那只粗糙的大手,在小男孩头上摸了一下,小男孩便觉得有一股暖流从头顶传到心里,鼻腔不觉一酸,眼眶里顿时如雨雾里涨溢起春潮,盈满了泪水。
这一天,小男孩带着最后一根棒冰回到家。母亲上午还在发烧,他想让母亲吃了棒冰退些热度。他跟母亲讲了刚才发生的事,母亲屏息听完,欠起身,双手搂着儿子瘦瘦的肩胛,说:“孩子,你长大以后,不管成了怎么样的大人物,也不能忘记今天的事。”
小男孩使劲点点头。
那个小男孩就是我。那年,我才八岁。
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是,那个在雨后的凉意中出现在我面前的老车夫的印象不仅没有消退,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而越显清晰,他使我懂得怎样做一个平凡而又善良的人——纵然在世情变幻的生活中。
(2004年8月7日《解放日报》)
18.小男孩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为什么绝望得几乎哭出声来?(6分)
19.“ 他抽出那只粗糙的大手,在小男孩头上摸了一下,小男孩便觉得有一股暖流从头顶传到心里,鼻腔不觉一酸,眼眶里顿时如雨雾里涨溢起春潮,盈满了泪水。”四根棒冰都卖掉了,小男孩为什么还眼眶盈满了泪水?(6分)
20.请简要写出你读完这篇文章后的体会或感受。(6分)
21.对本文任选一角度,略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益智乐园(7分)
(1)忘年交 闭门羹 空城计(3分)
(2)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分)
(3)141岁
(2分)
2.(1)c ng piān分 (2)篮—蓝 撤—澈
3.C
4.例如:同情是一泓清泉,给干涸的土地注入生机。(内容和句式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5.B
6.(1)竹中窥落日。云从窗里出。(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阅读(75分)
(一)
7.⑴当道,当权 ⑵推托 ⑶粗略地阅读 ⑷于是,就 ⑸重新
8.涉猎 见往事
9.(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10.略
11.⑴难道我是希望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⑵您现在的才能,不再是当初吴县的吕蒙了。
12.(能从学习的重要性展开阐述即可酌情给分)
(二)
13.过渡
14.(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讲 (3)参加游行示威
15.视死如归
16.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17.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再写他的“做”,写他视死如归。/ 揭示他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三)
18.小男孩的瓶里还有四根棒冰,如果卖不掉的话,隔上一天就会烊掉,一天吆喝的结果只够保本。那一天下午,天突然变脸,下了一场雨后,街头巷尾竟然凉飕飕的,没有人买他的棒冰。
19.为那位平凡而又善良的老车夫对自己的关爱所感动。
2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1.(言之有理即可)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