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2、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教学重点:
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旋转。
教师: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出示课题:旋转)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
教师: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物体它们分别是围绕什么旋转的?
教师:非常棒,我们将它们围绕的这个点或轴称为旋转中心。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
学生:旋转是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的运动。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运动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旋转的方向不同
教师: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
(三)认识旋转要素——旋转角度
教师:课件出示钟表图,请同学们观察两次指针的旋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旋转中心相同旋转方向相同,旋转角度不同。
教师:(1)请同学们说说从12到1旋转了多少度?
从12到3旋转了多少度?
教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清哪些方面?
学生: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中心方向以及角度。
教师:非常好!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这是旋转的三要素。
教师:明白了旋转的三要素,接下来我们就利用旋转的三要素来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指针是怎样旋转的?围绕哪个中心?按什么方向?转动多少度?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上来当小老师拨指针,请其他同学来说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学生: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请同学们想象从3到9指针的旋转过程。
紧张的学习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全体起立跟着老师一起做运动,刚才大家手臂的转动在数学上是一种什么现象?
学生:旋转。
教师:谁来说一说,当右边的手臂抬起时,手臂在做怎样的旋转运动?左边的呢?
放松之后让我们再次进入课堂。
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在旋转现象后面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与支撑,对感知图形变换这样的抽象概念尤其需要。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旋转问题。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先想象,再操作,至此学生对旋转要素有了全面的认识。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了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