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配套】三年级下册数学 -笔算除法第一课时 教案+课件+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配套】三年级下册数学 -笔算除法第一课时 教案+课件+任务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9 15:02:10

文档简介

《笔算除法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后作业】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2
(2)69÷3
(3)84÷4
(4)93÷3
2.食堂运来了55千克的大米,吃了5天正好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2=34
(2)69÷3=23
(3)84÷4=21
(4)93÷3=31
2.
(竖式略)
55÷5=11(千克)
答:平均每天吃11千克。
BTV北京卫视
2)
2
34
2/68
40
6
2202
880
BⅣV北京卫视
■■■■■■■■■■■
2(2)
2/42
■■■■■■■■
23
3/69
4
0220
■■■
6

99-0
BⅣv北京卫视
丿2
2—20220
288
4
44-0
BTV北京卫视
2—2
3
3—99
0220
3330笔算除法第一课时
三年级数学
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个班

四(1)班四(2)班
三(1)班三(2)班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2÷2=21(棵)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2÷2=21(棵)
我用摆小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棒的方法
M/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2÷2=21(棵)
■■■■■■■■■■■■■■■■■
_■■■■■■■■■■
∥B日:/
我用口算
口口口口口口口◆
的方法
□■
■■■■■■■■■■■■
■■■
∥/:40÷2=20(棵
■■
2÷2=1(棵)
20+1=21(棵
■■■■■■
■■■■■■

■■
■■口■口■■■■国
42÷2=
242


■■■
(1)
(2
(3)
2


2)42
2/)42
4
■■■■■■
4
2-0
4
0
4
2-0
■■■■■■■
0
■■■
■■■■■■■■画
■■■■■■■■
■■■■■■■■■
(2)
(3)
21
244
2
2)42
4
■■■
22-0
0
■■■■■■■■■■■
42÷2=21(棵)
■■
4三:
■■■口4

2)42
40÷2=20(棵)
mE/40-分掉4个
2--还剩2个一
2÷2=1(棵)
分掉2个
20+1=21(棵)
0--没有剩余
■■■■■■■■■國
■■■■■■■■■■■■
■■■■■
■■■■
(2)
(3)
21
■■
2)42
2)42
40分掉4个十4

22-0
0
■■■■■■■■
■■■■■■■■
三(1)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他
们每2个人一个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
28÷2
三(1)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他
们每2个人一个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
20÷2=10
28:2=14(个)
8÷2=4
10+4=14
28:2=104(个)
10
28
880
28÷2=14(个)
14
28
880
28÷2=14(个)
14
2)28
20÷2=10
8÷2=4
10+4=14
88—0
学校准备了48把铁锹,每个班分4把轮流
使用。这些铁锹够分给多少个班使用?
48÷4=
48:4=12(个)
44
28
4
第一次分掉4个十
88—0
第二次分掉8个
每一棵小树苗需要3桶水,运来了36桶水,
够给三(1)班的小树浇水吗?
(1)班
21棵
每棵小树需要3桶水(共25张PPT)
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三年级
数学
52棵
42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21(棵)
42÷2=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42÷2=
21(棵)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21(棵)
42÷2=
40÷2=20(棵)
2÷2=
1(棵)
20+1=21(棵)
42÷2=
2
4
2
(1)
(2)
(3)
2
1
2
1
2
1
2
4
2
4
2
4
2
4
0
2
4
2
4
2
0
2
2
2
2
0
0
(2)
(3)
2
1
2
1
2
4
2
4
2
4
2
4
0
2
2
2
2
0
0
42÷2=
21(棵)
2
1
2
2
4
40÷2=20(棵)
2÷2=1
(棵)
20+1=21(棵)
4
0
2
分掉4个十
还剩2个一
分掉2个一
2
0
没有剩余
(2)
(3)
2
1
2
1
2
4
2
4
2
4
2
4
0
分掉4个十
2
2
2
2
0
0
三(1)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他
们每2个人一个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
28÷2
=
三(1)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他
们每2个人一个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
20÷2
=
10
8÷2
=
4
28÷2
=
14(个)
10+4
=
14
104(个)
28÷2
=
1
0
4
2
2
8
2
8
8
0
×
14(个)
28÷2
=
1
4
2
2
8
2
8
8
0

14(个)
28÷2
=
1
4
2
2
8
2
20÷2
=
10
8÷2
=
4
8
8
0
10+4
=
14
学校准备了48把铁锹,每个班分4把轮流
使用。这些铁锹够分给多少个班使用?
48÷4
=
48÷4
=
12(个)
1
2
4
8
4
第一次分掉4个十
第二次分掉8个一
8
8
0
每一棵小树苗需要3桶水,运来了36桶水,
够给三(1)班的小树浇水吗?
21棵
12(棵)
36÷3
=
1
2
3
3
6
3
6
6
0
21棵
三(2)班分到了63桶水,够给他们班的这
些小树浇水吗?
63÷21
=

21(棵)
63÷3
=
21×3
=
63(桶)
21棵
笔算除法我们是怎么写的?要注意些什么呢?
作业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8÷2
69÷3
2.解决问题
84÷4
93÷3
食堂运来了55千克的大米,吃了5天正好吃完。平
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再见!第二单元第3课时:笔算除法第一课时
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除尽)的笔算方法。
本节课教学时学生已掌握除法口算算理,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学生具有了结合小棒进行直观操作的经验,可以在口算基础上进行顺利迁移。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笔算除法的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本节课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植树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将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学生身边的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引入
从春天的美景引入,使学生从图片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引出实际问题
1.呈现信息,引出问题
出示教材主题图。
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启发思考,分析问题
问题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问题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求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把年级的总棵数平均分成两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要用除法来解决。
3.明确方法,列式解决
那我们先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
你想怎么列式解决呢?
要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要把42平均分成2份,算出每份是多少,所以我们可以列一个除法算式42÷2。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基于口算算理进行迁移
(1)结合小棒回顾口算算理
摆小棒讲算理:我们用一根小棒代表一棵树,把42棵树平均分成2份,先分40棵树,40÷2=20,每班先分20棵,再分剩下的2棵,2÷2=1,每班再分1棵,然后把每班第一次分到的20棵树和第二次分到的1棵树合起来,20+1=21,所以每班分到21棵树。
(2)基于口算再次强化算理
口算表达算理:42就是4个十和2个一,先用十位的4也就是40去除以2,40÷2=20棵,表示第一次每班分到了20棵树。再用个位的2去除以2,2÷2=1棵,表示第二次每班又分到了1棵树。然后把两次分到的合起来20+1=21棵。
像这样,小棒分了两次,再把两次的结果合在一起,口算的时候也是这样,分了两次,再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2.明确竖式计算算理
(1)自我尝试竖式写法
还记得学习过的除法竖式怎么写吗?可不可以用竖式来记录呢?
回忆一下你分小棒和口算的过程,试着写一写吧!
(2)分析比较竖式写法,发现规律
这三种竖式的记录方式,哪个更能看出我们刚才那个分的过程呢?
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第一个竖式只是记录了分的结果。第二个和第三个竖式能体现出分的过程。
(3)明确竖式算理
怎么写出这个竖式呢?引导学生明确算理。
第一步先分这40根小棒,每份是20根,也就是2个十,到了竖式里就把这个2写在商的十位上。这一次一共分走了40,把它写在被除数下面。42分走了这40还剩2。十位上的数就分完了,再来分剩下的这个2,把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个,写到竖式里,这个1就写在商的个位。这一次分走了2个。2-2=0,正好都分完了。
在进行竖式计算的时候,商表示什么意思,就把它写在了对应的哪一位。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相比,少了加起来的一步,显得更简便一些。
3.掌握竖式计算算法
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也有区别。第三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少写了一个0。回忆分小棒和口算的过程,既然4在十位上已经表示出了40的意思,那这个0省略不写也是可以的。
你更喜欢这两种方式中的哪种呢?可以自己在尝试当中,看看哪一种你觉得更好!
延伸拓展练习
1.在对错例的分析与订正中深化理解算理
三1班一共有28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他们每两个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这些同学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呢?
这位同学计算的正确吗?
2.在辨析中深化理解算理
学校给各个年级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准备了48把铁锹,每个班分4把轮流使用。那这铁锹够分给全校多少个班使用呢?
竖式里面的4表示什么意思?8又表示是什么意思呢?
3.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每一棵小树苗需要这样的3桶水,第一辆运水车运来了36桶水。你觉得,够三年级一班给小树浇水吗?
三(2)班的同学也想知道他们班的水够不够。他们班分到了63桶水,够给他们班的这些小树浇水吗?
(五)总结
我们今天对笔算除法的学习就告一段落。笔算除法我们是怎么写的?要注意些什么呢?
(六)作业布置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8÷2
69÷3
84÷4
93÷3
2.食堂运来了55千克的大米,吃了5天正好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