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火药
印刷术
造纸术
指南针
找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馆
雕版印刷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缺陷:刻板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的制作与印刷过程
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毕升泥活字(北宋)
雕版印刷术(隋唐)
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手抄
王桢木活字(元代)
铜活字
(元朝中期)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向东:我国的木活字技术约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向西: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传入欧洲。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有什么深远影响?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印刷成本,促进了知识传播和普及,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指南针的发展过程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战国)
罗盘(宋代)
北宋时指南针已经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乡可谈》
指南针的传播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大大推动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火药
火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火药的组成是怎样的?
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
火药的传播
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的,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的传播
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北宋
震天雷
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
火箭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
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火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如烟花爆竹)
你是如何看待火药的发明的?
火药武器的使用将人类的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旧中国人们的愚昧和落后,中国人未能把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并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
材料中,鲁迅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发达的中外交通
陆上贸易:
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陆路交通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与边疆地区的开发。
重要史实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在元朝生活了17年,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海上贸易
宋代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陆路和海路交通输出的物品
输出: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出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陆路和海路交通输入的物品
输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陆路和海路交通畅通的影响
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沈括:
北宋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他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他还创制了“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的历法,有利于安排农事。
郭守敬:
元朝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他在元初编成《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他还研制了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开凿北京东部的通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