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测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5-18 21: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5-2006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益智乐园(8分)
(1)根据上下文写出相应的俗语(每空只填一个词)。(2分)
A.人们常用________ 来称谓不拘年岁差别、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2)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3分)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3)说出下列对联所隐含的年龄 :( )岁。(3分)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2.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4分)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头顶是蔚篮的天空,身旁是清撤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丛( )林 翩翩( )起舞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更正。(2分) 应改为 、 应改为
3. 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  );决定方案时,要有(  )的胆识,又要有(  )的判断。
A、数学见地 物理直觉 稳健 勇进  B、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稳健 勇进
C、数字见地 物理直觉 勇进 稳健  D、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勇进 稳健
4.仿照下面句式, 写一个比喻句。(4分)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6.(4分)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将采访正在北京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跳水运动员田亮。请你拟写一份采访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采访目的和两个采访问题。(4分)
采访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5分)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7—12题。(25分)
初,孙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5分)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⑷蒙乃始就学:( ) ⑸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8.孙权指导鲁肃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方法: 目的:
9.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3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10.成语“士别三日”出自《孙权劝学》,我们现在常用来表达什么意思?(3分)
11.译句:(6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⑵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
12.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2 6分)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⑷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⑸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⑼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3.选文一、二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4.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9分)
⑴ ⑵

15.“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用一成语作答)(3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24分)
相信你,能行!
“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一看,是本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 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
“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是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
“那他又偷看了 ”李峰已没有了先前的恐惧,插话道。
“是啊,他还是作弊。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
“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
“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
“这老师多好啊!”两孩子轻声感叹着。
“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他觉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老师相信我能行,我一定也能行!”
“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中的‘他’笨,只要你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你们说行不行 ”
“行!”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相信你,能行!”
18.班主任老师讲的故事中的孩子是谁 (2分)
19.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4分)
①不约而同(   ) ②然后(    )③提心吊胆(   ) ④居然(    )
20.“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是偷看作弊”句中“抄袭”与“偷看作弊”能否换个位置?为什么?下文中与本句相呼应的是哪句话 (4分)
21.故事中的“他”由差变好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2.促使李峰、须军转变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3.文中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 教育。(3分)
24.假如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读了本文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3分)
____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益智乐园(7分)
(1)忘年交 (3分)
(2)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分)
(3)141岁
(2分)
2.(1)c ng piān分 (2)篮—蓝  撤—澈
3.D
4.例如:同情是一泓清泉,给干涸的土地注入生机。(内容和句式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5.B
6.二、阅读(75分)
(一)
7.⑴当道,当权 ⑵推托 ⑶粗略地阅读 ⑷于是,就 ⑸重新  
8.涉猎 见往事
9.(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10.略
11.⑴难道我是希望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⑵您现在的才能,不再是当初吴县的吕蒙了。
12.(能从学习的重要性展开阐述即可酌情给分)
(二)
13.过渡
14.(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讲 (3)参加游行示威
15.视死如归
16.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17.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再写他的“做”,写他视死如归。/ 揭示他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20.班主任老师 21.①异口同声②尔后③胆颤心惊④竟然 22.不能换,因为要与前面的作业、考试对应,他还是作弊。 23.是被他的语文老师真诚地信任了。 24.根本原因是班主任老师的信任,直接原因是班主任没有训斥他们。 25.赏识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