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2 11:29:08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1.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
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
及这些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
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路易斯·雷迈克斯(1861-1956)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漫画家之一。他从荷兰越过边境进入比利时,目睹了德国军队的进犯,随后,他在漫画中记录了这些军队的暴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英国和法国等传统殖民国家受到重创,这一系列因素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运动获得进一步发展。除此外,还有哪些原因推动了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史料阅读,问题导入
探究问题一

如何全面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的运动
高涨的背景?
材料一: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提高了。一方面是因为帝国主义
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他顾,加之军事订货的增加,使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拥有50人以
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民族工
业还打入了重工业部门,其钢产量从1916年一1917年的13.9万吨
增加到1928年的60万吨。中国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是6200
多万元,1920年增为15500多万元。巴西在大战期间创立的新企业
有5900多家,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阿根
廷羊毛、牛油和肉类的输出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小麦输岀量居世界第三位。全拉美的对外贸易总值1928年达到50亿美元,比
1913年增加了67%。
材料二: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反映到阶级关系上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扩大了,力量增强了,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
——王助民、李良玉、陈恩虎:《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客观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主观方面:
1.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3.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
4.民族意识的觉醒。
探究问题二:
亚非拉民族民主高涨的表现及具有曲折性的原因。
亚洲
区域
国家
表现
东亚
中国
东南亚
印尼
越南
西亚
伊拉克
叙利亚
黎巴嫩
非洲
南亚
印度
北非
埃及
摩洛哥
东非
埃塞俄比亚
拉丁美洲
阿根廷
智利
尼加拉瓜
墨西哥
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中国国共合作破裂后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斗争曲折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和封建势力领导层局限性;殖民势力的强大;
内部不团结。
卡德纳斯改革
桑迪诺领导抗美斗争
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共产党领导工人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塞拉西一世领导反抗法西斯意大利的侵略
里夫地区克里姆领导的抗击西班牙和法国的斗争
华夫脱党领导的抗英斗争和护宪运动
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探究问题三:
如何理解“甘地主义”及其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围绕甘地主义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编写一幕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甘地主义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材料一: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
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材料二: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实现了重大突破。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
主题:“甘地主义”及其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影响
对话:
甲:你认为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乙:我觉得甘地主义的来源是多元的,既植根于印度本土的
文化,也吸取了西方的启蒙思想,但概括起来主要内容是爱、真理和非暴力。你认为呢?
甲:我认为还应该把“自由”补充进来,毕竟甘地的政治目标是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乙:嗯,有道理,你认为甘地主义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的独立有哪些推动作用?
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其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再者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探究问题四: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具备哪些特点?
材料一: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是一种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和发展自主的民族经济的进步思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些思潮以自己不同的民族特点表现了各自独特的类型。
材料二:即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即使是取得独立的国家,
并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结构性变革。表现各异的区域文化,恰如一道道由光谱上各种颜色组成的统一花束,都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并且都在艰难地寻觅世俗化、现代化的出路。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亚非拉三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政党。它们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工农运动,登上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政治舞台。
材料四:卡德纳斯的改革是
1910—1917
年墨西哥革命后的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从整个革命的进程来看,历时
30
年的发展经历了夺取政权和护宪运动两个阶段。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相结合;
3.资产阶级政党起到主导作用;
4.时间长;
5.范围广;
6.形式多样;
7.世俗化和现代化并举;
8.大多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9.过程曲折。
请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
探究问题五: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有哪些影响?
国际秩序变迁的问题,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学者认为,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国际关系中的“新来者”挑战“现有领导者”从而导致“权力从一群国家向另一群国家转移”。也有学者认为,一系列现代性的变革——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变革,导致现代化工业国家组成了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中心地区,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民族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处于服从地位的外围地区。旧式国际关系实际上是强权政治、均势政治实践或者思维的产物,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当一视同仁,平等相处,应当以多赢、共赢新理念,替代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摘编自《国际秩序的构建:历史、现在和未来》
结合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史实,评论材料中关于国际秩序变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
观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影响了世界格局
论述(要点):冲击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二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奠定了基础;为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揭开了序幕。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共23张PPT)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概念:民族民主运动
读图认方位
20年代华夫脱运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阅读梳理本目第一自然段基本知识,
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背景。
自主学习
小组探究
结合亚洲的觉醒,分析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在哪些方面。
领导力量先进;指导思想科学;斗争方式多样;斗争地区增加。
列表比较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26——1927年
1927年以后
组织者
印尼共产党(1920年成立)
民族党(1927年成立)
参与者
工人、农民
民族资产阶级、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
斗争方式
武装起义
不合作运动
结果
惨遭镇压,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
势力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为什么印尼共产党比民族党先成立并领导武装起义?
荷兰的殖民统治,过份地搜刮印尼人民使他们不能形成自己的民族工业。一战后荷兰殖民者在印尼开辟了农业种植园,大力兴建交通运输事业,以及开发矿业等。因此,印尼的无产阶级先于印尼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思考:
阅读教材第96页第二自然段,指出印度“别具特色”的斗争,并结合下列材料分析能获得印度民众认可的原因。
可以说,非暴力思想是遵循了一条宗教原则,印度是一个宗教教派林立、宗教活动极其频繁的地区,印度教以及佛教的核心是鼓吹向僧侣献礼物和对统治阶级盲目服从是改善来生命运的唯一方法,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不杀生以免报应等等。这在印度人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固而非暴力思想很容易被印度人接受。
——据佟延春《对甘地及其非暴力思想的新认识》
?
用甘地的话说,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甘地认为这是强者的武器。因为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揉和在一起,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
这无疑是印度资产阶级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武器。同时因为它提倡非暴力,不仅适应了英国殖民统治下人民被剥夺了武装的权利,一直受宗教成见麻痹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披着议会民主制外衣、富于统治经验的殖民者接受;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很适合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高潮来临的时代条件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既希望利用群众的反帝斗争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目标,又要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危及其自身利益的需要。
——据《甘地传》
参考答案:
非暴力思想体现印度不同教派的原则;
“真理是神”成为印度人共同的信仰;
非暴力不合作符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自主学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三个阶段,概括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运动的认识。
从三个阶段的原因看,印度人民面对民族危难,挺身而出,敢于斗争;
从三个阶段的斗争策略看,是非暴力、不合作。
从三个阶段的运动进程看,体现了渐进性,从对英印当局统治的不接受到提出要求,从争取实现自治到脱离英帝国独立。
从三个阶段的运动结果看,任务艰巨,是持久战。
认识:
甘地领导的手纺车运动、“食盐进军”运动并不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而是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实现民族独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印度独立创造了条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民族解放道路,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别具特色,更令世界丰富多彩。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自主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概括一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起步晚,不普遍,运动的地区之间差距大。
华夫脱党及其评价
埃及民族资产阶级政党。一战结束后,英国拒绝战前的许诺——实现埃及独立。扎格鲁尔决定组织“埃及代表团”游说欧洲,
因为代表团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称为华夫脱,所以扎格鲁尔为首的组织就叫华夫脱党(Wafd)。
华夫脱党在领导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中,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在埃及人民民族独立运动正在兴起的关键时刻,华夫脱党挺身而出,举起了取消英国保护制度,争取埃及独立的大旗,促进了独立运动的发展。华夫脱党顶住了帝国主义的强大压力,坚持斗争,捍卫了埃及的民族尊严。华夫脱党领导的民族独立斗争,严重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
材料
回顾历史,这些起义(一战后殖民地区出现的革命浪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中最终摧毁欧洲诸帝国的大动乱的序幕。
克里姆虽未能赶走法国人,但他的功绩已唤醒了整个马格布里,激励着20世纪30年代成立的各民族主义党派;这些民族主义党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功地为自由而战斗。
——以上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的意义。
动摇了西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秩序;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彻底瓦解世界殖民体系积蓄了力量;其顽强斗争精神鼓舞着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反抗斗争;进行的近代化改革一定程度推动了本国社会发展;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问题:在19世纪二十年代,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可是,为什么本目中又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呢?
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和历史纵横,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共产党组织普遍建立,并积极领导革命运动;领导力量不同,有共产党,有多阶层的联合,有民族资产阶级;斗争方式多样,有罢工,有革命,有改革等。
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根据下面的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桑地诺的抗美斗争背景及其意义。
材料
1925年,美国支持迪亚斯为尼加拉瓜总统,引起许多地方的起义。起义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都支持立宪政府。为了反对立宪政府,美国派到尼加拉瓜的占领军,在1927年达到5000多人,还有许多美国顾问、专家、教官,派到了迪亚斯的军队中。此外,美国还供应武器和弹药。
背景:人民的反抗,19世纪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美帝的侵略。
意义:桑地诺领导的游击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其目标是反对美国的侵略和占领,维护尼加拉瓜的独立和主权。他坚持抗美的精神激励着尼加拉瓜人民继续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梳理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并结合第13课相关内容,说明这次改革是一次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改革。
经济上,推行土地改革,没收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发展小土地持有制;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政治上,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总统一任制、遏制军人势力,推动民主制发展。教育上,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削弱了宗教神学对群众的束缚,促进了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为发展生产和经济创造了条件。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1.从发展道路看,
各国发展不平衡(多种类型和道路)
①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
②有的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
③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2.从斗争方式来看,从孤立的、分散的、自发的斗争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觉的斗争方式。
①具有广泛性(各国民族斗争遥相呼应,此起彼伏)。
②具有持续发展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长达20年、埃及华夫脱党12年护宪运动等)。
③具有斗争多样性(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3.从领导阶级看,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大大增强;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成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例如卡德纳斯与共产党合作等。
4.从运动性质看,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特点。例如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