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的表现、经互会的成立;
通过学习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分析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从而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3、通过讲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使学生自主归纳启示,即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学习过程】
任务一:
1.阅读课本83页第一子目,知道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的概念。
2、阅读课本83页找出经互会成立的背景、时间、成员国
(1)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3、通过分析材料,如何评价经互会?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总结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4、阅读课本84页,勾画出中苏建交的具体史实。
通过阅读,学生能勾画出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5、思考:近现代化探索中,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历程?
学习日本---学习欧美---学习苏联---走自己的路
任务二:
阅读课本,找出苏联3次改革的措施、结果、评价
通过阅读,学生能找出
(1)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1953年;
措施:在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勃列日涅夫改革:
时间1964年
措施: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评价: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3)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1985年
措施:首先经济改革,但效果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评价: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4)总结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启示: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三:
1.阅读课本85页,找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和表现
通过阅读能找出
原因:(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都出现了问题。各国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表现:政治上实行议会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通过推理学生能得出实质是:社会制度改变。
(图片展示东欧剧变的结果)
2.阅读课本找出八一九事件发生的目的、结果、影响,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能找出
八一九事件:
时间:1991年8月19日
结果:失败
影响:这次事件后,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分裂进一步加快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西方的和平演变
八一九事件的催化
影响:标志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思考:有人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认识,通过此事,谈谈对你的启示?
认识: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
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启示:⒈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⒋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知识拓展:
1、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名
时间
中国
1949年10月1日
越南
1945年9月2日
朝鲜
1948年9月9日
古巴
1959年1月1日
老挝
1975年12月2日
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
尝试:巴黎公社
现实:一国——十月革命,苏俄建立
多国——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课堂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1
、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成立经互会:
___________
年,
__________
同东欧国家建立了
_________________
,简称“经互会”
影响: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
_________________
,但也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
_________________
的轨道
3
、政治控制:苏联按照
_________________
对东欧国家进行改造
4
、中国: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与
________
建交
1950
年,中苏缔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了
_________________
的力量
)
(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
(
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批判
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动
________
运动,广种
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经济上推行“
_________
”,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
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取消
_______
的领导地位,实行
______
制,倡导
________
和
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苏联改革
)
(
东欧剧变
原因:(
1
)内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
(
2
)外因: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推行
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
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变化
2
、苏联解体
时间:
________
年
原因:
(
1
)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催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三、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1.20世纪80年代
2.苏联放松了控制
3.各国执政党改变
4.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A.东欧剧变
B.华约建立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2.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了
②社会主义失败了③两极格局结束了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B
1936年苏联通过新法
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C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D
1991年苏联解体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4.下列属于同一性质的改革是
①大化改新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巴黎公社
④当代中国农村改革
⑤美国南北战争
⑥赫鲁晓夫改革⑦戈尔巴乔夫改革
A.①②⑤
B.③④⑦
C.④⑥⑦
D.
⑤⑥⑦
5.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材料中的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延缓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
6.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
B.东欧剧变
C.华约建立
D.苏联解体
【答案】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1
、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德国、中国、朝鲜、古巴等
2
、成立经互会:
1949
年,苏联同东欧国家建立了“经互会”,简称“经互会”
影响: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3
、政治控制:苏联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国家进行改造
4
、中国: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与苏联建交
1950
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
(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
(
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批判
斯大林个人崇拜,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
结果:失败,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经济上推行“
新政策
”,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
军事方面
结果:
失败,因为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取消
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结果:失败,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
)
(
二、苏联改革
)
(
东欧剧变
原因:(
1
)内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苏联模式(根本原因)
(
2
)外因: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推行和平演变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2
、苏联解体
时间:
1991
年
原因:
(
1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2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
3
)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
4
)外因:西方的和平演变
实质:社会制度的改变
启示:
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
(
三、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
【习题答案】
1-7
ADBCDD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目标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二战后成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1)东欧:
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
(2)亚洲:
中国、朝鲜、越南、老挝
(3)拉丁美洲:
古巴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
经互会旗帜
(1)成立的背景: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2、经互会的成立
经互会和“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的分布
据材料评价经互会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斯大林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3、中苏建交
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思考:近现代化探索中,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历程?
学习日本---学习欧美---学习苏联---走自己的路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乱”
“僵”
“垮”
why?
苏联的三次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
经济体制,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1)时间:
1953年
(2)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3)评价:
推广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
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
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敢于冲击体制先
小修小补难挽天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探究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失败
(1)背景:
(2)主要内容\措施:
(3)结果:
(4)评价\影响: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
军备上赶上美国
常规武装力量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
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过度重视军事工业(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
3、戈尔巴乔夫改革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1、背景:
2、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改革:
(2)政治改革:
3、结果:
4、评价\影响: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失败
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
启示: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表现:
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实质:社会制度改变
1、东欧剧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都出现了问题。各国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原因: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德国统一
推倒柏林墙,德国统一
2、苏联解体
(1)原因:
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
(2)八一九事件:
目的:为了挽救苏联;
时间:1991年8月19日;
结果:失败
影响:
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叶利钦控制了全局,加速了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苏联(1922--1991)
影响:标志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制度改变
有人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认识
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
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⒈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⒋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国名
时间
中国
1949年10月1日
越南
1945年9月2日
朝鲜
1948年9月9日
古巴
1959年1月1日
老挝
1975年12月2日
现
有
的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
现实
一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多国: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尝试:
巴黎公社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1949年,经互会成立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东欧剧变
失败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