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课时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八声甘州》是柳永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本次科研课题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基于此,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宋词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初步具备一定的赏析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词的音乐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语言美,体悟感情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复杂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营口市二高中高一年级理科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高一上学期时已有接触,能够感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诗词的美,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本词中蕴含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
2、教学难点:赏析语言、领会意境、体悟情感。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3、提问点拨法 4、合作探究法
5、多媒体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营造 氛围) 1、(多媒体展示)播放古典音乐
2、(导语)一角屋檐,一叶扁舟,一抹斜阳,一蓑烟雨,都能给人以美感,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堂课我们就通过柳永的《八声甘州》来发现、感受、赏析宋词的美。
学生随同教师的引导,在古典音乐渲染的氛围中走进诗词意境。 以一些极富美感的景物导入,同时播放古典乐曲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分
进入新课,(赏析诗歌)
重点、难点 美
读 1、指导学生大声诵读全词。
2、选取两三位朗诵优秀的同学诵读。
1、学生大声诵读全词。读准字音、节奏。
2、学生听其他同学的朗读。并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诵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有利于对诗词的理解,有利于感受词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思考,合作,善取他人所长,使能力有所提升。
5分
美
听
播放名家配乐朗读。
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并画出节奏和韵脚。
通过动听的旋律、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直接感受其音乐美,达到感受美的目的。
3分
美品
引导学生品味全诗,赏析诗词的字、词、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上片都写了哪些意象,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片的画面并概括意境特点。
同时找一位绘画好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出上片的画面。(品味词的意境美)。
(2)找出你认为最美、感受最深的字、词、句,并说说它美在何处。(语言美)
指导学生口头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2、班级交流(主要让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3、认真倾听同学的答案展示
本环节把学生作为诗词赏析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诵读品味、自主赏析,分组合作等从不同角度,发现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与情感美,达到赏析美的目的。
20分
美唱 词在古代是用来演唱的,它与音乐关系密切。而不同的词给人不同的感觉:
“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1、播放课件,欣赏名家演唱的古韵吟唱《八声甘州》,品鉴柳词美妙的意境。
2、再播放“青花瓷”背景音乐 ,学生演唱流行版《八声甘州》。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编曲者,你喜欢哪种演唱,为什么?
学生们欣赏不同版本的演唱《八声甘州》,并伴着音乐学唱。
讨论:如果你是编曲者,你喜欢哪种演唱,为什么?
再次感受本词的音乐美、节奏美
5分
课堂小结(点拨 升华)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诗词赏析方法。
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赏析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一些常用的诗词赏析方法,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分
布置作业(启发 创造) 1、赏析苏轼《八声甘州.参寥子》的意境美、语言美。
2、(1)发挥想象,将这首词改为二三百字的散文。
要求:意境、情感与原词相符;试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就全词或其中的片断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赏析性或评价性皆可
提高写作能力
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赏析和写作能力,把本节课所学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日常写作中去,把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2分
七、板书设计
八声甘州
柳永
意象美 暮雨 清秋 霜风 关河
残照 红翠 物华 长江
意境美 凄凉萧条 苍茫辽阔
语言美 炼字、炼词、炼句
八、教学反思
美词美教,将词中美的因素集中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真正感受到宋词的音乐美、意境美(画面美)、语言美等。一堂课下来,学生集读、听、赏、唱、创于一体,课堂气氛热烈、活跃,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