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语文第11册教案第七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语文第11册教案第七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21 17:44:03

文档简介

作文:我尊敬的人 2
2
学生习作,交流片断指导写具体,完成习作。
交流片断指导写具体,完成习作。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I.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点拨辅导。
2 选择写得较好的片断朗读,评议引路。
3.完成习作。8、我的战友邱少云 3
3
1.学习第四段,归纳主要内容,领悟中心。2.指导选择作业。
归纳主要内容,领悟中心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词语听写。
2.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读后概括段意。
(2)从哪些地方看出邱少云的牺牲给了广大战士巨大的鼓舞,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3)理解句子。“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句子中的“才”是什么意思 (只有。)“才”放在时间词的前面,强调什么 (攻占高地的时间短,说明邱少云精神的巨大鼓舞作用。)
②综合比较两句句子。“才”在强调的词语(这两句是时间)中位置的变化对表达句子意思的规律。
(3)结尾句中的破折号是什么意思 (注释:那一天是1951年10月12日。)
“永远忘不了”说明什么 (对邱少云永远的怀念。)
(4)朗读第四段。
3.熟读课文。
(1)自由读。
(2)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小节,读给大家听。
4.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1)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在交流中点拨语言综合规律,用一二句话说明白o
(1)领悟中心。试论邱少云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简要说出理解依据。
(完成作业本6、7两题。)
5.指导观察课文插图,作业。
(1)按整体一局部,外表一内心的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2)说说画面内容。点拨想象烈火烧身的痛感——人物神情、动作与内心想法的联系。
(3)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道作业。
①以“烈火中的邱少云”为题,写一个片断。250~300字。
②联系插图,用上以下4—6个词语写一段话。(顺序可换。)
暴露 满腔怒火 之所以……是因为
伟大 纹丝不动 不但……还……甚至4.数鸡 3
2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党的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2.归纳各段大意。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党的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2.归纳各段大意。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I.讲读第一段。
(1)默读。划出概括外婆招待午饭特点的句子。 (好丰盛. 竟是个蛋的天下。)
(2)理解句子。
投影(或小黑板)揭示:
瞧,满桌的莱竟是个蛋的天下。
瞧,满桌的莱是个蛋的天下。
比较:①句子中多厂个“竟”,意思有什么不同 (竟:出于意料,根本没想到。)②“我”想不到什么 (想不到午饭那么丰盛;想不到用蛋做了那么多菜;想不到外婆有那么多鸡蛋;想不到外婆家的生活起了那么大变化。)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外婆家的生活这两年确实富裕了 (有电扇,鸡蛋有的是。)
(4)指导朗读。(第一小节,读出外婆的惊喜与关切;第二小节,读出我的惊奇。)
(5)归纳第一段段意。
2讲读第二段。
(1)默读。思考:我在外婆家几次数鸡,每次怎么数,结果怎么样 (动笔在书上作记号。)
(2)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投影或板书揭示表格。)
时间 怎么数鸡 结果
刚到外婆家 (横数竖数) (怎么也数不清)
(一星期里) (大鸡数到小鸡小鸡数到大鸡) (一直没有数清)
(临走前) (放一只,数一只) (被公鸡啄了手,鸡一拥而出,怎么也数不清)
(3)交流填表内容,归纳板书(或投影揭示答案)。学生填表只需要点一致即可。
(4)导读。
①综合述说几次数鸡的过程。(语言简洁、流畅。)
②为什么几次数鸡结果都数不清 (要点:鸡实在太多了。)
找一找,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词语明的、暗的写鸡多
(蛋多,暗寓鸡多;并排十几个鸡窝里都有鸡在生蛋;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花鸡,大鸡,小鸡……使我眼花缭乱;一窝蜂似地拥来。)归纳中随机落实省略号及带点词语意思。
③鸡多与外婆家生活的改善有什么联系 外婆家能办起养鸡场靠的是什么 (养鸡致富。靠党的政策,靠勤劳。)
④ 小作者反反复复写外婆家鸡多,怎么也数不清,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你认为是什么 (外婆家养门口么多鸡,靠鸡致富,生活有了改善,是党的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
⑤小作者就是怀着这样一份欣喜,好奇地要弄清楚外婆家到底养了多少只鸡,并把数鸡当作一种乐趣。请自由朗读体会,并选择一段情节读给大家听听。
自由读准备——指名选读,评价有否读出喜悦之情,互相纠正——齐读。
⑥借助表格综合归纳第二段段意。 (在外婆家的一段时间,“我”用尽各种办法反复数鸡,但怎么也数不清。)
3.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后归纳段意。
(2)回家路上,我“心里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我带回三只小公鸡和一篮鸡蛋吗 (不是。)句子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省略了为什么乐滋滋的内心想法。)
请用“我为了什么而心里乐滋滋”的句式把乐的原因说清楚。(展开说。从外婆家富裕、生活得到改善,引导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概括出改革开放,党的政策使农民富裕的结论。)
4.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第3、第4题。6、才能来自勤奋 3
1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给课文分段。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给课文分段。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解题。
(1)读题。试说“才能”指什么。(知识和能力。)
(2)说说课题的意思。(知识和能力来自勤奋。)
(3)简介说明文,导入自学要求。
这是一篇说明道理的文章。题目已经告诉我们它要说明什么道理。阅读时要注意课文举了哪几个人的事例,又是怎么说明道理的。此外,课文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要花力气学习。
2.自学。读通课文,思考划注,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5分钟。 ,
(2)查字典解词,完成作业本第1题。
(3)记下自学中的问题。
3.检查。
(1)同桌互查生字及词语学习。
(2)课堂交流。
①读准下列词语,说出带点字及整个词语意思。(随机正音,分析难写易错字的字形及部首。)
斥责 毫不气馁 通宵达旦 呕心沥血
举世瞩目 (于世闻名,事誉中外) 举不胜举 坚持不懈
②当堂听写、订正。
③词语质疑:简要解释“相对论”、“诺贝尔奖”、“(本草纲目)”。
4.梳理课文内容、指导分段。
(1)默读。思考井讨论课文例举了哪几位著名科学家,他们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什么。
(2)为什么他们能取得这种成就 划出概括性的短句。(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
(3)首尾两节各写什么 起什么作用
(4)绐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综合板书:
1 2 3 4 5
总起 分述 总结
5.朗读课文。
6.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讥笑( ) 呵斥( ) 毫不气馁( )
夜以继日( ) 享誉中外( ) 费尽心机( )
(3)区别组词
宵( )遍( )历( )享( )坚( )功( )钻( )
霄( )编( )沥( )亨( )艰( )攻( )专( )5.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2
2
I.评价人物,领会课文中心思想。2.总结课文,完成部分练习。
评价人物,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揭示投影(表格),简要说说课文写了小姑娘哪几件事。
2.评价人物,领悟课文中心思想。
(1)你觉得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是怎样一个人 请联系课文事实,说出你的理解根据。
自学准备一小小组讨论一课堂交流,归纳板书。
小姑娘诚实、懂礼貌,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肯帮助人,做了好事不留姓名,对此学生概括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难点是第一件事,为什么写小姑娘要求补还一角钱和换半截油条 是办事认真,实事求是,还是斤斤计较 应鼓励学生细读有关段落,展开争论,寻找课文依据。
可作以下点拨:
①少找的钱和短半截的油条应不应该补回来
②孩子是怎么对待两次买油条找回来的钱的 (第一次:“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孩子捧着一把硬币说——认真点数,确信少了才要求补还。第二次:“阿姨,请您再数数这钱”——自己已仔细数了,确信多给了五角,才退还给张丽。)
③这一补,又说明什么 (认真、实事求是。)
(2)揭示投影(表格)。在这三件小事上张丽对小姑娘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认为她斤斤计较一人倒还老实一被感动了。)
(3)朗读第三段,划出反映张丽受到感动的句子。
理解:①“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感受 (自责、内疚、后悔、感激、赞美……展开。说出理解根据。)
②平时说话干脆利落的张丽,为什么此时竞说不出一句话 请联系张丽内心想法说明原因。(要点: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②课文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含义 (孩子没有回答张丽的问话。红领巾的一角,意思是我是少先队员。做了好事不留名——象征性结尾。)
3.自由读课文,总结,完成练习。
(1)复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本课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赞颂人物的精神。)
(2)看板书,说说课文赞颂小姑娘什么精神品质。
(3)完成作业本第4题、第5题。
(4)指导“不可开交”、 “似乎”的用法。完成作业本第2题。
4.选择作业。
联系课文所述事实,合理推测,写一段张丽的内心活动,把“她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的心态写具体。练习7 2
1
指导并完成第1—5题。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I.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先将读音相近的前后韵母对比读:in—ing,en—eng,然后让学生组词对比读,如·淋湿一电铃”“辛苦一幸福”等。
门)翻到生字表,找出韵母为in或ing,en或eng的生字读一读。易读错的字再读几遭。
2.指导练习第2题。
(1)学生拼读写词语。
(2)交流反馈,自己批改。写错的词语多写几遍。(出示校对答案:怔住、确信、志气、仰慕、循声、久闻大名、三顾茅庐、不由自主。)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审题。
(2)完成作业。学生如有困难可查成语词典解决。
(3)交流反馈,井校正。井将用错的字再组个词。
4.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2)阅读5段话,说说文章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排列句子,再读一遍。
(4)交流,校对,答案是:3、5、4、2、l。
5.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反复读三句格言,讨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个别字解教师作重点辅导。逆:指听起来不顺耳; 行:行为; 欲:希望; 施:加; 维:是; 恒念:经常想到。
(3)交流:指名说每句话的意思。
(4)读背三句话,并将其抄录下来。练习2 2
2
指导并完成练习第3、4、7题。
投影片小黑板
1.指导练习第4题。
(1)指名读题、审题。说出题目有哪几个要求。(①重读课文。②思考各篇课文的写作目的。填空答题。)
(2)速读三篇课文,思考各篇课文写作目的。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完成作业。
参考答案:
《数鸡》赞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赞扬小姑娘做事认真、实事求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品质。
《才能来自勤奋》说明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指导练习第3题。
(1)审题,明确题意。(要点:①在填空格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②体会填上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即这些词表达出什么。)
(2)按课文内容填上动词。交流检查。
(3)指导理解填人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读(1)、 (2)两句,说说填人的动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描写我怎么数鸡的。)
②怎样的“数”叫横数竖数 请演示动作。
联系句子说话,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由于鸡太多,我反反复复努力数鸡。)
③动作演示“开门”、“放”一只、“数”一只。说明这些动词的作用。(写出了无论如何要把鸡数清楚的态度。)
④运用学到的方法,了解动词描写什么。(想象或演示动作,体会作用o)说说第(3)句动词的作用。(写出了小姑娘用尽力气帮助售货员推车。)
(4)小结。说出这道题的训练有什么意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语对句子表达起的作用;写作时要准确用词。)
3.指导阅读短文。(第7题)
(1)审题。阅读这篇短文有哪几个要求 (①联系句子,解释多义字“焦”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②领悟〈拔苗助长〉的写作目的。)
(2)复习“单元学习提示”,怎样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理解内容,再体会写作目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①划出解释题目的一句话,说出什么叫“拔苗助长”。(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帮助它长得快些。)
②那个农夫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是没有长高吗 (是说长得慢,人们发现不了,看上去好像没长高。)
“焦急”是什么意思
③“拔苗助长”的结果怎么样’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的 (违背厂禾苗生长的规律。)
(4)完成作业本习题7。
(5)检查。
A 为什么取③ 选项①、②错在什么地方 (选项①、②对中心的理解停留在寓言故事本身的人和事上,选项③指出了寓意,有普遍指导意义。)
D.交流“焦”在句子中的意思。
参考答案:①焦急:着急。②烧焦:指火力过猛,衣服呈现黄黑色,发脆。③花儿快烤焦:指失去水分、枯萎。(学生答案只需意思接近即可,课后再查字典验证。)6、才能来自勤奋 3
3
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总结、综合练习。
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总结、综合练习。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复习。
(1)读句子,说出句子的意思。
①才能来自勤奋。
②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联系课文内容,选用以下词语(根据能力确定)说一段话,说明“才能来自勤奋”。
勤奋 刻苦 顽强 坚持不懈 呕心沥血
不是……也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自由准备——指名发言——同桌互议——交流。(鼓励学生多角度展开,防止语言累赘。)
2.熟读课文,领悟中心。
(1)课文举爱因斯坦、爱迪生、李时珍的例于是为了说明什么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
(2)这个道理,你是怎么顿悟的 (总结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从各自的角度领会,如通过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领悟;通过文章点明中心的句子体会;通过琢唐课题;通过课后习题提示等。)
(3)辨析课后习题1,说出理由。
(4)完成作业本3、5两题。
3.指导完成短文。(作业本第6题)
(1)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2)辨析两种说法,明确错在什么地方。(要点:人的聪明与否,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在于性别、地域,才能来自勤奋。)
(3)例举事实,说明道理。(口头交流)
(4)完成作业本习题6。
4.课后作业。
(1)查字典,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①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天才”是不存在的。(表示否定)
②是什么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表示特定称谓)
③有些人以为我所以在许多事情上有成就,是因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表示引用)
(2)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1 他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 )
2 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尝启遍百草。( )( )21.古诗三首 2
1
1.学会(送孟浩然之广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三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说出(送孟浩然之广陵)、(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的意思。并熟读这两首诗。 3.感受两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借助注释尝试说明诗句大意,教师针对学生试讲中的问题,适当作些指点。难点:古诗中古今义不同的字、词的理解。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题。
2.出示第一首古诗的题目,齐读题目,根据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强调孟(meng)的读音,“之”的意思。)
3.教师范读全诗,强调个别宇的读音。
4.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
(2)读通诗句。
(3)对照注释逐句理解诗意,并在认为须重点解释的宇旁注上符号。教师巡视,重点词作适当的点拨。
5.交流汇报学习结果。指名逐句串讲诗意。集体评议,教师点拨,补充或矫正。 (重点理解:故人一老朋友;尽一消失;唯见一只见;天际一天边。)
6.小结:
(1)这首诗许人紧扣哪个字展开
(2)前两句叙述“送”的什么 后两句借什么抒发“送”时的什么感情
7.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全诗。
8.小结前一首诗的学习方法:理解题意一朗读一借助注释
理解井说说诗句的大意一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一背诵。用以上学法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有针对性地指点。(山东一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独——孤身一人,异乡——他乡,倍——加倍,遥一远。)
10.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11,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中的前3小题。9.布衣元帅 3
3
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 (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 (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 (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 “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 (含蓄点出中心。)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 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3、4两题。练习3 2
1
指导并完成练习1—5题。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练习第1题。
(])明确要求: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齐读字母z. zh c ch s sh
(2)自由练读。先读字,再组成词;无平、翘舌音对照读,再分组读。
(3)同桌互读检查。全班交流。
(4)总结规律。
①小黑板揭示:曾 此 思 色 采 桑 曹
这些字与其他偏旁部首组成的字,一般都是平舌音。如:思——腮,采——彩。让学生试着体会变化构字。
②小黑板揭示:正 生 召 昌 式
这些字与其他偏旁部首组成的字,一般是翘舌音。如:式——试,正——整,召——招。
2.指导练习第2题。
(1)完成作业。
(1)检查。
①读词语,读准拼音。
②交换批改,订.正。
③清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
3.指导练习第3题。
(1)查字典,完成作业本第3题。
(2)检查。
①投影或小黑板揭示答案,核对。
排山倒海 P 刂 8 除去,推开
居高临下 L 1 8 挨着,靠近
纹丝不动 w 纟 4 条纹
车马盈门 Y 皿 4 充满
②分析错误原因并随机点拨:“临”为什么取竖部;“帅”为什么不能取竖部。(“临”,左右及右边上下都没有部首,因此取第1笔。)
(3)将字义代入词语,解释整个词浯意思。
总结方法:取义是否正确 把握字不离词,并代入检查,看意思能否说通。
4.指导练习第4题。
(1)明确作业要求。先摘录带分号句子,再体会分号作用。
(1)速读<开国大典),摘录带分号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4题。
门)读句子,体会分号作用。
①自由练读,每句句子写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用分号。同桌议论思考。
②说出在什么情况下用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③逐句议论。句子中哪儿层意思是并列的 (<开国大典)中第①句:丁字形一横的北面与再北面;第②句:装甲车、坦克和战士们;练习3第①句:芦苇、蒲草倒影与天空倒影;第②句:高山旷野空气、海洋上空气、城市街道的空气、住宅区的空气。)
(4)小结:在并列分句中,一般已经用过顿号、逗号,还要用标点符号表示分句问的停顿,应用分号。
5.指导练习第5题。
(1)明确要求,仿例句改写。
(2)读例句一,讨论明确改写要求。
①改写后的句式与原句比有哪些变化 (增加了一个分句——白天,神庙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增加了‘‘愈发”一词。)
②改写后的两个分句是什么关系 (意思递进,用‘:愈发”这个词连接。)
③再读例句,体会改写后的句子与原句比更强调什么。(神庙可怕。)
④口头改句子。(把陈述句改为递进句。)
节日,商店里的商品丰富多彩。
下雪天,狭窄的小路不好走。
——只要意思递进即可,注意纠正语病,并随机口头补充句子。
(3)读例句二,明确改写要求。
①句子什么地方作了改动 (补上了“只要……就’’这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②对比读例句,体会加上“只要……就”这个关联词有什么好处。(语气明显加强,强调按这个前提条件做,必定会得到的结果。)
(4)完成作业本第5题。作文 的二三事 2
2
1.学生继续作文,完成习作。2.讲评部分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写老师生活中的小事
讲评部分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写老师生活中的小事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习作情况c
2.指名几位学生读读自己作文中记叙具体的、能反映人物某一思想品质的部分。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
3、指名读记叙不够具体,选取材料不能很好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片断,师生共同评改。
4.学生继续作文,并作修改。4.数鸡 3
1
1,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正确分段。 2.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正确分段。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审题。
(1) 读题,正音:数shǔ。说出“数”的另一读音。(shù数字,数量,招数。)
(2) 题眼是哪个词?想想课文重点该写什么?(用什么方法,怎么样数鸡。)
2.课堂自学,略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5分钟),给课文标上节序,想想小作者是怎么样数鸡的?哪些情节写得生动有趣?
(2)交流。(了解学生热悉课文程度。)
3.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哪几个小节写小作者反复数鸡的?除此之外课文还写了些什么?给课文试分段。
(2)检查分段,点拨第3小节归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3小节由外婆家蛋多引起“我”的疑惑,向听到鸡叫、直奔屋后发现鸡多过渡,意思偏重于启下,并入第二段为宜。
4.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正音。
掀(xiān)开 牛棚(péng) 向屋后奔(bèn)去 撒(sǎ)向鸡群 撒(sā)谎 一窝蜂(fēng)似(shì)的
5.检查字词。
(1)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概述课后词语大意。
(2)课堂交流,落实带点字的义和形,理解词语。
迷惑不解 眼花缭乱 争先恐后
(3)当堂听写并订正。
6.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抄写生字生词。
(3)给多音字组词。
sǎ( )( ) bèn( )( ) shì( )( )
撒 奔 似
sā( )( ) bēn( )( ) sì( )( )9.布衣元帅 3
1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 (布衣元帅指谁 为什么是“布衣”元帅 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 “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 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 (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 (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 战功赫赫 喃喃自语 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 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1、2两题。7.开国大典 3
1
I.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
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布置自学任务。
(1)读题。
(2)“典”是什么意思 “大典”是什么意思 (盛大或隆重的庆祝仪式。)
(3)投影或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①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②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③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1.学生自学:读、划、同桌讨论。
3.检查。
(1)试说课题(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新中国成立了”,“成立”换个词,也可以说新中国—一— (诞生。)
(2)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这几个场面是怎么连接的
(3)给课文分段。试说根据什么分的。综合板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会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4)检查宇词学习。
①同桌互查生字认读。说说课后词语大致意思。完成作业本第2题。
②课堂指读生字。
“协”,查什么部 (十部。)随机解释“政治协商会议"。
“瞻”,,点拔第1l笔:长点。落实“瞻仰”的意思。
“拂”共几笔 (8笔。)飘拂的近义词是什么 (招展、飘扬。)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
④当堂听写,检查订正。
4.初学“学习提示”。 ,
(”老师读“学习提示”,学生边看边思考,“提示”写了哪几层意思。
(2)讨论。
①“提示”告诉我们,这一单元,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②联系《开国大典》,该怎样去学 (写了哪几个场面一为什么反复写群众的神情、动作、语言一写这些是为了表达什么 )
(3)小结:运用这一方法领悟中心,首先要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5.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归纳每节介绍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要点:参加典礼有各方代表,总人数30万;会场广阔;主席台布置庄严、隆重;入场的群众队伍涌动如潮。)
(3)投影或小黑板揭示句子。比较。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①两句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体会课文原句运用比喻,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②朗读这句句子,读出喜悦、兴奋。
(4)第4节中还有哪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参加典礼的喜悦心情 找到句子后试着练习,然后朗读一句给大家听。(评价重点:①句子有没有找对 ②有没有读出喜悦心情 鼓励学生竞读。)
齐读第4小节。
(5)小结:会场庄严、隆重,气氛热烈。
6.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抄写生字、词语o
(2)抄写并确定带点字的部首和笔划数,填在括号里。’
协商( )典礼( )诞生( )融成( )
瞻呼( )胸膛( )爆发( )率领( )
(3)完成作业本第1题。练习2 2
1
指导并完成第1、2、5、6题。
投影片小黑板
1.复习本单元部分生字新词,指导练习1—2题。
(1)用卡片复习以下词语,读准音,说出带点字及词语意思,对易错的字提示点拨。
迷惑不解 眼花缭乱 争先恐后 畚箕
不可开交 大汗淋漓 不由自主 硬币
毫不气馁 通宵达旦 呕心沥血 斥责
坚持不懈 挑灯夜读 举世瞩目 灵感
(2)完成作业本1、2两题。教师巡视,了解作业情况。
(3)检查。
①第1题要求学生逐组口述,说出形近字的读音区别、字形区别,各组成什么词及词的意思。
②小黑板揭示第2题答案,核对订正。
(坚持不懈 无计可施 不由自主 一事无成)
2.指导练习第5题。
(1)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 (回顾已学的课文,在课堂讨论基础上归纳:①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②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一句话只有一个主语,讲一个主要意思。③根据短文意思确定加。 !……或“”。)
(2)默读这段话,弄清楚内容,用铅笔在书上断句。(其他标点先不管。)交流。议论理由。
(3)根据意思,确定标点。(在书上加。)检查,核对。有争论的说出理由。
(4)巩固方法,完成作业本第5题。
3.指导练习第6题。
(1)说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分句间什么关系。(转折。)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评价:①运用是否正确 ②句子的内容有无积极意义 )
(2)指导运用“只要……总是……”。
①黑板揭示例句。“只要下定决心,努力改正,缺点总是可以克服的。”
②认识例句表示的关系。克服缺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通过哪个词表示 (只要。)“总是”连接什么 (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③仿照例句,口头运用“只要……总是”说话。
(3)完成作业本第6题。5.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2
1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梳理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梳理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读题。
(1)指导“辫’’的书写: “辛”部,作偏旁时末笔竖改撇,17笔;解释“羊角辫”。
(2)题目有什么特点 想了解什么 (以人命题。小姑娘叫什么名字 多大了 写了她哪些事 她是怎样一个人 )
2.带着问题读通课文,寻找答案。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
(1)说说小姑娘的基本情况。(姓名,年龄,身分。说出课文依据。)
(没有出现名字。她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课文依据:背书包、挂红领巾、说话稚气——随机解释o)
(2)课文写了小姑娘哪几件事 (了解学生熟悉课文情况,不必求全。)
(3)检查课文朗读。随机正音并结合释词。
刻薄bó 似sì乎 怔zhèng 双肩背bēi书包驮在背bèi上
(4)词语质疑。不理解的提出来讨论。
4.梳理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划出能概括事件或人物态度的短句和词语o
(2)投影揭示练习表格。按课文内容摘录填表。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小姑娘 “少找给我一角钱”,“油条短半截”。“换一下行吗 ”“谢谢。” “您多找给我五角钱” 伏着身子 小手用力推着……“没什么。”
张丽 冷冷地“还有完没完 ” 不耐烦 拣最刻薄的话甩过去;“小家伙,人倒老实。” 怔住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竟说不出话。不由自主
①师生共同归纳第一件事。(扶持,掌握方法。)
②独立或同桌议论归纳第二、三件事 ——课堂交流,揭示答案。随机释词(见带点词)。
(3)利用表格给课文分段,口头归纳各段大意。(评价语言明确、完整、简洁。)
5.作业。
(1)完成作业本1、3两题。
(2)把字写正确,写匀称并填表。
例字 币 豫 拣 薄 甩 叠 辫 怔 漓 疑
照样写
部首
笔画数8、我的战友邱少云 3
2
学习第二、三段,感受邱少云严守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品质。训练朗读和运用递进句式。
感受邱少云严守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品质。训练朗读和运用递进句式。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课后习题1(1)题。邱少云和潜伏部队的战士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地趴在地上 划出有关句子。
(2)“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 (落实“纹”的意思。纹,很细的线条。词语形容一点儿也不动。)
什么是“必须” (一定要,非这样不可。)
为什么潜伏必须纹丝不动 (要点:①距离近,距敌人六十几米。②敌人居高临下。)
(3)理解句子,体会潜伏处境危险,要求高。
①小黑板揭示填空句。引读。口头填空。
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 ), 还( ),甚至( )。
②填空的内容把什么写具体了 60米有多远
③仔细体会,填空部分的位置能调换吗 为什么 (胸墙和铁丝网是大目标,地堡和火力点是小目标,人是更小的目标,句子是为了强调距离近,所以不能调换。)
④联系潜伏“必须纹丝不动”,想想这样层层递进写离敌人距离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说出理解依据要点:①部队处境危险;②潜伏要求高,纪律严。)
⑤小黑板揭示词语:咳嗽 蜷腿 挪动 微微摇头 试用上“不但……还……甚至”的句式组织这些词语,说明潜伏必须纹丝不动。
(4)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隐蔽得怎么样 “更好”说明什么
(邱少云更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潜伏纪律。)
(5)朗读第二段,归纳段意。(试归纳不当的,分析原因订正,以下同。)
2.学习第三段。
(1)中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梳理内容。)
理解:①“火力警戒”指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看家本领”
(课文指敌人打排炮,打燃烧弹。“看家本领”本义指最擅长最拿手的本领。课文嘲讽敌人没有胆量,只得使用量后一招。)
②课文怎么描写火势凶猛
归纳:
看到 火苗蔓延
听到 呼呼 毕毕剥剥
闻到 棉布焦味
出现意外 烈火包住邱少云
③指导朗读第5节。速度逐步加快,音量逐步加强,读出紧张气氛。
(2)在烈火烧身时,邱少云是怎么做的 阅读第叫、节,划出描写邱少云神情、动作的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咀不动。)
①读这句句子,理解:
为什么用“千斤巨石”作比 (设想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至死不拂动一寸地方,发出一声呻吟。)
②“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句子中的“才’’是什么意思 (剐刚。)“才”放在时间词半个多钟头后面,强调什么 (忍受烈火烧身的时间之长;烘托邱少云意志坚强o)。
③“千斤巨石”、“半个多小时”与哪些句子中的数量词相互照应 (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了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④是什么力量使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 “为了……为了……为了……”排比句说明生死关头邱少云想的是什么 (潜伏的纪律、部队的安全、战斗的胜利。)
⑤朗读第8小节。(多种形式,要求感情到位。)
(3)学习第7小节。划一划“我”看见火烧在邱少云身上时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句子写出了“我”哪些心情 (紧张一担心一盼望一刀绞般难受。)
②我对邱少云的称呼与第8小节有什么不同
‘‘年轻的战士”和“伟大的战士”能不能交换位置 能不能统一称“年轻的战士”或“伟大的战士” 为什么 (不能。年轻是实情。“年轻”在前,才有担心。年轻而经受住考验,更显出“伟大”。)
③朗读第7小节,感情到位。
④试论“我”的心理活动起了什么作用。(烘托邱少云的英雄形象,表达了战友间的关切之情。)
(4)自由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5)说话练习。联系第二段内容,用“不但……还……甚至”说一句或几句话。(鼓励多角度展开。如围绕敌人看家本领说,围绕火势说,围绕“我”的心理说,围绕忍受烈火烧身说,说时注意纠正递进关系的错误。)
3.作业:完成作业本4、5两题。20.三顾茅庐 3
3
1.分辨课文详略。 2.认识课文把刘备和张飞对比的写法。 3.缩写课文。
分辨课文详略 缩写课文。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复习导人: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是写谁的什么精神 那么课文为什么花厂较多的笔墨写张飞呢
2.读课文,划出描写张飞的句子,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你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分角色将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对应起来写有什么好处。(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
4.分辨文章的详略。
(1)课文写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比较一下篇幅,看看课文详写了哪——次,为什么要详写,第三段呢 (详略处理是为表
现中心服务的。)
5.作业。(两题中任选一题)
(1)缩写课文,要求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字数在300字以内。
(2)画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说明,书名叫(三顾茅庐)。9.布衣元帅 3
2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 (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 (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 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自由读体会一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o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 (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o)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 (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1)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 (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 (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 为什么 (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于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惊叹号 (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 (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N仙、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8、我的战友邱少云 3
1
1.掌握本课11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初步知道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正确分段。 3.学习第一段。
初步知道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正确分段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解题。
(1)课文主要写谁 (邱少云。) “我”和邱少云是什么关系 (战友。)
(2)简要介绍作者李元兴及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2.指导自学。(小黑板或投影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观察插图。课文哪几节内容与插图对应 标上记号。
(2)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划出提示事情发展的时间标志。
(3)自学生字、词语,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的程度,指导分段。
(1)简要述说课文插图内容。(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壮烈牺牲。这部分内容课文5、8两个小节作了交待。)
(2)速读课文,归纳填表。参考答案见( )。
小节 时间 内容(用短句或词组归纳)
(1) / (接受任务)
(2~3) (天没亮) (伪装潜伏)
(4~8) (中午) 烈火烧身,壮烈牺牲
(9~10) (黄昏) (复仇,拿下“391”高地)
(3)在课本上做上分段记号。试说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
4.检查字词学习。
(1)指名带读10个生字。读准蜷quán、歼jiān、呻吟shēn。指导蔽、蜷、吟书写中的易错笔画。随机解释生字组成词的意思。
(2)听写生字词,订正。
(3)小黑板揭示本课多音字。同桌指读,井给多音字另一读音组词;解释课后词语大致意思。
jī   kān   zháo  jué  
几 看 着 觉
jī kàn zhuó jiào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开展讨论。
5.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正音:楔xiē人,插入的意思。
(2)这次战斗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完成 (黄昏发动突然袭击,拔掉“391”高地这颗毒牙。)
(3)读第一段,归纳段意。
6.作业。
(1)完成作业本I、2、3题。
(2)依据表格提示,试归纳二、三、四段段意。(旁注在书上。)20.三顾茅庐 3
1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刘备是个怎 样的人。3.按“三顾茅庐”的顺序绐课文分段。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刘备是个怎样的人。按“三顾茅庐”的顺序绐课文分段。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题解题。(1)顾:拜访。(2)简介<三国志)(背景知识)。
2.按要求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冈(gang) 谒(ye) 数九寒天(shu)
(2)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大贤、仰慕、出山、辅佐、谒见。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检查是否读通,随机正音o
(2)注意“谒”与“蔼”、“快”与“快”的字形的区别o
(3)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只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4.按“三顾茅庐”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刘备第一次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出门去了,失望而归。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冒着风雪去见诸葛亮,而诸葛亮又不在家,只得快快而回。
第三段(第3—6自然段)写刘备三访诸葛亮,耐心等候,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共图大业。
5.作业:作业本上1、2、3题。19、劳动的开端 3
1
能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给课文分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题审题。
出示课题,在“开端”下加点,理解题目的意思。
2.简介作者吴运铎。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自学课文,学会生字新问。
(1)指名读词语,读准字音:煤藏(cang) 挑(tiao)脚 得(de)了吧
半夜就得(dei)动身 落(la)在后头
(2)形近字辨析:镑( ) 赌( ) 肋( )
磅( ) 堵( ) 胁( )
(3)理解词语的意思:威胁 万丈探渊
5.再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1)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理由。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我”心急的句子。
(2)出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一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这一个句子。
(4)概括本段的段意。
7.做作业本上1、2题。练习7 2
2
指导并完成第6、7两题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练习第6题。
(1)读综合修改的一段话。
(2)复习各种修改符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这一段话。
(3)交流、订正。总结修改时的步骤。
2.指导练习第7题。
(1)带着问题[第(1)、(2)练习题)细细地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作业第(1)、(2)题。教师重点指导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正确答案。题目:乘车买票。详写的是“我”不买车票,姑姑替“我”补票这件事。略写汽车刹车时一个中年人撞了‘‘我”,“我”态度很凶,姑姑批评了“我”。
(3)三读课文,想想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完成练习(3)。
答案:③o 赞美姑姑自觉遵守制度,不讲私情。20.三顾茅庐 3
2
1.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土的精神。 2.比较三次去茅庐的异同,为分辨文章详略打下基础
进一步认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土的精神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听写词语。
2.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在课文中划出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相请的词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结果。
(3)指名汇报,同学评议、补充。
(4)教师小结。
3.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刘备等人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异同点,说说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同:刘备对待诸葛亮前后一致的谦恭态度。
异:第二次增加了环境描写,借助环境描写的衬托,反映出
刘备请诸葛亮决心大,心意诚。第三次写了“刘备静候”的细节,表现了刘备礼贤下士。
4.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用上“因为……所以……”,“不仅……还”等关联词说说诸葛亮为什么答应辅佐刘备。
5.朗读课文。
6.作业:作业本第4题。21.古诗三首 2
2
1.借助注释学懂<示儿)的诗意。2,感受<示儿)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默写三首古诗。
1、感受<示儿)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默写三首古诗。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复习导入新课。我们曾学过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知道了诗人是因为什么事而难以入眠。
2、揭题释题:①读题后指出,这是陆游85岁时所作的绝笔诗。也就是诗人用诗写下的遗嘱。②”示”是告知的意思。
3.引导自学。
(1)低声自由吟诵。
(2)以小组为单位议论诗中不懂之处。
(3)教师点拨。
元:通“原”,本来; 但:只; 定:平定、收复。
无:匆,不要; 乃:你的;翁:父亲。
(4)学生试解释诗句的意思,再说诗的大意。
(5)思考:读了《示儿》,想想诗人晚年关心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统一祖国是诗人毕生的)心事,直到临终不忘。由此表现出他的强烈爱国热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背诵并默写三首诗。(完成作业奉上第3题。)
6.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中(4)小题、第2题,有兴趣的学生可做第4题。19、劳动的开端 3
3
1.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看提纲,同桌互相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指名复述,其他同学进行评议,教师指点复述时重点抓 住反映“艰难”的地方,讲得详细一点。形容词、比喻句可以简略。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 思。
(2) 第一次挑煤与第二次挑煤相比,作者详写了哪一次挑煤?为什么这样处理?
4,指导学生看课前的“学习提示”,明白分辨课文详略的作用及分辨课文详略的方法。
5.作业:作业本第5题。7.开国大典 3
2
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体会人民群众爱党、爱领袖、爱新中国的心情。
体会人民群众爱党、爱领袖、爱新中国的心情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学习第二段。
(1)理清典礼仪程。
①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o
②课堂练习,填表。
升国旗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宣读公告 鸣礼炮
③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括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共6处。)
引读。(老师略读连接内容,学生齐读描写群众心情的句子,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训练说话、朗读。
①这是怎样一种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 请联系课文用上“人民群众为……而欢呼或激动”说一兵句话。 (展开。如人民群众为升起第一面五星虹旗而内心激动;为新中国成立而欢呼;为有了自己的领袖而欢跃……)
②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表示什么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句子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扬眉吐气。
③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
随机比较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插传遍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与课文原句比哪句好 为什么 (体会排比气势,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汛传遍祖国山山水水、四面八方。)
朗读排比句,读出自豪、扬眉吐气的气势。
(4)熟读6-8节,试背诵。(背不出的允许看书)
(5)完成作业本第4题,总结学习方法。(理清写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四人组议论一课堂交流。
①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概括时让学生简要说出理解根据。)
②点拨:为什么人们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解放军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巨大贡献,人们热爱解放军,感激解放军。)
(3)选读12、13小节。
3.作业。
(1)背诵6~8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3、5两题。
(3)选择作业。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①全场30万人,为 而 ;为 而 ;为 而 。
②用“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中国人民”或‘‘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象征中国人民”写排比句。19、劳动的开端 3
2
1.阅读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准备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情感
1、能分辨课文详略2、准备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情感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划出表示“我”家很穷的句子。
(①人瘦得像猴子。②没有灯笼,连火把也没有。)
(2)“我”为了解除全家人饥饿,所以决心去挑煤,可挑煤工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出示比喻句:“工人……又侮狗一样把 煤从窑里拖出来。”)
(3)讨论体会这一比喻句,想一想这个比喻句写出厂什么。
(不仅写了工人……而且还写出厂资本家……)
(4)分角色朗读“我”与“小赵”的对话。
2.学习课文第三段。
(1)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划出这一段的重点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说说“我”从哪些亲身感受中体会到这个道理。学生划出有关要点。
(3)出示比喻句“我忽然掉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 体会这句话写出厂什么,实质上是在指责谁。
(4)朗读小结。
3.学习课文第四段。
(1)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第四段,读出“我’’生活的艰难。
(2)朗读后划出表现“我”生活艰难的句子。
(3)小组讨论课后练习2中的后两个比喻句.说说这两个比 喻句写出了什么。
4.准备复述提纲:(1)思考第一次挑煤过程哪几个自然段 竺该讲得详略些,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略去不讲;(2)按时间顺序 将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列成提纲。
5.作业:作业本第3、4题。4.数鸡 3
3
1.教学“学习提示”,了解什么叫中心思想。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2.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完成部分作业。
了解什么叫中心思想。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复习检查。
(1)完成作业本习题。
①作业。②反馈订正。③表述“随口”、‘‘迷惑不解”、‘‘眼花缭乱”、“争先恐后”的意思。
(2)小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鸡多
2.指导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默读。将“学习提示”按阅读文章的要求——什么是中心思想——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划分为三层。
(2)逐层理解。
①读懂一篇文章有哪些基本要求
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用:划下这句话。(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
③提示告诉我们怎样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哪些思路
(想一想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是赞颂什么 批评什么或是抒发什么情感 )
④(数鸡)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习提示”的表述与我们课堂说的意思是一致的。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读懂作者写作意图的 (首先热悉、理解内容一抓住重点段,联系课后习题想想为什么反反复复写鸡多,它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强调:理解课文内容是领会中心思想的前提。)
3.完成作业本习题6。
核对后指出为什么排除(1) (2) (4)选项 (参考答案:(1)归纳的是内容,不是写作目的。(2)作者写数不清鸡是说外婆家鸡实在太多.是通过外婆家养鸡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并非说我数不清鸡是不好好学习。选项(2)不是写作意图。(4)只是作者的次要感受,不能准确表达写作目的。
4.读课文,总结,综合训练。
(1)读课文。
(2)如何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学懂了什么
(3)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
①按作业本习题5表格提示逐项口答。
②综合语言口述主要内容。
③完成作业。
参考答案:暑假里我在外婆养鸡场数鸡,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数清。
随机辨析: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区别 (主要内容指文章写什么;中心思想指作者为什么写。)
5.改革开放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请交流自己感受到的变化。(要求事实集中、具体,表达清晰、自然。)
小小组说——推荐代表说。
6.作业。
(1)完成作业本习题2。
(2)任选一题作业。
①写出带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a.你只顾吃吧,鸡蛋有的是。( )( )
b.正当我没招数的时候,外婆来了。( )
c.瞧,满桌的菜竟是个蛋的天下。( )( )
d.我数着数着,冷不防一只大公鸡狠狠地啄了我的手。 ( )
②仿课文第2节围绕主句具体写的方法,写一段反映家乡 (或学校、家庭)近几年变化的话。作文 的二三事 2
1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内容和写作方法。2.学习例文,明确要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写具体,以此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
重点:进一步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与所做事情的关系,学会通过几件事反映老师的思想品质。难点:对所写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选择典型事例表现老师的思想品质。 ,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习作任务。
出示作文题:《 老师二三事》,请同学们联系前两次写人的习作,说说这次习作与前两次习作有哪些不同。
2.指导学习课文,明确本次习作的范围、要求和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2)阅读“习作提示”部分,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3)阅读“参考片断”。思考:文章写谁 这件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 文章是抓住什么来反映陈老师的思想品质的
3.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给参考片断补写一件事(略写),并且写好过渡句。
4.师生共同评议补写的过渡句及事,再次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5.确定本次习作自己要写的人和事。
(1)交流各自要写的老师,他们的特点.井说出准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哪件事详写。
(2)学生列提纲,开始作文。练习3 2
2
指导完成6、7两题。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练习第6题。
(1)由<我的战友邱少云)第8小节排比句导人。
1 读句子,说说三个“为了”的排比,表达出什么。
2 这三个“为了什么”的顺序能调换吗 为什么 (体会排比句的范围由小到大,程度由轻到重,不能随心所欲,这样才能表现出排比层层推进的气势。)
③朗读、体会排比气势。
(2)审题。习题6要我们练习什么 (补充分句,分别用“努力”和“为了”构成排比。)
(3)同桌议论,补充句子。(做在书上。)
(4)交流、评价。
评价要点:①意思不重复;②句序排列由小到大;③句子结构相似。
(5)完成作业本习题6。
2.指导练习第7题。
(1)默读短文,思考短文写什么事。试用一句话归纳。
(2)指名读短文,交流。
(3)再读短文,划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4)完成作业。
(5)检查交流。
1 交流主要内容归纳,说出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
2 短文赞扬了小灵子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3 订正作业。
(6)读短文。听说训练:爸爸关心我 1
1
能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要点,概括出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能围绕“ 关心我”说出一段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话。
说话围绕中心。按想好的要点叙说具体。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听力训练要求。
(1)预习课文相关部分内容,试说对“听”的要求的理解。
(明确:①赞扬准;②赞扬什么——中心;③怎样围绕中心——
举了哪些事例。)
(2)一段话比较长,怎样才能记住 (明确方法:①仔细听
——注意力集中;②边听边想——记要点,脑记,笔记。)
2.插录音。听清楚“我”爸爸的身分.关心“我”什么,
讲厂哪几件事。
(1)逐题讨论,综合板书:
┌────────┬──────┐
│ 事 │ 中心 │
├────────┼──────┤
│ 进我上医院 │ 关心身体│
├────────┼──────┤
│ 鼓励我学习钢琴│ 关心学习│
└────────┴──────┘
(2)归纳方法:你是怎么记住要点的
(①联系题目“关心我”,听时注意回答“关心”的句子。
如,爸爸对我的健康特别关心;爸爸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而且关
心我的学习。②从事例中概括。)
3.再听录音。听清楚这位同学怎样围绕关心‘‘我’’身体,
关心“我”学习这个中心诽说具体的,要求复述出具体情节要
点c(注意听、记主要情节要点。)
(1)山一人在小组中说,互相补充要点。
(2)课堂复述交流。(评价要点是否说齐,说话清晰,连贯,
简洁。)
4 学习课文关于“说”的要求及提示。(①确定说谁。②确
定中心,想好关心“我”什么。③研,定事例,怎么关心‘‘我”。
④确定说明顺序,理出要点。)
5.说活练习。
(1)指名说。(引路,评价说话条理及内容。)
(2)小组或同桌互说。
(3)课堂交流。(评价语言清晰,态度自然。)
6.总结述说自己学到了什么。6、才能来自勤奋 3
2
读懂课文,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
读懂课文,感受科学家的成就来自勤奋。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抓中心句,读懂全文。
(1)默读第l节: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
(2)前两句否定什么 “天才”上的引号表示什么 (否定。)反复否定是为了强调什么?(才能来自勤奋。)
(3)联系第2节内容,说说为什么“从娘胎里带来的‘天才’是不存在的”。(要点: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不是神童。)
(4)但他们后来都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是因为—— (勤奋)。请仔细阅读第二段,划出反映三位科学家勤奋的事实的句子。
自学一小组议论一课堂交流、点拨。
①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理论基础,花了整整7年时间。这是怎样的7年 (白天上班,晚上挑灯攻读,放弃节假日休息。)
②爱迪生为厂寻找幻丝材料,付出怎样的艰辛’(通宵达旦工作,摘录4万页资料,试验1600种矿物和6000多种植物。)
③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付出怎样的代价 (行程万里,历尽艰险,尝遍百章,呕心沥血27年。)
④引读三位科学家“勤奋”事迹的段落。
(5)“才能来自勤奋”,三位科学家的成功证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什么是勤奋 它有哪些具体内容 请再读第二段,圈出有关的词或短句说明。(展开议论。如毫不气馁,坚持刻苦攻读;顽强攀登利学高峰,坚持不懈的努力……)
(6)具体论说“才能来自勤奋”是什么意思。(要点:知识和才能来自顽强的毅力,刻苦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
(7)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结尾句子的意思。
①“灵感”指什么 (思维的火花,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②“汗水”指什么 (付出的辛勤劳动。)
①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对比,强调什么 (人的才能靠勤奋。)
2.作业。
(1)完成作业本习题4、2两题。
(2)摘录课文中的格言(有启发、教育作用的句子)。7.开国大典 3
3
学习第四段。概括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概括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1)背诵第6-8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1)默读。划出文章中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句子。(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2)理解。“火花结成彩”是什么意思 “灯火一片红”指什么 (一万支礼花陆续射人天空,将夜空映照得五彩缤纷;地面人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口号,游行庆祝。句子写出厂节日夜晚的首都绚丽多姿的欢庆气氛。)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气氛。(自由读体会一分组读竞赛。)
(4)读结尾句,领会句子意思。
(0“两股红流”指什么 (两支游行队伍。)
②为什么能用“红流”作比 (人们擎着灯笼、舞着火把游行。红流,写出游行队伍声势浩大。)
③“光明”指什么 (天上的礼花,地上的灯火。)象征什么 (新中国前途光明。)
④说说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和内含的意思。
3 读全文,总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中心。
①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面 是怎样的场面 (会场庄严、隆重、气氛热烈;典礼隆重,人民群众心情激动,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军容整齐,威武雄壮,人们热烈欢呼;游行队伍声势浩大。)
②调整语言,综合归纳。(补充时间、地点、人。)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威武雄壮的阅兵式,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语言不强求统一,但要点要说齐。
③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 “欢呼声” 写这些内容要反映人民群众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调欢庆气氛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反映群众爱党、爱领袖、爱解放军、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完成作业本第6、 两题。
(3)交流作业情况。说出第7题(1)、(2)选项为什么是错的 [选项(1)概括的是内容,写什么。选项(2)指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不是本文主要写作目的。)
(4)重学单元“学习指导”。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读懂课文一概括出主要内容一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一想想这些内容反映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作业(选做)。
课后习题4。作文:童年趣事 2
2
评价修改,完成习作。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指导,掌握习作情况。
2.组织部分习作片断,评议。
(1)选择重点突出、写出“趣”的习作片断朗读,评价写作方法及语言的幽默、风趣与否。
(2)选择违背常识、描写夸大过火的片断,评议修改方法。
3,学生继续习作。
4.把文字改通顺,改错别字和不正确的标点。
附板书:
反映
童年趣事 欢乐有趣
傻事 蠢事 好心办坏事 真实:不编造 不违背常识
拾贝壳 捉蟹 粘知了 具体:令人发笑的情节
养宠物…… (想法、做法、心情、语言)
表达幽默、风趣作文:我尊敬的人 2
1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指导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材。2,学习参考片断,动笔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指导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材。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作文题,审题。
(1)题目的重点是什么 (写出我为什么尊敬这个人。写出这个人值得学习的好思想、好品质。)
(1)哪些人是值得尊敬的人 (展开议论。随机板书归纳思想品质;如热心助人,诚实,关心集体,廉洁奉公,见义勇为……)
2.怎么写好这篇作文 请阅读课文“习作要求”和“习作提示”,划出作文要求和步骤。
(1)自学思考。默念讨论。
(2)说出本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综合归纳,小黑板揭示。
①确定写谁,反映哪一方面品质。(中心)
②根据中心选好材料。
③围绕中心写具体。
3,交流材料,指导确定中心和选材。
(1)准备写谁 你尊敬他什么好思想 是从哪件事上感受到的 (展开,在交流中开拓选材思路。学生说时注意事例和品质概括是否一致,是否准确,及时帮助纠正。简要板书概括事例,
如:
①帮邻居看孩子。
热心助人 ②叔叔帮我修车。
③爸爸帮邻居换煤气。
(2)评价交流的材料,哪些不容易写好,为什么 (引导体会选择印象深刻的人来写。排除道听途说、报纸报道的人物事例。)
(3)小结:可以写熟悉的人,也可以写陌生人,但事实必须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真实、熟悉的,有感受的。这样容易写好。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二三件事,但必须反映一方面品质。
4.学习参考片断,点拨围绕中心写具体。
(1)片断写什么事 反映人物什么品质
(2)哪些地方写出了阿姨的“热心肠” 哪些地方写了“我”的心理活动 为什么写心理
(3)怎么围绕中心写具体,学到了什么
(4)小结:让事实说话。落笔的重点写他(她),写好他 (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作文:童年趣事 2
1
1.明确习作要求,激发兴趣,指导选材。2.理清习作思路,指导写具体。
激发兴趣,指导选材。理清习作思路,指导写具体。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作文题目,审题。
想想题目每个词的意思,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体裁:记事。题眼:趣,限定事情必须有趣,以主要篇幅写“趣”。童年,指“我”以前经历的事。)
2.学习课文,激发兴趣,指导选材。
(1)什么样的事可以算作“趣事” (联系“习作提示”和“参考题目”。)
(2)“提示”例举的事你经历过吗 简要地述说过程,好笑在什么地方 (鼓励交流。教师随机介绍几则趣事。)
(3)除厂蠢事、傻事、出洋相、闹笑话的事,还有哪些事也属于趣事范围 (鼓励拓展思路,如捉迷藏、捉蟹、粘知了……)
(4)小结:有趣的事指吸引自己、引起冲动并努力去做的,富有趣味的事。一般说来,好事、有意义的事不在题目要求范围内。
3.再学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1)我们写“趣事”是为了表达什么 (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还有什么要求 (叙述要真实、具体。)
(!)小结:不能胡编乱造,道听途说。也不能故意夸大,违背常情常理。恶作剧的事不能写。
4.学习“参考片断”,指导写具体。
(1)简要述说《酒醉小麻雀》是怎么一回事。
(2)你觉得哪些情节写出了“趣”’(酒醉麻雀的办法有趣,别出心裁;麻雀争啄米的情节有趣;醉酒后的麻雀样子有趣;活捉醉酒麻雀有趣。)
(3)小结写具体方法:紧扣“趣”字,着力写好有趣的、令人发笑的情节,写出自己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及当时的心情。写出“童趣”。
5.习作。(提示可以以童年趣事命题,也可以另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