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8 22:17:44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A
2.人们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右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3.马齿苋、荠菜、苦菜、香椿、槐花等野菜,原本都是人们因为粮食不足用来充饥的,现在却成为餐桌上的稀罕物,受到大家的喜爱。这说明现在人们在吃上注重(
)
A.饥饱
B.猎奇
C.绿色健康
D.粮食
4.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
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C
B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所示内容中对应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衣的变化
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食的变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住的变化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

行的变化
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6.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是(
)
A.基本持平
B.时增时减
C.大幅度增长
D.幅度下降
B
C
8.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下列关于人们的出行方式不准确的是(
)
A.私家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B.长途可选择汽车、飞机、轮船等
C.自行车出行已经不存在
D.公交车、出租车等快捷方便
9.全国电信网络的形成是在哪一时期(
)
A.新中国成立后
B.改革开放后
C.近十年
D.21世纪初
C
A
10.路透社北京分社社长林沈耀这样评论中国:“从清一色的蓝灰色中山装,到牛仔裤、西服,再到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从柴米油盐的凭票供应,到可乐、汉堡、牛排以及各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从集体宿舍到福利分房再到住房商品化……”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改革开放的推进
D
11.(2018·山东聊城)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12.某班同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善展览内容。
【任务一】第一组负责搜集改革开放前购物用的票证,
下面是一张粮票和一张油票。
(1)请你说说当时我国使用粮票和油票等票证的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等。
【任务二】第二组负责搜集身边生活变化的图片,下面是一张20世纪70年代太原市民主要交通工具的照片和一张现在太原市民主要交通工具的照片。
(2)请你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说一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衣: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人们饮食结构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提倡绿色食品。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人们以步行、自行车等方式为主。改革开放后私家车出现并增长很快。
【任务三】
(3)运用所学知识,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取得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科学技术的推动;
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全国人民的努力等。(共16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
2.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D
C
3.“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者……”这是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核弹
C.氢弹、导弹
D.核弹、导弹
D
4.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A.1960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D
5.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中国人民最早掌握的空间技术是(
)
A.原子弹
B.导弹
C.氢弹
D.人造地球卫星
6.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
D
A
7.“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
A.歼—5型歼击机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籼型杂交水稻
D.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8.下列人物中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袁隆平
B.王进喜
C.屠呦呦
D.焦裕禄
C
C
9.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
A.“八六三”计划
B.“兼容并蓄”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教兴国”
C
10.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蘑菇”云起,让国人远离核威胁】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请你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才能让人民过安宁的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这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粒种子,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3)材料三中的“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医药创新,让人们远离疼痛】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漫渍了千百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4)屠呦呦凭借着“青嵩”获得了哪些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精神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共26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人教版
周周清4
1.下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新战机,它们的不断发展更新说明(
)
A.我国空军现代化有了新的飞跃
B.我国空军排名世界第一
C.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战斗机出口国
D.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
2.(2018·山东淄博)人民军队是保卫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组建最晚的是(
)
A.陆军
B.空军
C.海军
D.战略导弹部队
A
D
3.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壮大
②我军逐步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③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
④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⑤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C
4.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C
5.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最能表明(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我们的外交目标
C.“求同存异”是我国与一切国家处理外交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与苏联结盟保证了我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A
6.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抗美援朝
D.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
B
7.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部长高度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D.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
8.(2018·江苏盐城)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
“阿波罗计划”。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D.中美签署《建交公报》
C
9.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中日关系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10.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③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11.《红岩》《青春之歌》《茶馆》等优秀文学作品的问世,得益于(
)
A.“文革”后,文学领域的拨乱反正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863计划”的出台
12.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C
13.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B
二、非选择题(14题14分,15题18分,16题16分,共48分)
14.阅读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作为大战略家,从原子弹一出现就给予了高度关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毛泽东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第二年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二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4分)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中国只有自己研制出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原因:党和国家的领导统筹;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2)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结合当时的中外历史背景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
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垄断空间技术;新中国在空间技术上落后,备受歧视。
材料四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在中医药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结合西医的药用提取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为之振奋!
(3)根据材料四,谈谈屠呦呦获奖对我国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15.图片是历史的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虑中国即将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银瓶乍破”的局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些重大成就?图一的成就有何重大意义?图二的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8分)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求同存异。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指出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6分)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4分)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适应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
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4分)
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思想观念;人民生活习惯;科技水平等。
(2)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这一成就的直接影响是什么?(4分)
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
(3)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改革开放;科技进步。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4分)
例如网购,推动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