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邓稼先》课件 (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邓稼先》课件 (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21: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
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8.29
英国─1952.10.3
法国─1960.2.13
印度─1974.5.18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邓稼先》
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
朗读,读出满堂“诗情”——听范读,正音
热泪盈眶(kuàng) 可歌可泣 (qì)
彷徨(pánghuáng)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朗读,读出满堂“诗情”——选读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满堂“诗情”
读中国百年屈辱,读出满腔悲愤;读中国巨人站起来,读出扬眉吐气;读中国爆炸“两弹”,读出欢欣鼓舞;读作者对稼先的赞语,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感情震荡”、“热泪满眶”,读出为民族自豪、为朋友骄傲的真情;齐读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读出苍凉悲壮;男生齐读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读出壮怀激烈;女生齐读《永恒的骄傲》,读出深切怀念。
浏览,探究“诗”的“眼睛”
运用“浏览法”来读课文的小标题。
“浏览法”就是大略地看一看,把握大致的内容。
小标题,就像这部“史诗”作品的“诗眼”。
请大家浏览各个标题,说说这些标题各有什么特色。
浏览,探究“诗”的“眼睛”
标题一:对比历史;
标题二:引用赞语;
标题三:人物对比;
标题四:发出疑问;
标题五:引用原话;
标题六:引用唁电。
明确:
速读,理清“诗人”思路——“速读法”读课文
“速读法”就是1分钟500字,快速阅读,快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方法。
请大家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节内容。
速读,理清“诗人”思路
⑴ 略说背景,引出人物;
⑵ 纵观一生,鞠躬尽瘁;
⑶ 横向比较,无私奉献;
⑷ 澄清谣言,自强不息;
⑸ 环境艰危,生死度外;
⑹ 元勋千古,永恒骄傲。
明确:
精读,评说“诗”中形象——“精读法”评说人物
“精读法”即对文中精段进行多角度精细的品味。就本文而言,就是从精段中提炼人物灵魂精髓;评说人物形象,要“聚焦”人物身上的“亮点”,评出人物的“特点”,语言要简洁,评论要中肯,形式要多样(可用排比、对联、引用等)。
精读,评说“诗”中形象——提示
(精读一、二节)“两弹”一雪百年耻,“一星”放飞千秋梦。横批:民族精魂。
(精读第二节)呕心沥血造“两弹”,鞠躬尽瘁报国家。横批:血荐轩辕
(精读二、四节)“两弹”之父,民族之子
(精读二、五节)“两弹”元勋,精忠报国
(精读第三节)他比奥本海默更拔尖
(精读三、六节)忠诚纯正,坦荡大度,无私奉献
比读,发现“诗”之神韵
“比读法”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的方法。
请同学们从人物、选材、组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课文与徐焰的《邓稼先小传》写法之不同。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研讨。
比读,发现“诗”之神韵
⑴底蕴深厚。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深厚友谊为基调,开篇写百年国耻,中间引古文、歌词,增添了文化的厚度。
⑵诗化材料。作者从情感角度酝酿、渲染、营造了一个诗意氛围,烘托邓稼先的精神情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形象。
⑶课文采用片断式结构,各节环环相扣,气韵贯通。
⑷语言平实,饱含深情,读来荡气回肠。
课文的“神韵”在于创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