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下学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下学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21: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对照文下注释通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感受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3、学习本诗铺陈、比、兴手法。
【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疏通文意。
2、积累一些重要的实词。
3、初步了解汉乐府、托物起兴、铺陈手法。
【自主阅读】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与北朝民歌《______________》并称“乐府双璧”。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最早见于南朝陈代________(人名)编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古老的诗歌选集。)
2.汉乐府:原是汉武帝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3.托物起兴:
托物起兴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特点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朱熹语),又叫“兴”、“起兴”,常用于诗歌的开头,以引发吟咏的事物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含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如《诗经·关雎》;一种是起烘托气氛的作用,如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引出一个夫妻生死离别的悲惨故事。
4.铺陈手法:
铺陈,就是不借助比兴手法,直书其事,详细展开的写法,也就是“赋”的手法,它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叙述事情,不惜繁丰;描写人物,竭尽细腻;抒发感情,更是酣畅淋漓。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这一手法,主要是为了凸现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也给诗歌带来了声律之美。
【自主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自缢( ) 箜篌( ) 伶俜( ) 公姥( ) 腰襦( )
葳蕤( ) 遗施( ) 磐石( ) 踯躅( ) 拊掌( )
赍钱( ) 流纨素( ) 龙幡( ) 青骢马( ) 金镂鞍( ) 耳著( ) 否泰( ) 钱帛( ) 纤纤( ) 鲑珍( )
晻晻( ) 窈窕( ) 蹑丝履( ) 哽咽(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仲卿母所遣 2、为诗云尔 3、妾不堪驱使
4、女行无偏斜 5、何乃太区区 6、吾意久怀忿
7、可怜体无比 8、槌床便大怒 9、再拜还入户
10、谢家来贵门 11、昼夜勤作息 12、伶俜萦苦辛
13、葳蕤自生光 14、留待作遗施
【课堂问题探究】
通读课文后,简述本诗所描述的故事。
先独学,再两两对学翻译课文,把对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提出来。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并指出词类活用类型:
(1)足以荣汝身 (2)卿当日胜贵
(3)千万不复全 (4)儿今日冥冥
(5)东西植松柏 (6)左右种梧桐
整理一词多义(以“相”为例,整理“见”、“适”、“为”)
⑴相见常日稀 ⑵及时相遣归 ⑶儿已薄禄相
⑷会不相从许 ⑸还必相迎取 ⑹久久莫相忘
相 ⑺好自相扶将 ⑻誓不相隔卿 ⑼誓天不相负
⑽登即相许和 ⑾六合正相应 ⑿蹑履相逢迎
⒀怅然遥相望 ⒁黄泉下相见 ⒂枝枝相覆盖
⒃叶叶相交通 ⒄仰头相向鸣 ⒅嬉戏莫相忘



【课后检测】
一、解释加点字:
1、于今无会因 2、足下蹑丝履
3、却与小姑别 4、感君区区怀
5、君既若见录 6、逆以煎我怀
7、府吏见丁宁 8、否泰如天地
9、始适还家门 10、适得府君书
11、赍钱三百万 12、奄奄黄昏后
13、摧藏马悲哀 14、逼迫兼弟兄
15、多谢后世人
二、判断下列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 2、贱妾留空房
3、遣之慎莫留 4、生小出野里
5、府吏见丁宁 6、仕宦于台阁
7、徘徊庭树下 8、渐见愁煎迫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偏义复词、同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感受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3、进一步体会本诗铺陈、比、兴手法。
【课堂问题探究】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兰芝为何自求遣归?表现她什么性格?
3、如何理解兰芝离开焦家前特意妆扮自己?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与焦母告别跟与小姑告别表情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4.求婚者络绎不绝,对表现兰芝有何作用?
5.兰芝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这样是否有损兰芝的形象?
6.写太守家准备迎亲的一节大肆渲染,是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7.仲卿与兰芝同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们性格上有何相异之处?
8.焦母是个怎样的人?
9.结尾合葬一段属于什么创作风格?如何理解?
10.总结本诗是如何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
【拓展延伸】
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朗读或表演,体会本诗是怎样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
【课后检测】
整理文中的偏义复词、同义复词和古今异义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