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五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目录
安史之乱
1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3
归纳总结
4
安史之乱
Part 01
材料一 是时(指唐玄宗开元年间),海内富实,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肉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端。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
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
材料二 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玄宗凡有游幸,贵妃无不随侍,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擢居显位。
——《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上?玄宗杨贵妃》
唐玄宗生活奢侈,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各地贡献珍奇异物,宫中制造华丽的锦绣,以取悦杨贵妃。
一、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找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唐玄宗宠妃杨玉环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原因
前 期
后 期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2)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3.结果: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最终于763年平定叛乱。
4.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 的局面。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Part 02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起义背景: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
(2)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难。
2、起义军领导人:
黄巢(9世纪晚期)
黄巢(835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其所领导的黄巢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875年,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880年,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884年,黄巢在陈州之战中大败被杀。黄巢起义极大的消耗了唐朝的国力,经此一乱,唐朝名存实亡。
3、起义发展: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4、起义结果:
朱温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黄巢起义。
5、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爆发:人民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结果: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2.唐朝灭亡: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m年,建立了 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比较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事件
性质
影响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战乱使唐朝社会遭受空前浩劫,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国势由盛转衰。
是一场农民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阶级斗争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Part 03
藩镇割据
统一
巧记:
五代有更替,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十国分南北,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天下乱。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南唐
李昇
镇海、宁国节度使、大元帅
吴越
钱镠
镇海军、镇东军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西川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两川节度使
楚
马殷
武安军节度使、天策上将军
闽
王审知
武威军节度使
南汉
刘?
清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北汉
刘知远
许州、朱州节度使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后梁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1.表格中所示的
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具有哪些特点?
2.这些特点说明
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中央
地方
北方
政权更迭
战事不断
动荡不安
北方
政权更迭
战事不断
动荡不安
政权更迭
战事不断
动荡不安
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状况与人民生活是怎样?
北方:
南方:
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后周大将赵匡胤
960年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 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归纳总结
Part 04
课堂小结
唐朝的兴亡过程
1.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 ()
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
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出自哪位农民起义领袖的诗作 ()
A.黄巢 B.张角
C.陈胜 D. 吴广
D
A
3.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加之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这场起义()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4.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的时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个走向统一和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
B
B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文帝杨坚以其雄才大略,披坚执锐,打破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他在做皇帝的24年间,又宵衣旰食,勤于政务,使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他是一位勤勉精明、励精图治的开国之君。而他的继承人帝杨广,则是一个根本谈不上“守成”的暴君。
——王定璋《宿命错位:隋汤帝、李后主与宋徽宗放谈》
材料二开元盛世的形成,是明君和贤臣共同努力造就出来的。但是随着国泰民安日久,玄宗开始自我陶醉于暂时的升平景象,开始贪图安逸,对许多隐患开始视而不见,反而怠于政事。在一班奸相的包围下,终于堕落成荒唐误国的昏君,最后死于孤寂,其实是咎由自取,只是苦了天下万民百姓而已。
——陈丽萍《巅峰下的暗流:隋唐帝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开元盛世”后期的“隐患”。
(1)据材料一,概括“开皇之治”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锐意改革,勤于政务;重视人才,发展农业。
唐玄宗开始自我陶醉于暂时的升平景象,贪图安逸,
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隋唐两朝盛极而衰给我们的教训。
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大胆改革,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