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光和颜色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光和颜色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0 09:4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下科学2.4光和颜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时,通常采用下列那个单位(

A.光年
B.米
C.千米
D.厘米
2.下列是光源的是(  )
A.闪烁的星星
B.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
C.发光的电灯
D.璀璨的钻石
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4.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中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黄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黄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黄色,香蕉呈黑涩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黄色,香蕉呈黑色
5.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科学”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发现你看到的(

A.纸是蓝色的,字是黑色的
B.纸是蓝色的,字是红色的
C..纸是蓝色的,字是蓝色的
D.纸是白色的,字是红色的
6.夏日,为了安全起见,运输油的油罐应涂成(

A.红色
B.紫色
C.黑色
D.白色
7.菜市场里,有些卖肉的商贩在肉摊的上方亮一盏红灯,其主要目的是(

A.杀菌消毒
B.防止蚊、蝇叮肉
C.保温
D.使肉看起来新鲜些
8.在探究树萌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B.
C.
D.
9.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假设声速或光速发生以下变化,这种估算方法不再适用的是(  )
A.声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B.声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光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A.ac
B.ad
C.bc
D.bd
二、填空题
11.雨后彩虹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实验中,位于光屏________(选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
12.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如图所示,条形码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白色条纹能够_____(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
1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此现象叫作光的_________。
(2)此实验说明白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请写出它在实际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那么她应该把_________(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放到C处。
14.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空气中的光速约为_____m/s。在某次百米赛跑中,若终点记时员听到起点的发令枪声才开始记时,则所记录的比赛成绩比实际情况要_____。(选填“好”或“差”)
15.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的光斑是____________形的,实际上它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所成的缩小了的像,它是______像(填“实”或“虚”)。
三、探究题
16.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1甲所示
(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1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2中的________(填写序号)。
②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
③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试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________。
(3)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
17.盛夏来临,人们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建议:________
18.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推测: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
19.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手电筒和黑板擦
的距离L(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
的高度H(厘米)
20
17
14.5
13.6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_______厘米。
(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________(填“快”或“慢”);设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_______。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天体之间的距离通常很大,一般用光年作单位。
故选A。
2.C
【分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详解】
闪烁的星星、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璀璨的钻石,本身不能发光,都是反射的光,因此不是光源;发光的电灯可以自己发光,是光源。
故选C。
3.C
【详解】
AD.电视遥控器、夜视仪都是利用了红外线,故AD不符合题意;
B.B超利用了超声波,与紫外线无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验钞机利用了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用黄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黄色。黄色香蕉,只能反射黄光,故呈现黄色;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吸收黄色的光,因此在黄光照射下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故选A。
5.A
【分析】
根据以下知识分析答题: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自己颜色相同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
(3)白色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
【详解】
蓝色玻璃只能透过白纸反射的各种色光中的蓝光,所以纸是蓝色的;红字只能反射红光,红字反射的红光被蓝玻璃吸收,所以看到的字是黑色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白色能反射所有可见光,使油罐内油的温度难以达到着火点,更安全,故选D。
7.D
【分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新鲜的肉呈现红色,根据分析商贩开红灯的原因。
【详解】
红色灯能发出红色光,红光照在猪肉上,被猪肉反射,使猪肉呈现红色看起来更新鲜,红光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没有防止蚊蝇叮肉的作用,故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决定物体颜色因素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8.A
【详解】
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正确;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CD错误。故选:A。
9.D
【详解】
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
ABC.声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声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光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光速仍然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故ABC估算方法适用,故ABC不符合题意;
D.当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时,光速不在远远大于声速,光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故这种估算方法不再适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如图所示,过乙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bd故选D。
11.色散
三棱镜
a
【详解】
[1]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2]太阳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所以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三棱镜。
[3]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所以,实验中,a处为红光,位于光屏a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
12.反射
【分析】
根据物体的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即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反射光线;将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发出光线,根据条形码吸收和反射光的不同即产生与众不同的光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输送到电脑中。
【详解】
条形码中的白色条纹能够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线,黑色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线,收银员利用条形码扫描器发出的光照射到条形码上,利用白色条纹与黑色条纹对光反射或者吸收的不同。
13.色散
复色光
红外线夜视仪
100元纸币
【详解】
(1)[1]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为七彩的光带,此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2]此实验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即白光是复色光。
(3)[3]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
(4)[4]在图中C处有紫外线,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应该把100元纸币放到C处。
14.3×108

【详解】
[1]空气中的光速约为3×108m/s;
[2]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即同学们的比赛成绩比实际情况要好。
15.圆形

【详解】
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的,实际上它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所成的缩小了的像,它是圆形的实像。
16.②
直线传播
h=0.25v
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
【详解】
(2)①[1]能用光屏承接的为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由图乙知,u<v,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②;
②[2]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③[3]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

即h=0.25v;
(3)[4]由③得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即小孔成像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
17.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衣服材质一定时,衣服布料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穿全棉黑色T恤
【详解】
(1)[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2]实验1、2中,衣服材质相同,但是布料层数不同,据此得到结论:
衣服材质一定时,衣服布料层数越多,防晒效果越好

(3)[3]比较5和6实验可知,衣服的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因此提出的建议为:
穿全棉黑色T恤
18.影子的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
减小
保持点光源A的位置不变,改变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观察影子长度L的变化情况
【详解】
第一空.光源的高度从20cm增加到60cm时,影子的长度从30cm变成了6cm,故要验证的假设是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
第二空.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变形量分别为15cm;5cm;2.5cm;1.5cm,所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
第三空.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
19.减小
15.5

基本不变
【详解】
(1)[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
(2)[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5cm;
(3)[3][4]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小变得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曲线与横轴趋于平行,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