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
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缺少感受,所以就难以理解文中所反映的严酷事实,难以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因而引导学生扣住文中再现的细节,联系新闻中的相关实事,才能理解他讲话的深远意义。
教学目标:
1.围绕“理想使人高尚,生命的光彩源于崇高的人生目标”的单元主题展开教学。
2.了解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理解作者为自由平等而奋斗的崇高意义。
3.品味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意义及强烈的感彩。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深远意义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感悟体会,从而更好的理解全文。
2.点拨法,点拨学生于“愤、悱”之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请根据提供的图片,说出一个国家的名称。
迈克尔·杰克逊、迈克尔·乔丹、威尔·斯密斯、自由女神像——美国
看来同学们对美国非常熟悉。我们通常是通过歌星、球星、影星了解美国。自由女神像在各类作品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成了美国的象征,因而美国也常常被人描绘成自由的天堂,令人神往。那真正的情形到底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马丁·路德·金走近美国。
【解题】《我有一个梦想》
是一个怎样的梦想?
为什么会有这个的梦想?
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二、文本研读
1.提问: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请找到相关段落,概括一下梦想的内容。
17-25段,梦想:美国能消除种族隔离和歧视,人人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实现自由、民主和平等。
2.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
文本中有两处提示:“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与“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颁布已经100多年了,只是从法理上将黑人从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黑人却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独立宣言》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却没有向有色公民实践她的诺言。
提问: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黑人生活的现状,大家找找看。(第2段)
请一位同学朗读给大家听。
【读一读】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提问:作者使用了何种手法,再现黑人生活的现状?
提示:如果去掉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
明确:作者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气,加强语势。多角度且层层递进地再现了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表达出作者沉痛悲愤的感情。
所以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势逐渐加强、语调逐渐抬升。
再请一位同学朗读。
明确:这段文字引人同情,让人激愤,也催人警醒,黑人所经历的苦难历史已经太长,黑人所忍受的生命之痛已经太深,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3.提问:怎样实现梦想呢?请找到相关段落。
请根据你的理解,标示该段文字的句内节奏。
请一位同学朗读。
【读一读】
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根据老师的断句再读一读。
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明确:节奏的把握不仅能让演讲抑扬顿挫,还能更准确地传递出作者的思想和主张,让重点更加突出。
明确:斗争的方式——非暴力抗议(精神力量)
斗争的要求——团结白人,向前进,坚持到底,充满希望。
提问:为什么作者能够这么理想平和地倡导呼吁?
明确:浓烈的爱国思想及其和平合作主张,因为“这个梦想是深深的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读一读】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的巍峨群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冰雪覆盖的落基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的瞭望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
【想一想】为什么要出现那么多地名?
明确:情景代入,让听众们感同身受。
5.提问:作者为什么把“梦想是什么”放到最后?
明确: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的未来而作结,这样,不仅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而且能使自己的要求更加无可辩驳,充分体现出民权运动者勇于抗争的精神。
三、总结提升
【议一议】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演讲选入《世界散文经典》,你觉得原因何在?
提示:可以从演讲效果、文体特点或思想内容等角度探寻原因。
【听一听】听原声录音/选一位同学朗读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尽管困难重重,马丁·路德·金以正义的声音热切地呼唤着一个梦想,把数十万听众的心聚集到了一起,给美国乃至全世界放飞了一个灿烂辉煌的梦想。
【演讲技巧总结】语调跌宕、节奏和谐、重点突出、情景代入……
尽管挫折不断,马丁·路德·金以正义的力量化成一篇篇演说辞,成为民权运的催化剂;马丁·路德·金崇高的人生目标,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使他为平等自由奋斗终生。
【演讲词特点概括】艺术性(多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等增强感染力);现实性(多用整句,排比,气势强大);感召力(多用短句、呼唤语,有煽动性);思想性(针对现实问题,注重逻辑分析,以非暴力抗争方式,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
四、课后作业
1.演讲:请在课文中选择一个语段,运用恰切的演讲技巧,配上合适的动作和表情。
2.阅读:《马丁·路德·金自传》
五、板书设计
技巧 特点
语调、节奏 艺术性、现实性
重点、情景 感召力、思想性
六、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希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解题环节,追问并建构三个问题,即“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怎样实现这个梦想?”来帮助学生理清演讲的思路。
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比较诵读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新念,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和不同句式及演讲技巧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的:“精彩片段,不惜重锤敲打,直到打出火花。” 希望他们在诵读与解读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本课教学还有诸多遗憾,其一,过多地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课上对语言文字的咀嚼略显粗糙,如果再次施教,我会在关注语文的人文性的同时兼顾语文的工具性,把欣赏精彩的语言巧妙地融合到授课过程中去。其二,在读写结合方面,只有构想而未能设计一个恰切的教学环节,希望让学生结合中国梦,说说自己的梦想,评评同伴的梦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相信经过这几方面的改正,我的这堂课能够逐步完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