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下学期《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下学期《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22: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掌握“顾视”“爨”“竟日”等重点词语,养成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和场景来抒发感情的技巧。
4、感受作者对先妣、祖母、亡妻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重点段落,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和习作能力。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座房子因为有了人才有了故事,因为有了故事才让人心存感念,项脊轩也一样,小小的轩内,承载了归家太多的往事,归有光的内心也许有着永远都不堪触碰的伤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至情之文《项脊轩志》,走近他孤落的内心世界。
二.预习检测
文章大家都预习过了,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测。
翻译下列加点字词:
顾视无可置者(环视) 先妣(已故的母亲)——拓展(如丧考妣:贬义词)
先考:已故的父亲。 何竟日默默在此(整日) 扃牖而居(关上窗户)
诸父异爨(分家)
爨字可以说是我们这本书离笔画最多的一个字了。(板书)有这样一个字谜,“兴(興)字头,林字腰,一人在下把火烧。”(双手捧着蒸锅,放在灶台上,下面的双手拿木柴烧火)所以“爨”的意思是烧火做饭。异爨便是分灶做饭,也就是分家。
三.披情入文
(一)吟诵入文
好的文章需要反复吟诵,更何况是这样一篇至情之文。我想请几位同学和我一起诵读。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弥漫在文章中的情感。
(二)诵中寻情
(1)我们发现文中有一句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它是?
学生: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板书 悲喜)
(2)那么,居于此的归有光到底有哪些“可喜”之事呢?
学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里的环境优雅、静谧,如诗如画。
尤其是三五之夜、皓月当空之时,月色如水,银辉洒落,树影斑驳,微风吹过,花摇影落,真是怡然自乐。我想起了陋室铭里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让人如此喜欢的项脊轩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旧貌:狭小,老旧,破漏,阴暗
新颜:明亮,清幽,雅致
通过归有光细致的描写,我们似乎能够穿越时空,看见一个翩翩少年埋头苦读的样子,文中的细节描写不止这一处,下文还有。
?(三)细处品情
? 合作探究:在对诸父、先妣、祖母、亡妻的追忆叙述中,有很多细节。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重点。
? 教师赏析示范:我会关注到一些词语,“内外,往往”, 从中我读到了一个大家族分家之后门墙林立的凌乱之景,这些门墙客观上意味着诸父之间生活的分离,但在情感上,却意味着彼此间的隔阂与淡漠。在这一部分,你还看到了哪些细节?
学生:东犬西吠,鸡栖于厅。一个庞大的家族就此没落,归有光有志光宗耀祖,然而此刻更多的是面对家族分崩离析的无奈与悲凉。对于长辈之间的事情他不好言语什么,多少的不满也只能隐藏在鸡飞狗跳的场景描写中。
我们继续交流,这一部分是借老妪之口来缅怀母亲,你读到了哪些细节?
(1)原文: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生读)
学生: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小心翼翼,嘘寒问暖。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归有光的姐姐在襁褓之中呱呱哭泣,娘亲此时在屋子西面的内室不能见到孩儿,但却急切地手扣门扉对女儿嘘寒问暖——是冷了,还是饿了?
教师: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先妣形象?
学生:关爱儿女的慈爱母亲形象。
教师: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对母亲的怀念。
情境创设:归有光的母亲一生为多子所苦,后为节育,听信奴仆偏方,喝下了田螺水,竟自此失声。听闻老妪说到母亲对儿女的嘘寒问暖,再加上多年对母亲的思念,内心该是何等的悲痛!
深化情感: 8岁,是最需要母亲关爱的年纪,可母亲却骤然离世; 8岁,还是一个不能领会生死的年纪,所以年少的他竟以为母亲是睡着了。写下这些文字时,归有光18岁。从8岁到18岁,“母亲”二字,也许他早已在心中千回次的咀嚼回味;从8岁到18岁,十年冷暖无人知;从8岁到18岁,夜半衾寒有谁问。而今听到老妪之言,对母亲的记忆从茫然无着变得渐次清晰。娘以指叩门扉,娘对儿嘘寒问暖,可我已十年不曾见得娘亲容颜,也再不能得见。
让我们再次从这娘的这六个字中去感受归有光内心的悲痛。我读旁白,大家读这六字 。
教师:娘以指叩门扉曰。
学生:儿寒乎?欲食乎?
教师:大家还有没有补充?
学生1补充:先妣尝一至。归有光幼年丧母,对母亲的记忆很是模糊,所以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
学生2补充: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哭泣声,是一个失母十年的孩子念及母亲的无穷思念与悲戚。
? 板书:念先妣(悲戚)
? 令我们流涕的不只是这一件事,我们再来交流。
(2)原文: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生读)
在叙述祖母到轩中看望我一事中,写到了哪些细节?
学生:有语言——“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有动作——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
你从中读到了祖母怎样的情感?
学生:第一处语言描写—“孩儿,许久不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像个女娃娃一样?”话语亲切、有趣,表面上是责备,实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迈的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关怀。“以手阖门”,动作轻微,生怕打扰到孙儿。 从祖母的“自语”手持象笏至的动作、离去前的再三叮咛中,我们读出了她对归有光苦读的赞许,更有对他的殷殷期盼和勉励。
? 三处语言、两处动作,细腻平凡,但却把一位慈爱的祖母对孙儿的疼爱、赞许、期盼和勉励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教师:细节可以是从情的角度而言,谁来再补充?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PPT出示资料链接:(知人论世,深味悲情)
归有光自幼苦读,8岁丧母,9岁能文,15岁束发读书于项脊轩中,20岁中秀才,23岁娶妻魏氏,29岁丧妻,35岁中举人,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后迁居至上海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世称震川先生。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归有光《家谱记》
学生:归有光幼年丧母,祖母是陪伴照料他最多的人,这“长号”中自有对祖母的深切思念之情。但同时,归有光身上还肩负着振兴家族、光耀门楣的重担,祖母的殷殷期盼正在于此。祖母已逝,而归有光依旧科场不第,思及祖母,如何不“长号不自禁”!这长号中既饱含着归有光仕途/人生失意的慨叹,更包含他自觉有负祖母重托的悲恸。
?板书:怀祖母(悲恸)
下面请XX同学来再读这一部分,让我们在听读中感受祖母的关怀与期待。
(4)原文: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在描写与亡妻轩中共处的生活场景中,你读到了什么?
?1凭几学书 2述诸小妹语 夫妻二人和谐恩爱、琴瑟和鸣、伉俪情深。?
教师:为何又要写枇杷树?
学生:也许在妻去世后的无数个无眠的夜晚,他就在这树下独自回味两人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愁苦、相思、离情,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这树是他对妻子情感的化身。树愈繁茂,人离去愈久,思念愈深。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睹物思情,托物寄情。
教师:最后我还有一个疑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妻子离世他没有“泣和长号”?他难过吗?
学生:室坏不修,久卧病无聊,多在外,不常居。不忍面对,选择逃避,不是不痛,是痛彻心扉的悲怆,以至于无法言说,哀莫大于心死。
板书:思亡妻(悲怆)
结语:的确,作者所选取的都是发生在轩中的琐碎细微之小事,但小中见大。 读书轩中之喜犹如飘渺辽远的云间之月。18岁的归有光,31岁的归有光,面对着这项脊轩北向的四窗。?从小轩窗向外望,是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提醒着作者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桑;是诸父分家后留下的小门墙,提醒着作者家道衰落的无奈、悲凉。?从轩窗向内望,那里有先妣曾经驻足的痕迹,那里有祖母手持象笏时那期待、殷殷的眼神,那里有妻子凭几学书的倩影。妻离、母去、大母逝。归有光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位女子相继离世,悲怆、悲戚、悲痛,作者的一颗悲心,在项脊轩前无处躲藏!而作者写轩,其目的还是为了写人。透过这一扇项脊轩窗,我们看到归有光复杂的心灵世界。有所习,必当有所悟。
四.援笔共情:亭亭枇杷 绵绵深情
项脊轩埋藏了归有光的诸多心事,是作者心灵的后花园。请大家结合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思考与感悟试着写几句话,可以添加细节,为项脊轩做一个诗意的诠释。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1:
学生2:
每个人的心里
都有一座项脊轩
小小斗室幽闭了多少人的
喜怒哀乐
别人进不来
自己出不去
它在孤独者的心头幽居
更扼住回忆者的咽喉
人们匍匐在思绪的山脊中
渐渐 忘了
天还会亮……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