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0 09: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下科学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细胞的基本结构中无成形细胞核的是(

A.细菌
B.神经元
C.肌细胞
D.卵细胞
2.下列那一项不是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需条件:(

A.阳光
B.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有机物
3.下列细胞中,不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A.受精卵
B.卵细胞
C.孢子
D.精子
4.有研究者在2018年神经科学学会的年会上提出,在人类大脑里发现了杆状的细菌。细菌细胞中不具备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5.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药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对细菌利用的是(  )
①制作醋 ②制作米酒 ③制作泡菜 ④生产抗生素 ⑤制作酱油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⑤
6.蘑菇和霉菌都属于真菌,下面不属于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
A.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壁
B.都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
C.菌体都由菌盖、菌柄和菌丝构成
D.营养方式上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7.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
C.遗传物质
D.成形的细胞核
8.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37℃的恒温箱中,一周后,其内生长微生物最多的试管是(  )
A.
B.
C.
D.
9.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得出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正确的是(

组别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放于扎紧的塑料袋中,置于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放于扎紧的塑料袋中,置于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放于扎紧的塑料袋中,置于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0.细菌与酵母菌相比较,结构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如图两个椭圆分别表示两者的结构组成,重叠部分表示相似之处,那么B区域可表示的是(

A.细胞壁
B.成形的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二、填空题
11.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药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_______。
①制作醋 ②制作米酒 ③制作泡菜 ④生产抗生素 ⑤制作面包
12.2019年1月,我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3682例,死亡29人,其中发病数居首位的是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杆菌属于________生物(选填“原核”或“真核”),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
13.细菌结构图,据图回答:
(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是没有_______的细胞核.
(3)其中A的作用是_____,B的作用是____.
(4)细菌之所以能分布广泛,是因为它的繁殖方式为__________,繁殖速度极快.
14.2013年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出现大量漂浮死猪,污染了水源。专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其中一项是猪链球菌的检测。
(1)猪链球菌属于______(选填“细菌”或“真菌”)。
(2)猪链球菌是通过______?进行繁殖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5.如图是四种微生物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丁中的a是________,图中的乙、丙、丁都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2)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以用来发面和酿酒,________可以产生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三、探究题
16.甘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资料显示甘草中的药物成分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而这些药物成分易溶于酒精当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Ⅰ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后加入酒精,在室温下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Ⅱ取5个相同的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放入相同体积和浓度的大肠杆菌培养基,然后在1号培养皿中滴入0.1mL的待填
,在其余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液入0.1mL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加盖后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的直径(mm)
0
2.88
6.08
6.05
6.06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设置第1组实验是为了与后面几组形成对照,应该在1号培养皿中滴入0.1mL的___。
(选填“清水”或“酒精”)
(3)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的手由于经常接触各种物品,会沾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针对以上问题,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处理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
不做处理

将A、B、C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出现许多菌落
出现个别菌落
不出现菌落
(1)如果比较A和B,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18.一到春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中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中
将①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两组构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实验小组对照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_____。
(2)如果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新鮮和低温(0℃以下),那么B与C两组也构成对照实验,C组的实验结果是_____;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_____。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如何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_____。
19.为探究“阳光能否杀菌?”,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9个大小相同?的培养皿编号①~⑨,加入等量同种培养基,彻底杀菌后,各加入等量且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待各个培养皿获得数量大致相同的细菌后,将这9个培养皿平均分成A、?B、C三组,实验设置的条件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
备注:“+”表示细菌的相对量;太阳光包括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赤、橙、黄、绿、青、蓝、紫)?
请分析并回答:?
(1)A、B、C三组实验中,每组都设置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综合A、B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A、C综合这两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详解】
A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BCD都属于动物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点睛】
主要考察细菌的细胞结构,比较简单。
2.A
【分析】
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详解】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绿脓杆菌。但是不需要阳光,A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3.A
【分析】
生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要产生生殖细胞,常见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卵细胞、孢子等,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孢子是原生动物、真菌和低等植物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详解】
A.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新个体,不属于生殖细胞,符合题意。
BCD.由分析可知:精子、卵细胞、孢子都属于生殖细胞,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常见的生殖细胞的种类。
4.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的结构。
【详解】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的结构。
5.B
【分析】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
①制醋用醋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醋酸菌属于细菌;
②制作米酒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③制作泡菜,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
④抗生素有很多,如青霉素,生产青霉素要用到青霉。青霉属于真菌;
⑤制酱油要用到多种霉菌,霉菌属于真菌。
故选B。
【点睛】
了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6.C
【分析】
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详解】
A.蘑菇和霉菌都属于多细胞真菌,细胞内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A正确。
B.蘑菇和霉菌都属于真菌,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B正确。
C.蘑菇的菌体具有菌盖、菌柄和菌丝,但是霉菌没有这些结构,C错误。
D.蘑菇和霉菌都属于真菌,细胞既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
7.D
【分析】
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的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菌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8.D
【分析】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详解】
ABC.牛肉汁和盐水,牛肉汁和醋,盐水和醋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煮过的牛肉汁微生物较少,因此不是微生物最多的,错误。
D.未煮过的牛肉汁有微生物,在37℃的恒温箱中能大量繁殖,因此是微生物最多的,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条件。
9.C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A、甲和乙两组中橘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A错误。
B、甲和丙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构成对照实验,B错误。
C、由甲和乙、乙和丙两组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食品保存时应注意低温、干燥,C正确。
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点睛】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10.B
【分析】
依据细菌、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进行回答。
【详解】
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所以细菌与酵母菌相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B区域表示成形的细胞核。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真菌和细菌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11.②④⑤
【分析】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
①制醋用醋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醋酸菌属于细菌;
②制作米酒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③制作泡菜,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
④抗生素有很多,如青霉素,生产青霉素要用到青霉。青霉属于真菌。
⑤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点睛】
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2.原核
分裂生殖或无性生殖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结构。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进行分裂生殖。
【详解】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它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点睛】
掌握细菌的结构特点和生殖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3.(1)C细胞壁
D
细胞膜
F
细胞质
(2)成形
(3)运动
保护
(4)分裂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图中A、鞭毛,B、荚膜,C、细胞壁,D、细胞膜,E、DNA集中的区域,F、细胞质。
【详解】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C细胞壁、D细胞膜、F细胞质。
(2)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A鞭毛有运动作用,B荚膜有保护作用。
(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是菌落。
故答案为(1)C细胞壁;D细胞膜;F细胞质;(2)成形;(3)运动;保护;(4)分裂生殖;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的结构特点。
14.细菌
分裂
无性
【分析】
细菌个体微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常见的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是单细胞个体,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的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细菌还有荚膜(保护作用)和鞭毛(运动,可以在水中游动)等结构,进行分裂生殖。
【详解】
(1)链球菌为球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
(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横裂为两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点睛】
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15.孢子


【分析】
图中的甲是细菌,乙是青霉,丙是酵母菌,丁是蘑菇。据此解答。
【详解】
(1)图丁中的a是孢子,乙、丙、丁都通过产生a孢子来繁殖后代。甲细菌通过分裂繁殖。
(2)图丙是酵母菌,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制酒时,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图乙青霉发酵能产生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
16.抑菌圈的直径
酒精
随着甘草酒精浸出液质量分数的增大,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分析】
本实验以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
【详解】
(1)本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抑菌圈的直径的大小,来说明不同甘草酒精浸出液的浓度抑菌作用
(2)实验中设置第1组,在培养皿中滴入0.1ml酒精,与其他组形成对照,是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
(3)通过比较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浓度1%时抑菌圈直径为2.88mm,浓度2%时抑菌圈直径为6.08mm,浓度4%时抑菌圈直径为6.05mm,浓度8%时抑菌圈直径为6.06mm,可以得出结论: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点睛】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7.是否洗手
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控制变量唯一性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如果比较A和B,所探究的问题是: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所以变量是:是否洗手。
(2)培养皿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探究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性,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后的手心取样面积要相同,就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使这个实验更严谨。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理解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细菌菌落的特点。
18.水分
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低温(0℃以下)环境中新鲜的桔皮不发霉
适宜的温度
低温干燥
【分析】
(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A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B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所以A、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A组的变量改变了是实验组,B组变量没有改变是对照组.A和B两组中橘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小组针对这组对照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2)B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C组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置于低温环境中。结果C组低温(0℃以下)环境中新鲜的橘皮不发霉,而B组温暖环境里新鲜的橘皮发霉,因此B与C两组也构成对照实验,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食物。
【点睛】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19.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细菌
细菌的生长需要阴暗环境
【分析】
(1)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详解】
(1)在实验法研究中,一般要按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实验,A、B、C三组实验中,每组都设置3个培养皿属于重复实验。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2)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放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因此底杀菌后,培养基中加入细菌培养液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这个步骤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AB?为一组对照试验时”,其变量是紫外线的强度。A组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紫外线强度大,3小时后细菌被杀灭了很多;B组覆盖能阻挡大部分紫外线的透明材料,紫外线强度低,3小时后细菌被杀灭了很少,因此综合AB?两组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细菌。
(3)A组合C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A组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3小时后细菌被杀灭了很多;C组覆盖完全不透光材料,阴暗环境3小时后细菌没有减少,因此有小组得出“细菌的生长需要阴暗环境”,他是通过对比A和C两组数据得出的。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