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20 09: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夏天我们要消费大量西瓜,买西瓜最怕买到生的或熟过头的。有经验的人买西瓜时,用食指弹一弹西瓜,听听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西瓜的生熟。这种做法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量
2.近段时间,一句“我太难了”刷屏了各大短视频平台,表达了人们的心情,同学们争相模仿,其中小吴同学的模仿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堪比“原声”。“堪比原声”称赞的是他的(

A.音调
B.波长
C.响度
D.音色
3.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4.医生用听诊器是因为(  )
A.听诊器能将传入人耳的心脏搏动和呼吸的声音增强,帮助诊断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色发生变化
D.听诊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离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早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6.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7.下列有关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耳分为外耳、内耳两部分
B.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三部分组成
C.耳蜗是产生听觉的部位
D.位于鼓膜上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8.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A.鼓膜
B.耳蜗
C.前庭与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9.下列情况中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的是(

A.鼓膜破损
B.听小骨受损
C.半规管受损
D.位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10.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A.前庭和耳蜗
B.半规管和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鼓室和前庭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____________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时,吹出哨音的__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2.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
13.如图是人耳内声波传导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作用是__________声波,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__中,听觉的形成在__________。
(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__________。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D.避免呕吐
(3)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__字母]__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1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
三、探究题
15.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5.0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能/不能);理由:______。
(2)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_____;判断方法_____。
16.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音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于生西瓜和熟西瓜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敲击时的音色不同,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同学的模仿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主要模仿的是这句话的音调,使自己的音调与该句的音调尽量一致。
故选A。
3.C
【详解】
由于复读机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后如果再快速播放时,时间变短了,故发声的频率变大,所以音调会变高,但是由于音量不变,故其响度是不变的。
故选C。
4.A
【详解】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使心脏搏动和呼吸的声音增强,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听诊器本身不能改变音色和音调,也不是靠缩短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来增大响度的。
故选A。
5.B
【详解】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6.D
【分析】
首先确定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敲击的方法,振动是瓶子和水;向瓶子里吹气,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详解】
A.用敲击的方法使玻璃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错误;
D.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A错误;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三部分组成。B正确;耳蜗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不能形成视觉,视觉在大脑皮层形成,C错误;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不位于鼓膜,D错误。
点睛: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咽与鼓室之间有咽鼓管相连。
8.C
【解析】
【分析】
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
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9.D
【分析】
听觉的形成线路是: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听觉形成的结构基础:耳朵结构完整,听觉神经没断,大脑正常。
【详解】
鼓膜能感应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将信息传递给听小骨,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听小骨接收到鼓膜传来的刺激,继续传递给听觉感受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是负责感受人的头部位置的,与晕车晕船有关,所以鼓膜破损,听小骨受损,半规管受损都只会降低听力的功能,不会使人完全丧失听力,但是听觉神经或者听觉中枢受损,会使听觉这个反射弧不完整,导致大脑无法产生听觉。所以D正确。
【点睛】
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理解听觉形成的结构基础和过程。
10.C
【分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一、耳的结构和听觉和功能;二、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详解】
鼓室内有空气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因此人在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时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所以答案选择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耳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11.空气
音调
【详解】
[1]由于观众和表演人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所以,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哨声是竹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竹管内空气柱的质量,即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所以改变的是音调。
12.音调
【详解】
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用力大小可能相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13.收集
G
耳蜗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C
I
咽鼓管
【分析】
图中Ⅰ外耳;Ⅱ中耳;Ⅲ内耳;A听小鼓;B耳廓;C外耳道;D鼓膜;E半规管;F听神经;G耳蜗;H前庭;I咽鼓管;J鼓室。
【详解】
(1)在耳的结构中,B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鼓膜。听觉形成过程: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G耳蜗是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2)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即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因此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避免损伤鼓膜,故选AC。
(3)I是咽鼓管,是咽喉与中耳的通道,病菌若由此进入中耳,人会患中耳炎。
【点睛】
耳内各结构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耳朵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14.甲乙
甲丙
【解析】
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15.不能
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
见解析
【详解】
(1)[1][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2)[3][4]实验方案: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听管子是否发声;判断方法:如果管子不发声,说明金属管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管子的摆动产生的,如果管子发声,说明管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子摆动产生的。
16.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聚酯棉
【解析】
【详解】
(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