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9 10:0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素养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积累(26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huā pǔ(   )是孩子们的乐园。一到星期天,孩子们在这里挖qiū yǐn(   ),还顺着qīnɡ cuì(   )的叫声去到草丛里sōu xún(   )xī shuài(   ),想把它们装进bō li(   )瓶里。但这时大人往往lán zhù(   )孩子,因为他们担心草丛里会突然出来什么kǒnɡ bù(   )的东西。
2.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酸碱(xián) 纬度(wěi)    B.凹陷(āo) 弓缴(zhuó)
C.蝎子(xiē) 鸿鹄(hào) D.钵子(běn) 蝈蝈(ɡuō)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蝎子 蜇人 苍苍凉凉    B.鄙夷 事例 锲而不舍
C.搜集 辨斗 全神贯注 D.敏锐 高傲 见徽知著
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学弈(弈:指围棋) B.见两小儿辩斗(辩斗:辩论,争论)
C.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D.虽与之俱学(俱:一起)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6.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2分)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C.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华罗庚
D.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7.《三门记》是(  )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2分)
A.赵孟   B.颜真卿    C.柳公权  D.王羲之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6分)
司空(   )(   )    (   )(   )不舍  
 见(   )知(   ) 声泪(   )(   )   
(   )(   )观花    赴(   )蹈(   )
(1)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有(  )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2)这次参观的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密,所以我们只是(   )地看了一下。
(3)无数革命先辈怀揣着必胜的信念,哪怕(   )也在所不辞。
二、能力提升(15分)
1.照样子,写一个含加点字的四字词语。(3分)
为是其智弗若与——( )  竞走取之——(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 )
2.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缩句)

(2)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改为反问句)

(3)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改为转述句)

(4)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
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合适的关联词合成一个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学弈》一文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一人“ ”,一人“ ”。(2分)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句中的“?”指 ,“!”指 。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 ”来解读;中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不能停步,要“苟日新, ,又日新”。
(4)成语“后来居上”与荀子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实践(6分)
1.毕业前夕,六(1)班组织开展了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3分)
张雨乔:“在阅读中也要注意及时复习和巩固,‘ ,可以为师矣’。”
王雪莹:“读书要勤于思考,注意学习和思考的有机结合。正如孔子所云,‘学而不思则罔, ’。”
宋秋实:“要多读课外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 ’。”
2.生活离不开细节。小组辩论时,同学们围绕细节展开辩论。正方认为:细节决定一切,它是成功的基础。反方认为:人的精力有限,要想成就大事,就应不拘小节。我支持 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与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把短文补充完整。(2分)
2.解释下列字词。(2分)
及(      )          探汤(      )
3.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2分)


4.两个小孩儿各抒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2分)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5.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2分)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课外阅读(13分)
失败是个未知数
你尝过失败的滋味吗?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进分数段,比赛争不到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斗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斗,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却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路是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道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吗?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失败是个未知数。
B.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C.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
D.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
2.短文用“你认为对吗?”这个问句收束全文,其表达作用是( )(2分)
A.照应开头,引人思考。 B.照应开头,揭示题旨。
C.设置悬念,拓开话题。 D.照应开头,完善结构。
3.短文中列举了什么事例?以此来证明什么道理?(5分)


4.作者为什么说“失败是一个未知数”?(4分)

五、习作表达(30分)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本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你会做些什么呢?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100
200
300
400
第五单元素养达标测试卷
一、1.花圃;蚯蚓;清脆;搜寻;蟋蟀;玻璃;拦住;恐怖 2.B 3.B 4.A 5.A 6.A 7.A 8.见;惯;锲;而;微;著;俱;下;走;马;汤;火;(1)锲而不舍;(2)走马观花;(3)赴汤蹈火
二、1.奔走呼号;赴汤蹈火;犹豫不决 2.(1)面前呈现世界。(2)没有大胆的猜测怎么会有伟大的发现呢?(3)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4)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3.(1)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2)发现问题,不断追问;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3)变则通,通则久;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日日新;(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1.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2.正方;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将每个细节做好,才能保证整个事件的完成质量
四、(一)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到;把手伸进热水里去 3.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4.B;A 5.C (二)1.D 2.A 3.列举威灵顿将军在滑铁卢之役打垮拿破仑的故事,以此来证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4.因为失败既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重获成功的可能。
五、略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