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小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知道小数的性质,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情感态度目标:在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知道小数的性质,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 知道小数的性质,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具、学具 多媒体 课时数 1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5分米=0.5米 50厘米=0.50米 500毫米=0.500米
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0.5米=0.50米=0.500米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情景呈现。
通过学生熟悉的米尺上的实际长度体验小数
的性质。首先把5分米50厘米 500毫米,
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的要求,学生
自己试做。
交流改写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在米尺上找
出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讨论发现了什么?
由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在直尺上表示同一
个实际长度,得到0.5米=0.50米=0.500米使
学生直观感受到小数末尾的0对小数的大小没
有影响
3、学生观察讨论,这三个数有什么特点?然后
小组讨论。
二、直观比较
1、呈现两个正方形图,先说一说分别平均分
成了多少份,再用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面
积。呈现平均分成10份 100份涂色部分面
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方格图,通过0.3和0.30
表示的阴影面积相等,得出:0.3=0.30。然后
概括出小数的性质,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描述小
数末尾的变化情况。
2.总结性质
(1)让学生观察得出的两组算式,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描述小数末尾的0的变化情况。
(2)教师说明小数的性质,并让学生看书读性质,然后指名口述。
三、课堂练习
(1)68页1题
让学生自己连线,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判断的。
(2)独立完成,再交流。
四、作业
1、68页3 、4.
2、同步练41页
学生熟悉的米尺上的实际长度体验小数的性质
学生在米尺上找出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
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这三个数有什么特点?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说一说分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再用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面积。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通过把长度相等但单位不同的数换算成相同单位的数,为发现小数性质做铺垫。
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明白这三个数虽然单位不同,但表示的长度却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末尾0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由具体情境过渡到
直观图形,经历小数性质的生成过程。
在直观体验的基础
上,观察讨论三个
小数的特点,初步
感悟小数末尾的0
在表示小数大小的
时候没有作用。
注意让学生多交流,
以达到对小数的性
质的理解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0.5米 =5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入手,利用米尺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初步感知小数末尾加上0或去掉0,与小数大小的关系。在学生有初步感知后再组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涂色印证自己的感知,从而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整节课上下来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清楚的,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兴趣浓厚,掌握不错。不足的是,本节课的设计还没能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性质的作用到底有多少,它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我想这应该是我今后备课时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