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A
【 答案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A。
A项“民生幸福是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样态”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民生是一个具有
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指向是一定区域内群体人的生活,解决的是该区域内群体人的生存与发
展问题”“一定区域群体人”“该区域内群体人”等相关表述,表明“民生”概念的范畴有
地域限制的,而非指“整个人类社会” 。选项不符合原意。
B项涉及材料一的第二段,原文表述:“民生幸福标杆……为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
富裕的民生幸福生活,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见,民生幸福标杆是
高于一般民生发展目标的定位。“深圳才能够以先行示范的身份成为中国众多城市民生幸福
的标杆的优秀代表,进而为全国提供民生幸福标杆的‘深圳样板’做出有益探索” ,可知“深
圳要凸显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民生幸福标杆的‘深圳样板’做出有益探索”符合原文表述。
C项涉及材料一第四段, “民生幸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探索,正是人民生活
的需要与生产的矛盾不停地循环运 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符合原文表述。
D项涉及材料三的表述“这种状态的好坏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质量,社会发展
的水平和质量不仅指社会发展成果的量和质情况,而且还包括社会发展成果的享用和分配状
况”,符合原文表述。
2【参考答案】 D
【 答案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D。
A项“已经形成”有误,材料一深圳打造幸福标杆城市是“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
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B项“发展目标和措施应高度一致”有误,材料二例子可见出,各区在具体措施上可以有
不同。
C项“体现了社会发展成 果的量和质情况”有误,根据材料三,“增加公共预算支出投入
民生领域”应是“体现了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和合理分配”。
D项由材料三的表述“因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人们的民
生幸福,公共政策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和维护社会发展成果的水平和质量不
断提升,保证和实现让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和合理分配”,可推断得出 D
项,符合文意。
3【参考答案】 C
【 答案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C。 C项属于“营商环境”范畴。
其他三项分别涉及民生幸福中的就业和医疗两 方面。
4【参考答案】
( 1) 全文论证结构严谨,首段交代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大背景,接下来三段分别从阐释
1
概念到分析做法最后点明意义价值,论证过程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 2) 段内论证结构严谨,第二段从“民生”到“民生幸福”到“民生幸福标杆”,阐释概念
层层展开,清晰透彻。(或:第三段首先点明做法,再补充阐释“全面性”和“层次性”,
由总到分,结构清晰严谨;或:第四段从三个层面论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意义,透彻严谨。
任选一段为例分析。)(每点 2分,答出两点得 4分)
说明:阅卷时注意题干限制为“论证结构上体现了严谨性特点”,此 处的所涉“严谨性”明
确限定在“论证结构上”,作答从两方面考量,一是全文的论证结构严谨,二是段内论证结
构严谨。如果考生从语言表达的严谨性角度作答,可酌情给 分。
【参考答案】
( 1) 对不同人员、区域、街道、社区的全面覆盖,深圳市民生举措惠及老人、儿童、学生、
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人群,不同区域、街道、社区共同参与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 2) 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关注民生的各个方面如养老、教育、住房、食品安
全等;
( 3) 全面发展民生实践、思想和制度,秉持民生幸福基本理念,注重民生实践,完善民生相
关的制度政策。
(每点 2分,答出三点得 6分。 )
说明:如考生基本照抄材料一第 3自然段中的“包括人员、区域、街道、社区的覆盖全面性,
又包括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提升的全面性,也包括民生实践、思想和制度的发展全面性”,
最多只给 2分,因为没有结合深圳市在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相关的
具体分析材料在材料二有涉及,在评分时主要关注考生能否从材料二相关内容概括出能体现
“全面性的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6【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愿意为奎生去生活、去奋斗,甚或献出自己的生命”有误,从原文“我
们甘愿沉浸在这种音乐中 ,去生,去死”中可知,这是观众陶醉在奎生唢呐声中的审美感受,
而非现实生活。
7【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便于直接呈现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错误, 第一人称只能通过“我”对
于他人神情、动作的观察来体现出他人的内心活动。
8【参考答案】
①正当读者渴望看到奎生演奏时,作者借助“第一处划线句”将叙述节奏放慢,延缓
叙述进程,为乐队的表演蓄势。
②正当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时,“奎生仍在条凳上坐着默默不语地抽着自己的香烟”,
再次将叙述节奏放慢,延缓叙述进程,为下文奎生即将带给人们的巅峰体验蓄势。
2
③两处延宕语句的运用,形成了 顿挫疾徐的节奏变化, 让 读者在一张一弛的情节变化
中增强 了 审美感受。
说明: ①第一处划线句将叙述节奏放慢,为乐队的表演蓄势, 分; ②第二处划线句 ,
再次将叙述节奏放慢,为下文奎生即将带给人们的巅峰体验蓄势, 分; ③ 形成了顿挫疾徐的
节奏变化,让读者在一张一弛的情节变化中增强了审美感受, 分 。 此题题干已经把考查的方
向限定在“小说情节推进”,如果考生僵化地从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回答,实则不妥。
【参考答案】
①衬托。通过同伴的暖场乐曲让观众如醉如痴,衬托出奎生演技的高超。
②侧面烘托。“甘愿做他音乐的奴隶”“在兴奋的泥潭中挣扎”,通过写听众的感受烘
托出奎生技艺的高超。
③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 )。“还原成了儿童模样……脸上带着满足与得意的傻笑……鼓
槌在他手上转花”,通过描写神态和动作,突出奎生表演的形神兼备。
④通感。“爬过一道又一道的高山……看遍一山又一山的漫山遍野的灿烂的花朵”,以
形象生动的视觉形象来写听觉,突出了音乐给听众带来的奇妙享受。
(每点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D
【 答案解析 】 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 “ 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 ”
数日,愈自往视之 。
【说明】试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要
求考生熟练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含义以及用法,熟悉常用的文言句式,能正确标
点古文。
11【参考答案】 D
【 答案解析 】 古人丧服制度中有三年、一年、九月、七月、五月、三月等六种丧期。 服
期 ,指服丧一年。《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即与此处理解相同。
【说明】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
能力。试题体现了对考生文化素养的重视,有助于学生夯实文化底蕴,拓展文化视野,提升
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觉。
12【参考答案】 C
【 答案解析 】 原文“ 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意思是说(韩愈)成全后辈,常常帮助
他们成名,而非韩愈名扬天下。
【说明】试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査,重点 在于筛选 文 中 的信息、归纳
内容 要点 。要求考生熟悉常用文言实词和 虚词 ,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
殊句式,能解决阅读 中 的字词句问题;能进行文学 性或信息性阅读 。
3
13【参考答案】
① 但是,如果不是 内心 怀有一颗 最 忠 诚的 心,怎能 说出这样的话 ?希望 ( 皇上 ) 稍微宽
容( 他 一下) , 以便鼓励(大臣) 进谏 。
( “安、少、 宽假 ”三个关键词各 分,大意 分。安:怎么;少:稍微(稍稍);宽假:
宽容。 )
② 刺史要选择有才干有技能的百姓,操持强弓毒箭,来和鳄鱼周旋较量,一定要(把鳄
鱼)全部杀尽才肯罢休。
(“选材技民、从事、 乃 ”三个关键词各 分,大意 分。选材技民:选择有才干有技能
的百姓;从事:周旋较量或战斗; 乃:才。 )
【说明】试题考 查 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重点在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要求考生熟悉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 见 的特殊句式,能
解决阅读中的字词句问题 , 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普通话。
14【 参考 答案】 ?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说自东汉奉佛以来,天子都夭亡短命等话语,在宪宗
看来,这是在诅咒自己信佛会夭亡。 ?韩愈身为人臣,却敢触犯君王的权威。
(“自东汉奉佛以来,天子都夭亡短命” 1分,“宪宗看来,这是在诅咒自己信佛会夭
亡” 1分,“身为人臣,却敢触犯君王的权威” 1分,意思对即可。)
【说明】试题考査考生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和信息提取、整合的能力,要求考生熟悉常
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解决阅读 中 的字
词句 问 题;能读出文言文 中 不 连贯呈 现 却能 前后呼应的内容。
【 参考译文 】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 丧父 ,跟随贬官 的 大哥韩会到岭 南
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 自己知道 读书,每天记诵 上 千字,等长大 后 ,
能够 通晓 《六经》、诸子百家的学 说 。 (后来) 韩愈考中了进士。 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
直无所顾忌。调任四门博士,升任监察御史。上疏极力论述宫市的弊端,德宗发怒,(把他)
贬为阳山县令。(到任后)受到百姓的爱戴,百姓生了儿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
宪宗派遣使者前往凤翔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竞相)奔
走膜拜诵经,有的人甚至按照夷人方法炙烧身体,施舍珍宝,一路上纷至沓来人流不断。韩
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劝谏)。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 把奏表 拿给宰相看,准备
将韩愈 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韩愈 出言不逊, 触犯( 皇上 ),治罪确实是应该的。 然
而 ,如果不是 内心 怀 有一颗 最 忠 诚的 心,怎能 说出这样的话 ?希望 ( 皇上 ) 稍微宽 容( 他 一
下) , 以便鼓励(大臣) 进谏 。 ”皇帝说:“韩愈说我 侍 奉佛 骨 过分 了 ,还可以容忍;至于
说自从东汉信奉佛教以后,天子都夭亡短命,言语是多么 违逆 不当啊!韩愈身为人臣,竟敢
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 ”这时候 朝廷内外都 惊骇恐惧, 即使 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 韩
愈 ) 还是被 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达潮州后,询问百姓的疾苦,都说:“恶溪中有鳄鱼,几乎吃光百姓的家畜,百
姓因此贫穷。”几天后,韩愈亲自前往视察,命令他的属官秦济将一只羊和一头猪投进溪水
并诅咒鳄鱼说:“现在与鳄鱼约定,三天之内,务必率领同伙南迁到大海去,以便避开天子
4
任命的官吏。 凡是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移回避的,以及那些愚
蠢顽固残害百姓的,都可以诛杀。刺史要选择有才干有技能的百姓,操持强弓毒箭, 来和 鳄
鱼周旋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休。(你们)可不要后悔啊!”诅咒的当天
晚上,溪水中出现暴风雷电,几天后溪水 完全干涸,(鳄鱼)向西迁移六十里,从此潮州再
没有鳄鱼的祸患。
(韩愈)长庆四年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韩愈天性聪明敏 锐 ,
不随波逐流。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
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凡是内外亲戚或朋友中
没有后代的人,为他们出嫁遗留的孤女并救济他们的家属。嫂子郑氏死后,为她服丧一年作
为报答。自 韩愈去世后,他的言论大行于世,读书人敬仰他如同泰山北斗一样。
15【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冬晴”之景之情,跃然纸上,理解与赏析有误。“雪正豪”为“岁暮常年”
之景,“常年”,即往年,“豪”非“今年”“冬晴”之景之情。
16.【参考答案】
①描写景物细致入微。“旧”说明储粮充足,“新”则突出酒的特质,一“旧”一“新”,
描写细致。( 2 分)
②视听结合。“储旧谷”“卖新醪”是所见之景,“笙歌”是所听之音,多角度展示百
姓的喜悦,如睹其景,如听其歌,表现太平气象。( 2 分)
③使用叠词“家家”“店店”,强调千家万户均如此,韵律悦耳,有回环之美,琅琅上
口。 ( 2分)
说明:此题作答考生需重要关注“善写眼前景物而音节琅然可听”的理解,“善写眼前
景物”暗示涉及景物描写,“音节琅然可听”涉及音韵节奏。
【参考答案】
(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2)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 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8【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依据前句“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 ,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强调
“妙笔”,因此先说“用笔”,而“妙笔”与“高尚的德操”有关,故“用笔在心”,然后按照
逻辑,则有“心正则笔正”一说。
19【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借代,以“黑白两色”借指书法艺
术。 A 为比喻, B 为拟人, D 为比喻。
5
20【参考答案】 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 , 更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
【答案解析】 划横线的语句语病有二,一是强加因果,书家思想流传后世,与后文并无
因果关系,故无需“因而”。二是句序颠倒,应先是“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
再“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
21【参考答案】
① 该功能正常时 ( 2分)
②防止人得肿瘤 ( 2分)
③使其恢复功能( 2分)
22【参考答案】 防御( 2 分);监视( 1 分);自稳( 2 分, 如答“稳定”也给 2 分 )。
23【审题立意参考】
写作任务规定了语境和文体是“高三成人礼上的学生代表发言稿” ,同时也限定了文章
的主题 —— 个人成长 与国家发展 。 考生需要在综合理解三段材料的基础上 ,围绕“个人成长
与国家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写作。 三段材料的共同点指向“ 个人成长 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
系,考生需就此展开论证,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 思考此种辩证关系对于自身成长的意
义与启示。
第一、二段材料既体现了“个人的成才离不开国家发展的保障和支持”,也体现了“国
家的发展需要个人在 成 长 后的担当和回报” —— 2020 年的抗疫防疫、扶贫收官都体现了国家
发展的成就,都有相应的具体事例,又都要求即将成人成才和已经成人成才的青年人承担责
任,奋斗青春,助力国家发展,践行家国情怀。
第三段材料体现了“个人的 成长 离不开国家的发展” —— 国家发展了,富强了,才能为
更多人的个人发展提供物资保障,才能让发展红利惠及到更具体的个人身上,个人努力学习,
成人成才就是对国家发展的支持和回报。
综合三则材料,个人的 成长 和国家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支持的辩证关系,考生的作文
需要全面认识到其中的辩证关系才能完整 地 论述题意,多从 理论认知和具体做法上展开论证,
结合高三成人礼的具体情境和即将成人成才的状态,调动真实的生活经验,弘扬积极向上的
正能量。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
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
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6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 20~ 16
( 15~ 11分) ( 10~ 6分) ( 5~ 0分)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
基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分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符合文体要 符合文体要 基本符合文体要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
级 求 求 求 结构混乱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不通顺 , 语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
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
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 4项 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 2分;不足字数,每少 50个字扣 1分;每 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
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
等级”不给分。
( 五 ) 文章完成度:
1.文章完整,但字数不足: 600至 800字,正常给分,按照距 800字,每差 50字扣 1分; 600
字以下: 600字 30分 , 500字 25分, 400字 20分, 300字 15分, 200字 10分, 100字 5分,只有标题
2分。
2.文章不完整(☆明显残文,慎判敢判),且字数不足: 600字以下,按上一条“ 600字
以下”给分; 600至 800字判 30-32分。
7
3.文章不完整(☆明显残文,慎判敢判),且字数足: 36分左右。
具体阅卷建议如下:
评分侧重点:
①是否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国家发展为个人成长提
供了支持与保证,个人成长后又助力国家发展。
②是否结合材料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具体的阐释分析;
③写作表达是否契合“用于高三成人礼上的发言”这一具体情境。写作者身份:高三学
生,读者身份:高三的同学(或师生),“高三成人礼”意味着对考生对“个人成长与国家
发展”认识需要结合高三学生即将成人的情境,要把自己的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有所关联,
要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发言”意味着文体为发言稿,要注意写作表达的
对象意识。
赋分区间建议:
— : ①结合材料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具体的阐释分析,认识
全面而准确;②写作 表达契合“用于高三成人礼上的发言”这一具体情境,能把自己的个人
成长与国家发展有所关联;③在落实材料阐述分析的基础上把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
关系理解延伸至现实生活,内容充实;④结构严谨,语言表达流畅而有文采,书写美观。
47— : ①结合材料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具体的阐释分析,认识
准确;②写作表达契合“用于高三成人礼上的发言”这一具体情境,能把自己的个人成长与
国家发展有所关联;③结构清晰,语言表达 通畅 ,书写工整。
40— : ①结合材料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一定的阐释分析 ,认识
大致准确;②写作表达大致符合“用于高三成人礼上的发言”这一具体情境;③结构完整,
语言表达 准确 ,书写一般。
40 以下: ①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清,没有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
阐释分析;②写作表达对“用于高三成人礼上的发言”这一具体情境关注不够,缺乏对象感;
③结构完整,语言表达较差,书写较差。
均分建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