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 课件——2020-2021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 课件——2020-2021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9 09:10: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太常引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目录
知识链接
字词释意
文章大意
诗歌赏析
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
第四环节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
在语言方面,辛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冲破音律限制,大量吸收口语、古语入词,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主要作品
著有《稼轩长短句》。
代表作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太常引,词牌名。
背景探寻
建康,今江苏南京。吕,名大虬,字叔潜,词人的朋友,生平不详。
本词可能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为即席寄兴的赠友之作。当时南宋朝廷根本没有收复中原的决心,反而对金人屈辱求和,辛弃疾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均未被采纳。辛弃疾十分痛心,在中秋节夜晚与友人吕叔潜饮酒赏月时,写下这首词,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朗读词作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解释字词
①金波:月光。
②姮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③被白发,欺人奈何:白发日增,好像有意欺人。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二首》“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句。
④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传说月中有桂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斫,砍。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像那刚磨亮的明镜又飞上了天。(我)举杯问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有意欺负我,怎么办?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诗词大意
上片:
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下片:
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
思路探究
主旨点睛
词人通过写在中秋月下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岁月流逝、功业无成的愁闷,表达了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和坚定信念。
★上片:对月抒怀。
①开篇两句写中秋的圆月皎洁。月轮转动,暗示着时光流逝。
②白发不请自来,词人忍不住向月中嫦娥发问。这一问有力地展示了词人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怀才不遇的苦闷。
鉴赏品味
★下片:大胆想象。

①开头三句写词人欲乘风高飞,去看那失去的祖国河山,饱含词人对失去的山河的怀念和收复失土的决心。
鉴赏品味
②然后词人想象到月宫去砍掉遮住月光的桂树。这里的“桂婆娑”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表现了词人收复失地的理想。
鉴赏品味
★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苦闷相结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鉴赏品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