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堂检测
(共计50分)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这一民族受过辽的控制,后来建立了金政权,1127年灭亡北宋。“这一民族”指的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2. 一位原居住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的英雄首领,于1115年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他是( )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构
3.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中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里的“胡”是指( )
A.匈奴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4. 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长期遭受外族的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外戚、宦官专权 D.政治腐败
5.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6. 下列人物与政权搭配正确的是( )
A.阿保机—金 B.元昊—辽
C.赵匡胤—南宋 D.阿骨打—金
7. “红尘滚滚一烟波,繁星点点亦作河。浪淘英雄青史恨,古来兴亡趣事多。”下列对“英雄”岳飞等人领导抗金斗争中的“兴亡趣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B.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C.使中原人民免受战争之苦
D.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8. 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 )
A.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B.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C.仿照中原王朝制度
D.金灭西夏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9. 小红同学参观了岳飞墓。看到岳飞的墓门上有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其中与“忠骨”“佞臣”有关的事件是( )
A.宋辽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宋金和议
10. 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个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1. 南宋占据半壁河山,却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辽夏向金称臣 B.金灭辽
C.宋金达成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12.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何为发出这种感慨吗?( )
A.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皇权
B.“靖康之变”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
C.秦桧诬陷并杀害抗金名将岳飞
D.北宋为求苟安同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13. “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该材料描述了哪一民族的兴衰史(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4. 习近平曾表示“精忠报国,是他一生的目标。”下列与“精忠报国”主角岳飞有关的事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B.宋真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C.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D.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15. 在下面民族中,属于“两宋时期的民族”的有( )
①鲜卑族 ②党项族 ③契丹族 ④女真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材料二: 皇帝开始想为岳飞建造豪华的住宅,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可以建造自己的家呢?”有人问天下何时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岳飞后来班师回朝,皇帝却把他杀了,连他的儿子岳云也不放过。
(1)材料一中达成“和议”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该“和议”使当时出现了怎样的局面?(6分)
(2)材料二中皇帝起初想为岳飞建豪宅到最后杀害岳飞,这是为什么?(10分)
说一说:从岳飞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堂检测
(共计50分)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这一民族受过辽的控制,后来建立了金政权,1127年灭亡北宋。“这一民族”指的是(B)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2. 一位原居住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的英雄首领,于1115年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他是(C)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构
3. 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中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里的“胡”是指(B)
A.匈奴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4. 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D)
A.长期遭受外族的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外戚、宦官专权 D.政治腐败
5.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B)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6. 下列人物与政权搭配正确的是(D)
A.阿保机—金 B.元昊—辽
C.赵匡胤—南宋 D.阿骨打—金
7. “红尘滚滚一烟波,繁星点点亦作河。浪淘英雄青史恨,古来兴亡趣事多。”下列对“英雄”岳飞等人领导抗金斗争中的“兴亡趣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C)
A.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B.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C.使中原人民免受战争之苦
D.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8. 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D)
A.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B.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C.仿照中原王朝制度
D.金灭西夏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9. 小红同学参观了岳飞墓。看到岳飞的墓门上有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其中与“忠骨”“佞臣”有关的事件是(D)
A.宋辽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宋金和议
10. 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C)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个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1. 南宋占据半壁河山,却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C)
A.辽夏向金称臣 B.金灭辽
C.宋金达成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12.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何为发出这种感慨吗?(C)
A.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皇权
B.“靖康之变”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
C.秦桧诬陷并杀害抗金名将岳飞
D.北宋为求苟安同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13. “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该材料描述了哪一民族的兴衰史(D)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4. 习近平曾表示“精忠报国,是他一生的目标。”下列与“精忠报国”主角岳飞有关的事迹,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B.宋真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C.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D.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15. 在下面民族中,属于“两宋时期的民族”的有(D)
①鲜卑族 ②党项族 ③契丹族 ④女真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材料二: 皇帝开始想为岳飞建造豪华的住宅,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可以建造自己的家呢?”有人问天下何时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岳飞后来班师回朝,皇帝却把他杀了,连他的儿子岳云也不放过。
(1)材料一中达成“和议”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该“和议”使当时出现了怎样的局面?(6分)
岳飞等抗战派抗金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抗金形势好转。
岳飞班师回朝被杀害。南宋和金达成和议,从此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2)材料二中皇帝起初想为岳飞建豪宅到最后杀害岳飞,这是为什么?(10分)
南宋初年,岳飞等将领的抗金斗争收复了许多失地,从而稳定了南宋的动荡政局,所以皇帝要为岳飞建豪宅。但是随着岳飞等将领抗金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皇帝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不惜杀害岳飞向金求和。
说一说:从岳飞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学习岳飞一身正气,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爱国爱民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