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堂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9 08:3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堂检测
(共计50分)
姓名 班级 总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安史之乱爆发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开元末年以后,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是( )
A.郡守 B.县令
C.节度使 D.刺史
3. 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玄武门之变 B.开元之治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4. 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唐末 B.攻入了长安
C.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是黄巢
5.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 ,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
A.黄巢 B.安禄山
C.史思明 D.朱温
6. 如果请你为下面的图书写一段内容简介,下列哪一内容不能出现在简介内( )
A.是一场地方势力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斗争
B.在平定这场叛乱中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援助
C.持续了八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D.平定叛乱后节度使权势减弱,不再威胁中央
7. 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五代的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 )
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8. 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再次进入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以下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C.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五代在北方,十国在南方
9. 《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盘庚迁殷 B.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 D.隋炀帝被杀
10.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导人所写的诗句。他是( )
A.李密 B.黄巢
C.朱温 D.张角
11. 五代十国时期,与南方九个政权并列的北方政权是( )
A.后唐 B.后梁
C.后周 D.北汉
12. 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方战火连绵 B.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C.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 D.这一时期分裂的趋势不断加强
1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
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15. 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繁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非选择题(2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 义军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路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延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脏的地方官吏处斩。义军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
材料三: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朱温后来建立了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义军深受民众拥护?(8分)
根据材料三回答朱温建立了哪一政权?至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代?(6分)
(4)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堂检测
(共计50分)
姓名 班级 总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安史之乱爆发时在位的皇帝是(D)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开元末年以后,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是(C)
A.郡守 B.县令
C.节度使 D.刺史
3. 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C)
A.玄武门之变 B.开元之治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4. 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发生在唐末 B.攻入了长安
C.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是黄巢
5.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 ,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灭亡唐朝的人物是(D)
A.黄巢 B.安禄山
C.史思明 D.朱温
6. 如果请你为下面的图书写一段内容简介,下列哪一内容不能出现在简介内(D)
A.是一场地方势力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斗争
B.在平定这场叛乱中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援助
C.持续了八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D.平定叛乱后节度使权势减弱,不再威胁中央
7. 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五代的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B)
A.淮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8. 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再次进入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以下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D)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C.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五代在北方,十国在南方
9. 《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B)
A.盘庚迁殷 B.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 D.隋炀帝被杀
10.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导人所写的诗句。他是(B)
A.李密 B.黄巢
C.朱温 D.张角
11. 五代十国时期,与南方九个政权并列的北方政权是(D)
A.后唐 B.后梁
C.后周 D.北汉
12. 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北方战火连绵 B.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C.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 D.这一时期分裂的趋势不断加强
1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D)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D)
A.唐玄宗追求享乐
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15. 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繁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B)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非选择题(2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 义军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路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延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脏的地方官吏处斩。义军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
材料三: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朱温后来建立了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
安史之乱。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义军深受民众拥护?(8分)
黄巢起义。因为义军公示朝政腐败,表示要为民除害,严惩贪污犯赃的地方官。
根据材料三回答朱温建立了哪一政权?至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代?(6分)
梁政权,史称“后梁”。五代十国。
(4)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
因果关系。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激化。后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加上灾荒严重等,致使农民起义爆发,给唐王朝以致命打击,唐朝最终被朱温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