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堂检测
(共计50分)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当时被称为( )
A.高僧 B.遣唐使
C.遣隋使 D.御史大夫
2.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3. 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高僧是( )
A.阿倍仲麻吕 B.玄奘
C.鉴真 D.崔志远
4.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中的歌词。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5. 如果给如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6. 201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就与我国来往频繁,其中唐朝进口物产最多的就是当时朝鲜半岛上的( )
A.波斯 B.大食
C.新罗 D.天竺
7. 如果你来到唐朝,你会发现在宫廷、民间都广泛地流传着一种外来音乐,这种音乐最有可能来自当时的哪个国家( )
A.波斯 B.大秦
C.天竺 D.新罗
8. 据记载,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批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这说明( )
A.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B.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9.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时期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有(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新罗音乐在中国广泛传播 ④遣唐使来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 1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崔志远 B.玄奘
C.鉴真 D.阿倍伸麻吕
11. 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国与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
A.造唐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唐招提寺
12. 唐朝两位高僧不忘“西行”和“东渡”的初心,在历史上各自留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促进了中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3. “白龙马,蹄儿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据他口述而成的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横线处应填(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史记》 D.《伤寒杂病论》
14. 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时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5. 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二 非选择题(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这位“伟大僧人”玄奘,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佛学最高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4分)
根据材料二中地图可知玄奘西行的目的地包括今天的哪些国家?(3分)玄奘对中国历史做出了怎样的突出贡献?(7分)
材料三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的事件是什么?(2分)鉴真的贡献有哪些?(4分)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堂检测
(共计50分)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当时被称为(B)
A.高僧 B.遣唐使
C.遣隋使 D.御史大夫
2.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3. 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高僧是(C)
A.阿倍仲麻吕 B.玄奘
C.鉴真 D.崔志远
4.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中的歌词。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B)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5. 如果给如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C)
A.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6. 201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就与我国来往频繁,其中唐朝进口物产最多的就是当时朝鲜半岛上的(C)
A.波斯 B.大食
C.新罗 D.天竺
7. 如果你来到唐朝,你会发现在宫廷、民间都广泛地流传着一种外来音乐,这种音乐最有可能来自当时的哪个国家(D)
A.波斯 B.大秦
C.天竺 D.新罗
8. 据记载,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批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这说明(A)
A.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B.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9. 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时期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有(C)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新罗音乐在中国广泛传播 ④遣唐使来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 1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B)
A.崔志远 B.玄奘
C.鉴真 D.阿倍伸麻吕
11. 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国与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友好往来历史的是(B)
A.造唐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唐招提寺
12. 唐朝两位高僧不忘“西行”和“东渡”的初心,在历史上各自留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C)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促进了中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3. “白龙马,蹄儿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据他口述而成的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横线处应填(A)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史记》 D.《伤寒杂病论》
14. 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时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B)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5. 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B)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二 非选择题(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这位“伟大僧人”玄奘,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佛学最高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4分)
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根据材料二中地图可知玄奘西行的目的地包括今天的哪些国家?(3分)玄奘对中国历史做出了怎样的突出贡献?(7分)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贡献: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三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的事件是什么?(2分)鉴真的贡献有哪些?(4分)
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珍贵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