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8
年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
206
年——公元前
202
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
A.公元前
2
世纪早期
B.公元前
2
世纪晚期
C.公元前
3
世纪早期
D.公元前
3
世纪晚期
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推动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器牛耕使用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4.“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这一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办私学,“有教无类”
B.夏桀暴政造成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5.图
1
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图
1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6.司马迁编写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与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的是(
)
A.尧舜禹禅让
B.晋文公称霸
C.张骞通西域
D.赤壁之战
7.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实行推恩之策
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
8.《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9.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10.图
2
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
2
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A.蜀、吴、魏B.魏、吴、蜀C.魏、蜀、吴
D.吴、魏、蜀
图
2
11.图
3
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是(
)
A.推进大一统的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图
3
1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13.公元
8
世纪中期在唐朝和大食的一次战争中,一大批唐朝工匠被俘虏,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了欧洲并促进了欧洲文化迅速发展。该发明应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4.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5.
表
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16.
表
3
汉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
年代地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据此推知,影响南北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疆域面积大小
B.经济重心南移
C.朝代时间长短
D.朝代力量强弱
1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18.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历史上某个朝代,看见城市里有热闹的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瓦子里有专供演出的圈子“勾栏”,供住宿的邸店很多。由此确定来到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9.
表
4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
4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
图
4
)20.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
4
反映的实质是(
)
坐而论道(汉)
站议时政(宋)
跪受笔录(清)
A.君主权力的强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的文明进步
D.封建制度的完善
21.图
5
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图
5
22.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4.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
措施(图
6)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图
6
25.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直接导致表
5
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表
5
1843
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鈄纹布
14.92
5.56
A.割让香港岛
B.战后赔款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26.在
1861
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
图
7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安庆内军械所
D.湖北织布局
27.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右侧漫画(图
7)反映的事件(
)
A.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C.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28.1894
年,在中国的25
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
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29.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朝统治
B.实现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30.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甜蜜可知”。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其变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31.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
70
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
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2.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法之一,1898
年被称为戊戌年,1911
年被称为辛亥年。表
6
天干地支表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据此推知,著名的五四运动爱国运动发生于(
)
A.己未
B.戊申
C.戊午
D.庚未
33.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34.图
8
中的“命令”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内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是(
)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工农红军开始长征C.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D.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图
8
3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图
9
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图
9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图
10
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图
10
37.图
11
反映的是新中国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
B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图
11
38.
表
7
我国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市场化指数(%)
年份
1979
1980
1983
1985
1988
1992
2003
指数
24.9
30
40
50
60
63.2
73.8
表
7
数据变化的原因,最准确的表述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9.
表
8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
8
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40.1980
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
年,开发
14
个沿海城市;1985
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
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
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
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第
41
题
8
分,第
42
题
12
分,第
43
题
12
分,第
44
题
8
分,共
40
分,考生根
据要求作答)
4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55
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同一时期的龚自珍(1792~1841)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创立的时间。(2
分)
(2)科举制度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却抨击科举制度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你赞同哪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
分)
4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
年
10
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摘编自《长征》
(1)根据材料,概述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4
分)
材料二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摘编自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4
分)
材料三
阅读下列图片(图
12)
突破四道封锁线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图
12
(3)根据图
12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长征精神。(4
分)
4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后,
汉朝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而葡萄、核桃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丝绸之路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有利于西汉开通丝绸之路的重大史实。(4
分)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贫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4
分)
材料三
关于闭关锁国政策,梁廷楠的《粤海关志》记载: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
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
分)
44.(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敌人进攻沈阳的那天起,中国民众心里,就燃起了一种不可遇的抵抗暴力的情绪,这情绪也就寄托在这样一首流行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上。一个英国人在北戴河初闻此歌,为之感动流泪;一个日本的文化人在上海街头听了不觉心神震动;有着中国人的踪迹,就流行着这首悲愤的歌曲。
——摘编自曹聚仁、舒宗侨《中国抗战画史》
(1)根据材料指出歌曲名称并默写歌词全文。(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首歌曲进行评价。(4
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8
年历史核心素养测试卷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