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课《一棵小桃树》
教案
教学目的:
1、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了解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对比阅读,寻找小桃树和“我”成长过程的共性,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
学
过
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陋室为何不陋?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陋室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志趣。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它的命运和结局又如何呢?
作者想通过小桃树表达什么志向?
作者名片:板书:贾平凹(娃)原名,陕西人,(1952年出生,现在65岁)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出示导学目标
2、提示生难字词
A.音
(开火车领读,大家跟读一遍)同学重点强调字词
伫立
马嵬坡
懊丧
执著
矜持
猥琐
B.形
撂
摞
忏悔
纤纤
孱(多音字)
C.义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娇弱柔美
。
步骤二: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桃树的?小桃树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程?(5分钟)
1、(现在-----过去------现在)关注每段开头表示时间的词语,会给你提示。
本文写了哪些时间段里的小桃树?前后文的风雨是同一天吗?眼前之景。哪几段
写回忆中的小桃树呢?这是插叙的方式。第一段写了什么?我要干什么?对小桃树有怎样的情感?
第一段是引文,先写小桃树经受风雨的摧残(2段),再写我种小桃树的经过(3—8插叙),后写即使风吹雨打,小桃树仍保留有一个花骨朵(9---14)
小桃树的经历:
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步骤三|:自主学习,感悟形象
1、思考:我的小桃树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磨难?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怎样的特点?(3分钟)
2、(自身生长、别人的态度、外部力量摧残等方面)找到相关语句批注阅读。
A.4段:抓住“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这两句话,体会小桃树的“委屈”,感受小桃树生长的脆弱艰辛。
B.3段:我将桃核儿埋在院子的角落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体会生存环境的恶劣)
C.4段: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有出息的将来开花也结不出果子。”
(体会大家对小桃树的嘲笑)
D.8段:他们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体会小桃树的坎坷)
E.10段:“我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来看它。”(体会小桃树的孤独与寂寞)
F.9段:摹形着色的:“太白、太淡”“单薄”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表现了它的弱小
花朵的单薄、可怜。
G.2段、13段:描写动作、神情的:小桃树在风里“哆嗦”。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下。“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
——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概括一下小桃树遭受的磨难?
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时破土而出的;一出世,大家都笑话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在成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它第一次开花就遭到风雨的摧残。
4、它最终能孕育出桃么?为什么?
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可怜、可敬)弱小者
艰辛磨难
板书
单薄弱小却又顽强的小桃树,是那样的可怜,又是那样的可敬。
步骤四:合作互研,体会情感。
1、小桃树对于我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与小桃树可以说有不解之缘,缘分的开始从奶奶说起)
奶奶说这是“仙桃”梦见桃花开,就会幸福一生——奶奶启发了我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
我把桃核儿埋在院子的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盼着它开花,我得到幸福。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小桃树生长的并不顺利,被风雨摧残的不成样子。
2、但文章结尾:“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我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思考.
那是怎样的一朵花?(用原文语句回答)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
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雨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大家想一想风雨中风浪里很容易迷失方向,此时前方有一盏闪烁的明灯,会给迷茫的人带来什么?)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使作者的心里感到了安慰。
3、小桃树让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所以我一直关注它、爱护它。
步骤五:对比阅读,揭示主题。
1、作者有没有和小桃树相似的经历呢?我们一起去了解贾平凹的生平经历。
背景介绍: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初二时遭遇“文化大革命”,父亲被关进牛棚,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这个14岁的少年内心充满了恐慌。期间他被时代耽误了年华,和奋斗的机会,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步入社会后遭受很多挫折。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2000年又一长篇小说《怀念狼》问世。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2、小桃树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梦想,并且陪伴着一起长大,下面我们进行一下对比阅读,找找“小桃树”和“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之处具体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层教学:向教师求助提示)课文7段和8段
小桃树和
“贾平凹”对比大讨论。(生长环境、遭遇磨难、面对挫折的态度)
①生长环境恶劣:小桃树长在院子的角落里,得很委屈,见不到多少阳光。我生长在偏僻的小山村,到城里发现自己渺小——推测我最初到城里成长环境不尽如人意。
②充满磨难的成长经历:小桃树被人嘲笑;被猪拱折过;还险些被砍掉;开花时遭受风雨摧残,艰难生长。作者毕业后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时,有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文中怎么说的?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这是个比喻句,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的怎样?(多少?)非常的肤浅,作者在课文第8段说读人世的这本大书时发现自己怎样了?(自己的幼稚天真),这反衬出社会的错综复杂。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作者生活在其中饱受着和小桃树一样的磨难。
③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
作者在遭遇却挫折时脾气、心境怎样?脾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可见被生活的坎坷折磨得灰心丧气了。
但是风雨摧残后的小桃树最后的生长姿态怎样?.风雨中的小桃树仍保留着一个欲绽放的嫩红的花苞,那花是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来的。表现出怎样的精神?(没有屈服,勇敢地与风雨斗争。)
作者受到启发,思想上有没有转变?
作者心头的希望没有熄灭,要重新振作起来,坚定了对理想、幸福的追求。
让我懂得了在困境中怎么做?坚信顽强抗争,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顽强抗争
美好未来
板书
很显然这篇课文有两条行为线索,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两条线索交织,小桃树也就是我的化身,这种由物及人,借物抒情自然、感人的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板书
同学们现在喜欢这颗小桃树吗?
拓展延伸:
我为小桃树写赞歌
你是一棵(
)的小桃树,因为(
)。
(饱经磨难、默默生长、生命力强、平凡瘦弱)因为课文中这样描写......
总结全文: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课堂练习:分层习题
1、字词检测
忏悔(
)
tu?(
)尽
哆嗦(
)
赤luǒ(
)
颤抖(
)
jīn(
)持
(
):(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垂垂暮老:
2、看看下列语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对小桃树的哪种感情?
A“竟将它忘却了”,“才恍惚记起了它” ( )
B“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 )
C“它开了花了.......没有粉的感觉” ( )
D“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千百次”地俯身与挣扎 ( )
E“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 ( )
F“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 ( )
当初作者怀着美好的梦种下小桃树,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怜爱它;也曾因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顽强斗争时,不油产生赞美之情。可见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希望同学们心中也能坚守一个梦想,努力追求,一定有所收获。
课后作业:
1、文中哪些语句触动了你的心扉先有感情第朗读,在把它抄写下来。最后用一段完整的话把你欣赏的理由写下来。
2、写作:通过对一种植物描写,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篇记叙文。
3、课下阅读贾平凹 《秦腔》 《丑石》等作品。
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可怜
——弱小者
艰辛磨难
小桃树的经历
托物言志
可敬
——顽强抗争
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