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
2课
课题:《说和做》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
1、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析得出:1.本文内容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学习本文,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由上可见,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本文的最大特点,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好范文。
【教学重点】
1、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2、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了什么:学生对闻一多先生这个人物及事迹有所了解,对做与说的关系有常识性的了解。
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学生的年龄阶段在13—14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通过预习能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也能够收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通过快速默读,了解闻一多学生关于说与做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特定的时代背景有“距离感”,所以学习体验闻一多的精神品质,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艰深语句的含义成为学习难点。
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文章清晰明了的结构体会不够。
3)其他不能够深刻体会文章选材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澎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教学评价】
结构分析评价:能够准确的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字词评价:通过朗读和检测。
【教学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促进学生掌握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与过程。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构建动场】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
1·介绍作者和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臧克家,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2、字词积累。
地壳qiào????????仰之弥高mí????????兀兀穷年wù
校补jiào????????锲而不舍qiè???????沥尽心血lì
赫然hè??????????炯炯目光jiǒng?????群蚁排衙yá
函寄hán?????????目不窥园kuī???????迥乎不同jiǒng
漂白piǎo????????警报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说”和“做”各有什么特征?
2、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从文中找出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语句。
根据上面三个问题,完成下面表格:
?
“说和做”的特征
主要事例
人物形象
总体评价
学者
1、做了再说
2、做了也不一定说
1、《唐诗杂论》
2、《楚辞校补》
3、《古典新义》
为控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
1、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2、他,是口的巨大。他,是行的高标。
革命家
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投身于民主运动,敢取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大勇的革命烈士。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
讨论并归纳: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的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这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自然。
5、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6、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闻一多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讨论并归纳: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7、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四)、思维拓展:
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例如:
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体验反思】:
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认为闻一多先生的身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实际谈谈。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的爱国的精神;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等都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
、言行一致的爱国热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都值得我们学习。
【作业】
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板书设计】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臧克家)
说
做
做
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