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运动 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运动 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9 10: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理解】
按照全套教科书的安排,本课时学生开始学习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旋转”是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和平移图形的特征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使学生能够应用图形的旋转知识,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此前学生已经学移与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具备一定的认识。在学生对平移、轴对称概念及其性质都有一定的了解后,又综合运用这些图形变换的性质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突出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借助转一转、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突破理解障碍
五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非常强,所以在教学时,注重直观教具的演示以突破学生在图形变换时遇到的障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看课件演示,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体现数学的知识迁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简介】
学习一种图形变换大致包括下以内容: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图形变换;2.探索这种图形变换的性质;3.作出一个图形经过这种变换后的图形;4.利用这种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课时的“旋转”教学也是从以上几方面展开。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具准备】
学习卡、三角尺、铅笔、课件、简易钟表教具。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彼此了解。
1.游戏猜想:今天老师带来几张漂亮的图片,咱们来玩个竞猜游戏,比一比谁想到的最多哦!同时出示课件图片,并尝试跟着划一划,直观感知旋转和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激励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图片上的几张图片,猜想这节课上的会是什么内容,引出图形的运动-旋转的概念。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拨动手里的钟表,让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条线段,一直在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直观体会—方向;现在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几度的夹角?(90°)。转动指针的位置,让它一直处于直角状态,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哪些地方没有变化。体会旋转点不变、指针长度不变、方向改变、位置改变。
2.引入新课:现在老师要把这个夹角加上一条边,变成你们学过的一个封闭图形,会是谁呢?(三角形)刚才我们一直在转动角,现在变成了三角形,你还会吗?(我们要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了,孩子们有信心学好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同学们加油!)【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钟表和三角尺为例,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进一步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3.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三)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第84页例3图形,提问:从图片中,你提取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观察例3,思考:如何确定点A和点B旋转后的位置,找到各自的对应点。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三角尺和大家提供的数学信息来完成操作。
3.引导学生利用之前的学习,尝试探究。
4.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
A.四人为一个小组先进行讨论,引导如何通过旋转确定两个关键点的对应位置,找到对应点。(在旋转过程中,旋转点不动,确定方向、角度、距离。利用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的关系,顺利找到对应点,确定对应线段,清楚线段OA和OB和对应线段之间互相垂直。)
B.通过比一比,转一转,数一数,画一画完成操作;
C.小组反馈合作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及时渗透并强调“方向”“角度”“距离”这三要素。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把三角形两条边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旋转,设计图形,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生成知识,进一步掌握旋转的性质。学会转化迁移的数学思维,体验自己动手收获成功的体验。】
5.观看课件演示旋转、转化过程。
6.出示学习卡,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逆时针旋转图形,实现知识迁移。
A.学生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转一转、数一数、画一画,完成旋转。
B.请小组展示成果,启发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阐述,表扬做得又快又好的小组。
C.孩子们,咱们已经把两个图形分别作了旋转设计,这个过程中的操作重点和细节,你都会了吗?那咱们来总结一下方法吧!
【设计意图:逆时针旋转的再一次呈现,巩固孩子已经有的认知体验,更熟练地掌握操作要领,便于后面的练习与操作的进行。】
三、课堂小结
1.让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与反馈,总结旋转转化的过程
2.把板书补充完整。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件上的练习一;学生通过观察指名口答。
2.完成课件上的练习二,因为有一条边刚好没有在格子上,引导学生从(距离)上着手,可以通过量一量或者画高数相差的距离来确定这条线段的对应线段
,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简单的练习,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再到练习二的知识迁移,知识由简到繁,由理解到掌握再到生成,变书本知识为我所用。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体验知识突破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反思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布置
我是小小创作家【旋转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款体现旋转美的图片,可以把平移、轴对称、旋转相互糅合完成,下节课进行评比。
七、板书设计
5.图形的运动
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边)
(互相垂直)

定(旋转中心O)
形状不变

找(方向、角度、距离)
大小不变

连(顺次
连接)
位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