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一条铁路的完成》同步练习(北京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3《一条铁路的完成》同步练习(北京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4-30 14: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w.w.w.k.s.5.u.c.o.m
《一条铁路的完成》练习
一、积累·整合
1、下面加粗字的注音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乱糟糟(zāo) 高涨(zhàng)  咆哮(xiào)
B攫取(jué)  侥幸(jiǎo)  溃乱(kuì)
C糟粕(pò)   癫痫(diān)  颤动(chàn)
D胳膊(gē)   纯粹(cuì)  喇叭(lǎ)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走廊  宽宏  教养 B野蛮  融炉  闪烁
C狼狈  公署  戒备 D官僚  崇敬  自告奋勇
3、依次填入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组织宣传队的时候,我站过去,我说我愿意宣传。别人都是被___的,而我是自告奋勇的
 (2)那喇叭筒的声音到队尾去了,虽然已经遥远了,但还足够来___我的心脏。
A选举 震动  B推举 振动  C选举 振动  D推举 震动
二、感受·鉴赏
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你不放你的学生出动吗?……我们就是钢铁,我们就是熔炉……”跟着听到有木棒打在门扇上或是地板上,那乱糟糟的鞋底的响声。这一切好象有一场大事件就等待着发生,于是有一种庄严而宽宏的情绪高涨在我们的血管里。
……向着喇嘛台,向着火车站。小学校,中学校,大学校,几千人的行列……那时我觉得我是在这几千人之中,我觉得我的脚步很有力。凡是我看到的东西,已经都变成了严肃的东西,无论马路上的石子,或是那已经落了叶子的街树。反正我是站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喊声中了。
1、作者此时并不知道他们游行请愿的意义,为什么会觉得脚步很有力,并认为“凡是我看到的东西,已经都变成了严肃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正”一词流露出了作者什么心态,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向火车站必得经过日本领事馆。我们正向着那座红楼咆哮着的时候,一个穿和服的女人打开走廊的门扇而出现在闪烁的阳光里。于是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叫改为“就打倒你”!她立刻就把身子抽回去了。那座红楼完全停在寂静中,只是楼顶上的太阳旗被风在折合着。走在石头道街又碰到了一个日本女子,她背上背着一个小孩,腰间束了一条小白围裙,围裙上还带着花边,手中提着一棵大白菜。我们又照样做了,不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说“就打倒你!”因为她是走马路的旁边,我们就用手指着她而喊着。另一方面,我们又用自己光荣的情绪去体会她狼狈的样子。
1、文中提到的“光荣的情绪”是一种什么情绪,用你的话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中所叙述的事件让人读来不禁好笑,然而却发人深省,请你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段中所叙述的事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领悟
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喇叭筒跑到前面去时,我就闪开了那冒着白色泡沫的阴沟,我知道“冲”的时候就到了。
我只感到我的心脏在受着拥挤,好象我的脚跟并没有离开地面而自然它就会移动似的。我的耳边闹着许多种声音,那声音并不大,也不远,也不响亮,可觉得沉重,带来了压力,好象皮球被穿了一个小洞嘶嘶的在透着气似的,我对我自己毫没有把握。
“有决心没有?”
“有决心!”
“怕死不怕死?”
“不怕死。”
这还没有反复完,我们就退下来了。因为是听到了枪声,起初是一两声,而后是接连着。大队已经完全溃乱下来,只一秒钟,我们旁边那阴沟里,好象猪似的浮游着一些人。女同学被拥挤进去的最多,男同学在往岸上提着她们,被提的她们满身带着泡沫和气味,她们那发疯的样子很可笑,用那挂着白沫和糟粕的戴着手套的手搔着头发,还有的象已经癫痫的人似的,她在人群中不停地跑着:那被她擦过的人们,他们的衣服上就印着各种不同的花印。
大队又重新收拾起来,又发着号令,可是枪声又响了,对于枪声,人们象是看到了火花似的那么热烈。至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完成吉敦路”这事情的本身已经被人们忘记了,唯一所要打倒的就是滨江县政府。到后来连县政府也忘记了,只“打倒警察;打倒警察……”这一场斗争到后来我觉得比一开头还有趣味。在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我相信我绝对没有见过,但是警察我是见过的,于是我就嚷着:
“打倒警察,打倒警察!”
我手中的传单,我都顺着风让它们飘走了,只带着一张小白旗和自己的喉咙从那零散下来的人缝中穿过去。
学生们的口号,由最初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变成了最后的“打倒警察”,示威似乎变成了一场游戏,让人感到十分无奈;面对警察的镇压,学生们并没有表现出人们预期的英勇无畏,而是很快的溃退了下来;他们的游行请愿也没能阻止日本在东北修建铁路,那么作者为什么写下这篇文章,记述下这段事件呢?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应用·拓展
请以《令我难以忘记的一次经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重对已有经历的重新审视,写出自己的心态和切身感受。
参考答案
一、积累·整合
1、A(高涨,读为zhǎng)
2、B(应为“熔炉”)
3、D(“选举”指用投票或举手等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用在正式的场合,这里用“推举”较合适;“振动”是物理学上的术语,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在这里不合适。)
二、感受·鉴赏
(一)1、因为作者的情绪此时受到了周围学生的强烈感染。(结合上文,学生的活动使作者觉得“这一切好象有一场大事件就等待着发生,于是有一种庄严而宽宏的情绪高涨在我们的血管里”)
   2、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作者当时对日本政府的侵略意图并不了解,只是游行进行中因为被感染而产生了兴奋的情绪,“反正”正是对这种心态的反映。
(二)1、“光荣的情绪”是作者在游行中因为被感染而产生的兴奋与自豪之情。
   2、学生们联合游行请愿体现了他们作为进步青年坚决维护民族尊严的热情;然而他们把矛头却错误地指向了个别的普通日本民众,这体现了学生反抗的幼稚与认识上的肤浅。(答案不是唯一的,要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评价。)
三、思考·领悟
答案要点:有别于传统定势的视角,作者描述了她参加示威游行的经过和当时的心理、情态。文章并不把重点放在突出进步学生的形象,讴歌他们的优秀品质上,也没有一味拔高学生运动的意义,而是关注这样的时代情境中真实的、具体的存在的人们,尤其是普通人的心态与精神特征。对历史的尊重,是这篇作品的价值所在。
四、应用·拓展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已有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