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氮及其和化合物
第一课时 氮气和氮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自然界中时刻存在着氮气的转化。实现氮气按照一定方向转化一直是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N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2→NH3,NH3→NO均属于氮的固定
B.在催化剂a作用下,N2发生了氧化反应
C.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使用催化剂a、b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
2.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
A.均可用排水法 B.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C.NO用向上排空气法,NO2用排水法 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空气法
3.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在反应中若有6 molNO2参与反应时,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4.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气体呈红棕色,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面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的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是与的混合气体 B.可能是气体
C.可能是NO与的混合气体 D.只可能是一种气体
5.为除去混入NO中的少量NO2,应将气体通过
A.Na2CO3溶液 B.NaHCO3溶液
C.H2O D.浓硫酸
6.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2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NO2、N2 B.NO、CO2
C.NO2、CO2 D.NO、CO2、N2
7.把少量NO2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8.水与下列物质反应时,水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
A.Na B.Na2O2 C.F2 D.NO2
9.X、Y、Z、W均为含氮元素的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换关系(未配平,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1)X→Y+O2;(2)Z+Y→H2O+W;(3)Y+SO2→Z+SO3,则这四种化合物中氮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A.Z W Y X B.X Y W Z C.Y W Z X D.Z W X Y
10.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图是硫、氮两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物质P为NO2,则其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欲制备Na2S2O3(硫代硫酸钠),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可以选择Na2SO3+S
C.将X与SO2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2
D.物质Q的酸酐在图中未标出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转化过程中有3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NO 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该装置将有毒的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12.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含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自然界中存在如图所示的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雷电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
B.过程③“固氮作用”中,氮气被氧化
C.⑤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D.⑥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
13.将3mol的NO2气体依次通入下列三个分别装有足量①NaHCO3饱和溶液②浓H2SO4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起来,则收集到的气体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1molNO B.1mol NO2和0.05molO2
C.2mol NO2 D.0.25mol O2
14.下列对于二氧化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可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将NO2溶解
C.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
D.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15.在同温同压下,将充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①NO2+O2;②NO2+NO;③HCl+N2;④SO2+O2,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如图所示,待试管内液面稳定后,剩余气体体积依次V1、V2、V3、V4,则剩余气体体积最多的是( )
A.V1 B.V2 C.V3 D.V4
三、填空题
16.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镁与NO2的反应。已知镁与CO2的反应为2Mg+CO22MgO+C
(1)该小组类比Mg与CO2的反应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猜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上述猜测,实验装置(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如图所示。
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3+H2O
①装置A中的试剂是________。
②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③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
a.通入NO2
b.打开弹簧夹
c.点燃酒精灯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17.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和的反应,特进行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图1 图2 图3
(1)图1两集气瓶中________(填“上”或“下”)瓶颜色深。
(2)图2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图3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和反应的产物中有________,说明在该反应中显________性。
(4)由图2和图3中的现象写出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8.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下图所示。
(1)上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氨态氮 b.硝化过程 c.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氨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检验氨态氮肥中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5)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结合图示中的转化,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下:6Fe3++2=6Fe2++N2↑+8H+和______。
19.汽车尾气(含CO2、N2、CO、SO2、NOx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
(1)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温室效应、雾霾、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
(2)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和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但使用“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一定程度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NH3可将NOx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NH3与N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NOx储存还原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NOx的排放。如图所示NO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
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的储存和还原。储存时,部分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储存NOx的物质是___________。?还原性尾气CO与Ba(NO3)2反应生成N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N2转化为NH3属于氮的固定,而NH3转化为NO是氮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A叙述错误;
B.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氮原子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B叙述错误;
C.在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氮氮键)的断裂,在b表面NH3→NO,断裂极性共价键N?H键,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C叙述错误;
D.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D叙述正确;
答案为D。
2.D
【详解】
A.NO2气体能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错误;
B.NO与O2反应产生NO2,所以NO不能用排空气方法收集,B错误;
C.NO与O2反应产生NO2,NO2气体能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NO,所以NO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
D.NO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NO2与空气不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A
【详解】
A、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5价和+2价,所以生成硝酸的二氧化氮是还原剂,其计量数是2,生成NO的二氧化氮是氧化剂,其计量数是1,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质量之比都是1:2,选项A正确;
B、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硝酸,还原产物是NO,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选项B错误;
C、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5价和+2价,所以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中各元素都不变,所以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选项C错误;
D、在反应中若有6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4mol电子发生转移,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的关键,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5价和+2价,所以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硝酸是氧化产物,NO是还原产物,根据二氧化氮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4.C
【分析】
根据试管内气体为红棕色,故可知气体中一定含有NO2。根据题中信息:“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液面继续上升”说明其中还含有NO,但NO可能本身就存在于试管内,也可能是NO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涉及的反应有:3NO2+H2O=2HNO3+NO,2NO+O2=2NO2。生成的NO2又可与水反应,使液面上升,NO2、O2与水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故当试管内气体为NO2或NO2与NO的混合物时,通入适量O2,最终试管内可完全充满液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试管中最终全部充满水,由于N2不溶于水且常温下N2、O2与水不反应,则不可能含有N2,故A错误;
B.为无色气体,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原试管中含有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之前发生的反应是3NO2+2H2O=2HNO3+NO,通入氧气之后,可发生4NO+3O2+2H2O=4HNO3,气体恰好发生反应时,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故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原试管中盛装的气体的成分情况可能为①NO2、②NO2和O2(少量)、③NO2和NO等多种组合,故D错误;
答案选C。
5.C
【详解】
A. 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但通入碳酸钠溶液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
B. 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但通入碳酸氢钠溶液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 由反应3NO2+H2O===2HNO3+NO知,水洗可除去NO中的NO2,故C正确;
D. 浓H2SO4不与NO2反应,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选C。
6.B
【详解】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无色混合气体甲中一定不存在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CO2,排水法收集气体,广口瓶被上升的水注满,说明没有N2,所以甲气体的组成为:NO、CO2,故答案为B。
【点睛】
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和性质,把握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及气体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氮气不溶于水,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无氮气。
7.C
【详解】
假设3mol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2mol硝酸和1mol一氧化氮,2mol硝酸和小苏打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碳,2mol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1mol氧气,1mol一氧化氮和0.5mol氧气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氮,所以剩余气体有二氧化氮和氧气,选C。
8.C
【详解】
A.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水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水表现了氧化性,故A不选;
B.2Na2O2+2H2O=4NaOH+O2↑,H2O中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B不选;
C.F2与水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水中O元素被氧化,水表现出还原性,故C选;
D.3NO2 + H2O =2HNO3 + NO,H2O中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D不选;
故选C。
9.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第一个反应中,反应后产生了氧气,氧化合价升高 则氮的降低 所以X>Y;第二个化学反应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以得出W中的氮位于Z、Y之间,第三个化学反应中硫的化合价升高,则氮的降低,由此Y>Z,故W,Y,Z的关系为Y>W>Z。答案选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10.C
【详解】
A.物质P为NO2,则根据N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N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3分子的NO2参加反应,其中2个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HNO3,为还原剂,1个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作氧化剂,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正确;
B.在Na2S2O3(硫代硫酸钠)中S元素化合价平均为+2价,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必然有一种物质中S元素化合价比+2价高,一种比+2价低,可以选择Na2SO3+S反应制取,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X是-2价的S的氢化物,X为H2S,H2S与SO2混合,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该反应中H2S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则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1,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物质Q是N元素的+5价HNO3,其相应的酸酐是N2O5,在图中未标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11.B
【详解】
A.由上述图中可以看出发生的反应为:2NO+O2+4CO4CO2+N2,由方程式知该转化过程中有N、O、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A正确;
B. NO很不稳定,遇到氧气就被氧化为NO2,故B错误;
C. 由2NO+O2+4CO4CO2+N2知该装置将有毒的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故C正确;
D. 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故D正确;答案:B。
12.BD
【详解】
A.过程①“雷电作用”中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即发生的反应是,故A正确;
B.过程③“固氮作用”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被还原,故B错误;
C.⑤中被氧化为,涉及的反应可能有,故C正确;
D.⑥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涉及的反应不可能为,因为此反应中只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故D错误;
故选BD。
13.D
【详解】
3molNO2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首先NO2气体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反应中生成1molNO、2molHNO3,硝酸再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HNO3+NaHCO3=NaNO3+CO2↑+H2O,反应中生成2molCO2,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出来的气体为1molNO、2molCO2及水蒸气,再通过浓硫酸干燥,出来的气体为1molNO、2molCO2,气体通过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反应生成1molO2,氧气由一氧化氮发生反应2NO+O2=2NO2,反应中1molNO消耗0.5molO2,生成1molNO2,故从过氧化钠出来的气体最终为0.5molO2、1molNO2,最后用排水法收集,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1molNO2消耗O2为1mol× =0.25mol,故最终剩余的氧气为0.5mol-0.25mol=0.25mol,故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0.25molO2,故选D。
14.AD
【详解】
A.NO2与H2O反应除生成HNO3外还生成NO,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说法正确;
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NO2溶解的同时又生成新的杂质NO,且NO又能与O2反应,B说法错误;
C.NO2、溴蒸气分别与NaOH溶液作用均得无色溶液,所以用NaOH溶液无法将NO2与溴蒸气区分开,C说法错误;
D.NO2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是一种大气污染物,D说法正确;
答案为AD。
15.B
【详解】
①在同温同压下,将充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气体NO2+O2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二氧化氮和氧气、水能反应生成硝酸4NO2+O2+2H2O=4HNO3,根据方程式知,氧气剩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为氧气总体积的,二氧化氮全部参加反应,所以混合气体减少的体积为试管体积的,故水面上升的高度为试管的;
②在同温同压下,将充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气体,NO2+NO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二氧化氮和水能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一氧化氮和水不反应,根据方程式知,气体减少的体积是二氧化氮的,二氧化氮占混合气体的,所以试管内气体减少的体积为试管体积的,故水面上升的高度为试管的;\③在同温同压下,将充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气体HCl+N2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氯化氢全部溶于水,氮气不溶,所以试管内气体减少的体积为试管体积的,故水面上升的高度为试管的;
④在同温同压下,将充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气体SO2+O2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二者不反应,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氧气不溶,所以试管内气体减少的体积为试管体积的,故水面上升的高度为试管的;
待试管内液面稳定后,剩余气体体积依次V1、V2、V3、V4,则剩余气体体积最多的是V2,
故选:B。
16. NaOH溶液 吸收避免污染环境 收集 badc
【分析】
依据4Mg+2NO24MgO+N2,及NO2有毒的特点,球形干燥管中的试剂应为NaOH,其目的为除去NO2,防止污染空气;装置A为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NO2,装置B为收集氮气。
【详解】
(1)由题意分析可知,Mg与NO2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2NO24MgO+N2。
(2)①由反应2NO2+2NaOH===NaNO3+NaNO3+H2O可知,装置A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N2中混有的NO2。
②干燥管的作用是吸收NO2避免污染环境。装置B是利用排水法收集N2的装置。
③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O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badc。
17.下 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 氧化
【分析】
根据操作过程可知: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气体混合后产生的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说明反应产生了无色气体一氧化氮,而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
(1) NO2是红棕色气体而SO2是无色气体,所以下瓶颜色更深,故答案为:下;
(2)结合图2和图3中的操作现象可知,二种气体混合后发生反应:;NO2参与了反应被消耗,故答案为: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
(3)产生的NO和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所以说明产物有NO,NO2反应后得到NO,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NO2显氧化性,故答案为:NO;氧化;
(4)由现象分析可知答案为:;
【点睛】
常见的有颜色的气体:氟气:浅黄绿色 氯气:黄绿色 溴蒸汽:红棕色 碘蒸汽:紫色 二氧化氮:红棕色。
18.a 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 氧化 0.06 10Fe2++2+12H+=10Fe3++N2↑+6H2O
【分析】
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硝化过程是将转化为,转化为,反硝化过程正好和硝化过程相反,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过程是Fe3+和反应生成Fe2+和N2,Fe2+和、H+反应生成Fe3+,由此分析。
【详解】
(1)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方法,即氮气→含氮化合物或离子;
a.N2转化为氨态氮,属于人工固氮,故a符合题意;
b.硝化过程是将转化为,转化为,属于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不属于固氮,故b不符合题意;
c.反硝化过程正好和硝化过程相反,属于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不属于固氮,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检验的原理是先将转化为NH3,再根据氨气的性质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方法为:向溶液中加入浓NaOH浓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
(3)硝化过程是将转化为,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3价,转化为,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5价,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
(4)氧化生成H2O和N2,离子方程式为+N2↑+2H2O,转化为氮气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1mol转化为氮气时,氮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当生成1mol氮气时,转移3mole-,即n(e-)=3n(N2)=3×0.02mol=0.06mol;
(5)由图可知:铁循环脱除水体中硝态氮过程是Fe2+和反应生成Fe3+和N2,离子方程式为10Fe2++2+12H+=10Fe3++N2↑+6H2O。
19.酸雨 光化学烟雾 2NO+2CO N2+2CO2 促使SO2转化为SO3 形成酸雨 6NO2+8NH37N2+12H2O 2NO+O2=2NO2 BaO 5CO + Ba(NO3)2?N2 + BaO + 5CO2
【分析】
(1) SO2引起酸雨、NOx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
(2) “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催化转化器”促使SO2转化为SO3;
(3)在一定条件下,NH3、NO2转化为无污染的氮气和水;
(4)根据图示,储存时,部分NO被氧化为NO2;
【详解】
(1)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温室效应、雾霾、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2) “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N2+2CO2; “催化转化器”促使SO2转化为SO3 形成酸雨,提高了空气的酸度;
(3)在一定条件下,NH3、NO2转化为无污染的氮气和水,NH3与N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NO2+8NH37N2+12H2O;
(4)根据图示,储存时,部分NO被氧气氧化为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储存NOx的物质是BaO;?还原性尾气CO与Ba(NO3)2反应生成N2的化学方程式是5CO + Ba(NO3)2?N2 + BaO + 5CO2。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