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0 19:3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55370012052300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原卷版)
一、选择题
1.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2.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关于欧洲中世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B.基督教会神学控制思想文化
C.庄园法庭随着城市发展而建立??????????? ?D.城市市民享有人身自由
3.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服务等
B.封臣有效忠封君的义务,封君对封臣则没有义务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带有严格的等级性,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5.中古时期西欧的城市“街道大部分狭窄,弯曲小巷中(为防卫和隐蔽的目的)人与兽穿梭来去……猪可以自由行走于垃圾堆之间……雨后街道泥泞数日……城市均没铺路,对脚和鼻子都不太安全”。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设施落后 B.城市环境脏乱
C.瘟疫长期流行 D.经济发展落后
6.“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 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7.欧洲中世纪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说明西欧庄园(  )
A.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是区域的经济中心??????????????????????????????? ? D.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8.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9.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是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与庄园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
A.要求解除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城市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C.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依靠经营工商业而不是通过控制土地来获取财富与权势
10.一份11世纪的教会文献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并剥夺其进入教会的权利。同样地,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若将主教职位或其他神职授予他人,将受到天主的谴责,失去永生的机会。材料说明罗马教会(  )
A.注重与君主协商教会事务 B.严禁授予君主与贵族教职
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会人事权 D.防范教宗与世俗君主贵族合作
11.房龙《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
12.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1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14.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15.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
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 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
1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融合与创新的文明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17.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历程 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C.神权演变历程 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年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有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
19.让我们走进中世纪的欧洲,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对赐给他一块封土。”
——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结合所学知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什么时候在该地区普遍存在?封君封臣制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主持庄园法庭的是什么人?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和当时意大利的著名工商业城市。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幸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教传播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D项。
2.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关于欧洲中世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B.基督教会神学控制思想文化
C.庄园法庭随着城市发展而建立??????????? ?D.城市市民享有人身自由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不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建立的。中世纪的欧洲,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的建立和城市发展无关。所以,答案是C。
3.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解析】选C。贵族垄断立法权,在万民法之前已经存在,不属于该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属于该法律体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万民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属于该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万民法私法不断完善,属于该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服务等
B.封臣有效忠封君的义务,封君对封臣则没有义务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带有严格的等级性,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不包括封臣有效忠封君的义务,封君对封臣则没有义务。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织在一起而且权利、义务交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5.中古时期西欧的城市“街道大部分狭窄,弯曲小巷中(为防卫和隐蔽的目的)人与兽穿梭来去……猪可以自由行走于垃圾堆之间……雨后街道泥泞数日……城市均没铺路,对脚和鼻子都不太安全”。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设施落后 B.城市环境脏乱
C.瘟疫长期流行 D.经济发展落后
【解析】选D。根据材料“人与兽穿梭来去……猪可以自由行走于垃圾堆之间……雨后街道泥泞数日……城市均没铺路”等信息可知,材料说明中世纪城市设施落后、环境差,使脚和鼻子都不太安全,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水平制约,即经济发展落后,D项正确;城市设施落后、城市环境脏乱是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城市设施落后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A、B项;材料所述中世纪城市设施落后、环境差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而不是瘟疫的流行,瘟疫流行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C项错误。
6.“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 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解析】选D。修道院创办学校,修建图书馆,抄书,这些形式保存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其对周边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说明基督教在欧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正确;题干未体现基督教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排除A;宗教迫害与题无关,排除B;基督教宣传的主要是教义,而非人文思想,排除C。
7.欧洲中世纪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说明西欧庄园(  )
A.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是区域的经济中心??????????????????????????????? ? D.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解析】选A。查理命名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因此,本题选择A。
8.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故选择D项;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是“新君主国”的形式,而不是本质,排除A项;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指的是教皇国,排除B项;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指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
9.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是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与庄园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
A.要求解除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城市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C.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依靠经营工商业而不是通过控制土地来获取财富与权势
【解析】选D。城市居民通过经营工商业积累资本,城市权贵是在工商业经营环节中通过控制工匠来获得财富,而不是依靠武力夺取财富,也不是像庄园主那样,通过控制土地剥削农奴,农奴被迫依附于庄园主,城市中,权贵组织行会,并组成管理机构,以实现对城市的控制,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信息,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城市权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排除C。
10.一份11世纪的教会文献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并剥夺其进入教会的权利。同样地,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若将主教职位或其他神职授予他人,将受到天主的谴责,失去永生的机会。材料说明罗马教会(  )
A.注重与君主协商教会事务 B.严禁授予君主与贵族教职
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会人事权 D.防范教宗与世俗君主贵族合作
【解析】选C。材料信息表明教权高于王权,罗马教会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会人事权,故C项正确。
11.房龙《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
【解析】选B。结合材料“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可知庄园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故B正确;材料“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说明庄园内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竞争,故C错误;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与材料“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不符,故D错误。
12.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来看,领主可以抛弃附庸,但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具有双向契约特征,故答案为C项;这种领主与附庸的关系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这种关系具有严格等级性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种关系属于行政管理关系,排除D项。
1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14.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解析】选C。材料强调了自由城市里市民获得了较多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随着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市民阶层通过多种手段获得自治权,表明中世纪的城市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工商业者的集散地,也没有涉及城市受教皇控制,排除AB;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不是领主控制的庄园,排除D。
15.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
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 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
【解析】选C。材料“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强调城市的自治属性,“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反映出封建领主无法限制住满一年零一天的农奴,这体现了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与对峙,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农奴是城市的主要部分,排除A;只有住满一年零一天,才能获得市民身份,排除B;空前削弱过于夸张,排除D。
1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融合与创新的文明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解析】选C。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
因在于拜占庭融合和创新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故C项正确。
17.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历程 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C.神权演变历程 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
【解析】选A。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13世纪至17、18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最后,在17、18世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履,英法等国的资产级陆续掀起了资产级革命,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故选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瓦解,8世纪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B错误;欧洲宗教神权在8世纪至13世纪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排除B;在11至12世纪。西欧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这与曲的走向不符,排除D。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年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有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
【解析】(1)“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一信息“(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得出: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贵族等级制度;由材料一信息“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得出: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观点”,由材料二信息“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得出: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解释”,依据材料三信息“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有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欧洲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城市的出现,使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新的阶级和新的文化;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19.让我们走进中世纪的欧洲,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对赐给他一块封土。”
——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材料一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结合所学知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什么时候在该地区普遍存在?封君封臣制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结合所学知识,主持庄园法庭的是什么人?谈谈你对庄园法庭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和当时意大利的著名工商业城市。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封臣封君这是西欧。根据所学知识,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根据所学知识,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根据材料“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领处罚金。根据所学知识 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根据所学知识,庄园法庭维护着庄园公共秩序;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3)根据所学知识,从10世纪起,西欧城市开始兴起。意大利的著名工商业城市有米兰、威尼斯等。根据材料“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和所学知识,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4)根据上述材料,这时期历史发展主线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发展和瓦解。
【答案】(1)西欧;11世纪;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2)处以罚金;领主(或他的管家);认识: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认识写出两点即可)
(3)10世纪;米兰(或威尼斯等);经济中心;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4)封建制度建立、发展和瓦解。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幸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析】(1)条件:根据“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得出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根据“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得出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根据“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得出市民文化影响;根据“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得出封建势力衰落。
(2)影响:根据“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得出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根据“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得出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的基础;根据“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得出促进封建主义瓦解,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答案】(1)条件: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市民文化影响;封建势力衰落。
(2)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的基础;促进封建主义瓦解,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