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9 13:2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1、掌握并积累下列词语
搁 掷 脐 憎恶 菩萨 竹竿
烦 琐 土匪 辫子 胸 脯 疮 疤
诘问 哀悼 茉莉 书斋 霹雳 震悚 粗拙守寡

第一步: 交流感知
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补充讲解
【环节1、师友检查】

zhì

zēng wù
pú sà
gān
fěi
biàn
xiōng pú
chuāng bā
jié
dào

zhāi

sǒng
zhuō
guǎ
2、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由此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主要事件:
①她的称呼的由来 ⑤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②常喜欢切切察察 ⑥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③摆成“大”字的睡相 ⑦谋害我的隐鼠
④元旦的古怪仪式 ⑧为我买《山海经》
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2、教师指导】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普通劳动妇女。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1、师友研读】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 有什么反应?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能够做成功。他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更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本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2、教师点拨】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 有什么反应?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2、教师点拨】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能够做成功。他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第二步: 研读共品
【环节2、教师点拨】
【环节1、师友研读】
第三步: 互助释疑
速读课文,探讨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环节2、教师点拨】
速读课文,探讨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不大佩服
认为麻烦
空前敬意
憎恶怨恨
新的敬意




由衷的祝福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文的感激、赞颂蓄势,起到了铺垫、衬托的作用。
“憎恨”“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却流露出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却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的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求,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与思念。
【环节2、教师点拨】
第三步: 互助释疑

第四步: 巩固拓展
【环节1、师友检查】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能运用人物塑造的方法、细节描写、欲扬先抑的写法等本节课所学最好。
先自主写一写,再师友交流
【环节1、师友总结】
第五步: 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学会(懂得)了……
提示:从知识方面、学法方面、写作方面、互助方面进行总结,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
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补充,再全班交流
本篇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表现了鲁迅对阿长等底层大众的一种同情,更表现了对阿长的怀念和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第五步: 总结提高
【环节2、教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