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备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备课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24 16:50:23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复习(二)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抓住机会的四字词、名句或谚语。
2.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生哲理。
3.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人生智慧。
预习导航:
1.自主复习第五单元,完成自主复习表。
2. 熟读课文。
课题 人物或事物特点 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词句 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收获的道理 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复习第五单元,相信这节课你能收获很多。
二、自主复习:
同学们已完成了自主复习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归纳整理,并把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再一起交流。好,开始。
三、梳理整合:
(一)交流特点:
1.哪一小组汇报交流各课的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2.根据回答完成表格。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高、险
扫路人——乐观自信、开朗豁达、吃苦耐劳、勤劳朴实
《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智慧超群、循循善诱
《山谷中的谜底》
雪松——善于弯曲
过渡:同学们都找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那么你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呢?
(二)交流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预设交流天游峰:
哪些句子体现天游峰的特点?我们根据自主复习表来交流。(指名读句子)
预设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就能断掉似的。
这句话中,哪些词体现了“高”?哪些词语体现了“险”?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还有什么修辞手法呢?
读好这段话。男女生比赛读。
(随堂练习)
(1)请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补充句子:
他真瘦啊,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方明珠塔真高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也来创作一句。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2: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这段话中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写“高”的?
2.在事物的描写过程中,有时运用具体的数字,最能表现实物的特点。你也能用上这种方法说一句吗?
3.这段话中还写了游人的表现,是哪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呢?品味朗读。
当堂练习:
天游峰是___________第一险峰。一个“险”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为下文写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作了铺垫。
预设交流扫路人:
预设1:
出示描写老人外貌的两段文字,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人?
预设2: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言为心声,你从老人朴实的语言中读出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齐读。
3. 小结:你们抓住了扫路人富有个性的语言,读出了普通人的人生智慧,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是人生中的一种智慧
板书: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预设交流《最大的麦穗》
预设1.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预设2:“你们已经到头了。”
(1)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2) 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预设3:“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翁之意仅仅在于“穗”吗?更在于什么?
(2)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3) 看来苏格拉底的每句话里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为什么不说?
是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处,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预设交流《山谷中的谜》
预设: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四个“反复”能不能去掉呢?它们之间的前后顺序能调换吗?
2.整个雪松与雪抗争的过程叙述得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抓住前后句之间的联系,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用你的朗读来展示雪松的独特本领。齐读
(随堂练习)
仿照画线的句子,用相同的句式,写一写。
(1)就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论家务活多么繁重,妈妈总是细心地照料我。
(2)就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收获的道理
预设交流《最大的麦穗》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2)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最大的一穗”和“眼前的一穗”该怎样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锁定目标,抓住机遇
2.填空练习:
《最大的麦穗》记叙了_______大学者_____________让他的弟子们到麦地中摘麦穗,提了两个要求: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弟子们最终两手空空,但他们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背诵默写)也让我懂得了:
追求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度拓展:
关于珍惜机会的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苏格拉底的名言: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指名读,说说你的理解。
练习背诵
过渡:前面两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我倒是想听听你们在阅读了《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预设交流《山谷中的谜》
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齐读
1. 你们能不能模仿前面的方法,来总结一下所得到的启示呢?
板书
面对压力 学会选择
2. 谁联系生活实际或者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来深入的谈谈理解。
3.当堂练习:
《山谷中的谜底》其中“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巩固,我们收获了很多。其实,生活中隐藏着许许多多智慧的启示,谁来说一说?
2.我们可以从自然现象中受到启发,我们还可以从周围的人和事,自然环境,万物生灵去思考。下面来考考你们的智慧,思考下面的填空,想一想,你一定行的。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小的羊儿跪求母乳,那是在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成群结队的大雁飞越天际,那是在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变黄的树叶落入泥中,那是在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包含人生智慧的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复习,既增长了人生智慧,又增长了阅读智慧。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大。课后,用你的双眼去仔细观察,用你的心去认真体会,以( )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段话。好吗?这堂课就到这儿,下课。第五单元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学会正确使用本单元的字词。
教学重点:形近字、形似字、多音字的区分。
教学难点:正确并灵活运用本单元的字词。
预习导航:
完成自主复习表
课 题 形近字 难写字 易错字 我认为难理解的词语 优美句子(用词精确) 质疑问难
12天游峰的扫路人
13最大的麦穗
14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
课前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生字词已进行了自主复习,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归纳整理,并把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再一起交流。好,开始。
梳理整合:
第一关 征服生字
魁 贞 篷 丫 垄 夷 颇 褪 帚 削 罢
1. 指名读,齐读。友情提示易读错的字,并指出每一个字发音易错处。
帚(翘舌音) 贞(翘舌音、前鼻音 ) 削(多音字组词)
2.交流难写的字,师相机范写。
3.友情提示易写错的字,强调容易写错的笔画,并出示形近字比较。
魁( ) 侦( ) 篷( )
魅( ) 贞( ) 蓬( )
4. 选字组词。
削 销 消 ( )毁 ( )失 剥( )
魁 槐 魂 ( )树 ( )梧 灵( )
篷 蓬 缝 莲( ) 帐( ) ( )补
第二关 掌握词语
气喘吁吁 半途而返 望而却步 大汗淋漓 炯炯有神 豁达开朗
如梦初醒 挑挑拣拣 错失良机 东张西望 苍翠挺拔 完好无损
水滴石穿 一心一意 感激涕零 百感交集 深思熟虑 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鉴往知来 莫衷一是 迷途知返 恍如隔世
自由轻声读,指名读
哪个词还不理解的?交流
注意字形:(重点指导)
炯,右边不是同;
初,注意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拣,右边不是东。与“捡”辨析组词。
擦亮眼睛,注意找找某些词的特点。
交流,对某些词的结构进行进行归类,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abb:扑棱棱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abc:炯炯有神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bcc:气喘吁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带有“如”的:如梦初醒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5. 巧填练习五中的成语。
( )和( ),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和坚持不懈。( )和( ),形容时光易流逝,学习要抓紧,不能浪费时间;在学习中要养成( )的好习惯;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 )。
第三关 句子训练
●《天游峰的扫路人》
1.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没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到过北京。
没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到过中国。
没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________。
2.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1)长江——中国第一大河。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
●《最大的麦穗》
1.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
2.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传来了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
《山谷中的谜底》
1.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就这样,反复地______,反复地______,反复地______,反复地_____……不论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________________。
2.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确实,_____ 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漏补缺
经过大家的各抒己见,相信你又有了新的收获,请把自己的所得补充在自己的自主复习表上,完善它。
综合运用:
(一)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写出恰当的成语。
时间过得真快,这使我想起了成语:
( ) ( ) ( ) ( )
2、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真高啊!真是:
( ) ( ) ( ) ( )
3、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弟子们突然明白了道理。划线部分可换成成语:( ) ( ) ( ) ( )
(二)写出符合要求的词语。
1、填叠词。
扑( ) 沉( ) 黑( ) 蓬( )
根据提示填写成语。
出汗多( ) 目光有神( )
石阶多( ) 形象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