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运算定律也同样使用,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加、乘减运算定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乘加、乘减运算定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自主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学会观察发现、比较类推,更好地学会知识与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
21×3+25
21×(36-14)
6×8-5×4
(1)不要求学生计算,只要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即可。
(2)说说我们学过哪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题6。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⑴画框长m,画框宽m。
⑵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3、学生独立列式。
(+)×2或×2+×2
4、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⑴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⑵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整数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教师强调:在一个没有算式的括号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问题: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2.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运算定律也同样使用.
运用定律
简便计算
出示例7
×(×5)
(+)×12
问题:请你先独立计算上面两道题。
(
1
)
(
1
)
预设1:
×(×5)=×
(
2
)
(
1
)
(
1
)研讨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先做小括号里的,再做括号外的。)
(
1
)预设2
:×(×5)=(×5)×=3×=
研讨问题: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
1
)
预设3:×(×5)=××5=
(
2
)
研讨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同级运算去掉括号,一次约分计算简便。)
观察以上3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
1
)(+)×12
预设1:(+)×12=(+)×12=×12=13
(
1
)
研讨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先做小括号里的,在左括号外的)
(
3
)
(
2
)
预设2:(+)×12=×12+×12=10+3
(
1
)
(
1
)
研讨问题: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计算简便。)
观察这两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强调: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是计算简便。
三、结论总结:
1.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在一个没有算式的括号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四、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3
(+)×27
(1+86)×
2.解决问题。
奶牛场每头奶牛平均日产牛奶
t,42头奶牛100天可产奶多少吨?
全课小结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