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29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29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9 20:1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北 宋 建 立
事件:
时间:
人物:
都城:
960 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 封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朝代信息卡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先南后北

方针

识图辨析:
北宋是不是统一全国的王朝?
二、局部统一
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结果: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
北 宋
陈桥驿
东京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965年灭后蜀
966
963年
970年
978年
979
集权“安”天下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出自《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第二、第44页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
制其钱粮
天下自安
问 题 思 考: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问计赵普
一 .控制军权
集权“安”天下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2)统调分离
禁 军三衙掌兵
皇 帝控制军队
枢密院调兵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问 题 思 考:宋太祖如何控制军权?
加强 禁军
将1
将2
将3
换将
换将
换将
驻 地
驻 地
驻 地
集权“安”天下

一 .控制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2)统调分离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加强 禁军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丞相
皇帝
丞相
事无不统
皇帝
副相(行政权)
军权
财权



集权“安”天下

二. 削弱相权
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材料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权。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结合课文和材料,谈谈赵匡胤采用什么办法削弱宰相权力?

集权“安”天下

三.控制地方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复置转运使……
译文:自今年起,每年所收地方赋税,除留下地方行政的基本开支外,全部上缴中央,不得截留。又设置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通判……
译文:方镇缺少最高长官,命文臣掌管一州……设置通判与知州共同处理政事。
……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译文:这样中央财力雄厚,可有力控制地方。
——出自《宋史全文》卷一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说宋太祖如何控制地方?

集权“安”天下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三. 控制地方


以上三点措施的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重文轻武
以文“治”天下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Q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措施:
以文“治”天下

一.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
以文“治”天下

注重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
1)录取人数多 2)享受待遇高 3)起授官职高 4)提拔特别快
宋太祖一朝科举15次,录取100多人,宋太宗一年录取500多人,宋真宗科举录取人数更多。
宋太宗
回答:材料反映了宋太宗实行“文治”的又一做法是什么?
读书——科考——做官——学而优则仕
宋代科举图解:
县试 府试
院 试
童生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州 试
省 试
殿 试
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
第一名称会元
第一名称解元
宋1065年,正式定为三年一次。秋天进行州试(秋闱);第二年春天礼部主持的省试(春闱);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受命“知贡举”(科考主考官)。这年
的进士榜单,成为“千年科举
最闪耀的一榜”。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苏辙
程颢
苏轼
曾巩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消极: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②且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③朝廷财政负担增加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中 央
地方
地方
地方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守内虚外
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强干弱枝、重文轻武
钱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
求其能变动……???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合作探究:如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求变“保”天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阅读课本31至32面,思考:北宋中期,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执政期间:
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原因、目的)
怎么变法?(措施)
变得怎么样?(结果与影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原因
(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2)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导致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财政入不敷出
(3)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2021新增)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阅读课本31至32面,思考:北宋中期,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执政期间:
为什么要变法?(变法的原因、目的)
怎么变法?(措施)
变得怎么样?(结果与影响)
(2021新增)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2、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3、结果:收到一些成效,如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水利得到兴修;但最终被废除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4、败因: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评价反思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王安石变法有没有“暗香来”?
材料一、熙宁、元丰(宋神宗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
材料二、北宋熙宁年间,在王安石支持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结果: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抱负失败了,但是做人为学的精神与意气,则依然为后人所学习:
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面对困难,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举例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肩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本课小结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夺其权、制钱谷。
陈桥驿兵变:960年宋朝建立,定都开封。
重文轻武政策
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视。
表现:重文官轻武官,注重文教,发展科举制。
影响:增加取士名额,提高社会文化素养,社会安定;军队战斗力弱,官吏冗余,财政支出增加。
王安石变法:解决三冗危机、财政问题。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变法。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的割据战乱局面;北宋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政治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北宋的战斗力,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1、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2、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随堂练习
A
C
3、《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4、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