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0-2021学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复习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2020-2021学年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复习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20 16:0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地域差异》
章末复习
第五单元
复习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经过的主要省区。
2.结合已学的知识, 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在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位置、划分界线及划分依据。
4.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及地形特征、主要农业区、气候特征、矿产资源和工业区。
5.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及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农业特征和主要资源。
考点一:秦岭—淮河线
1.位置
秦岭——淮河主要通过的省区有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
秦岭属东西走向山脉,淮河自西向东流。
2.走向
3.主要经过省区: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0℃等温线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暖温带
亚热带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黄河
长江
(1)是我国 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是我国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3)是我国 的分界线
(4)是我国 的分界线
(5)是我国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6)是我国 (温度带)的分界线
(7)是我国 和 (气候带)的分界
(8)是我国 和 (植被)的分界
(9)是我国 水系和 水系的分水岭
(10)是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以北 以南 。
800毫米
1月0℃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旱地和水田
半湿润和湿润地区
暖温带和亚热带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河
长江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3B4B98B0-60AC-42C2-AFA5-B58CD77FA1E5}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自然地理特征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人文地理特征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0 ℃
>0 ℃
封冻
不封冻
<800毫米
>800毫米
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小麦、玉米
水稻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典型例题
1.秦岭山脉的走向与下列哪条山脉一致 ( )
A.天山 B.大兴安岭 C.太行山 D.武夷山
2. “橘化为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语,《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解释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着何,水土异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这里的“淮”与一列山脉组成的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
A. 秦岭—淮河一线 B. 天山—淮河一线 C. 昆仑山—淮河一线 D. 阴山—淮河一线
(2)下列关于该地理分界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是我国半湿润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 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 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A
A
C
考点二: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的划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依据
A
B
C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界线
划分区域
划分依据
A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B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C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
降水(夏季风)
气候(气温和降水)
地势(海拔)
4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
1.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重合
2.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重合
4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
1.我国畜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2.我国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典型例题
1、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  )
地势地形因素 B. 气温降水因素
C. 经济发展差异 D.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这四种颜色,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个区域(  )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D.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D
D
考点二:北方地区
1.位置、范围: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的地区,东部濒临渤海和黄海。
2.人口、面积:
北方地区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约占全国的20%。
4.林区
3.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位于二、三阶梯。
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绵延分布,是中国重要的林区。
6.气候
北方地区境内的河流主要有黄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关中平原
考点二: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5.河流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考点二:北方地区
东北平原 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华北平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等。
长城
农业以旱作为主,耕地类型为旱地
7.农业
考点三: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有煤、铁、石油等资源,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8.资源及工业类别
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9.人文旅游资源
典型例题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 农田多为旱地 D. 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2.我国煤炭、石油都丰富的地区是( )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南地区 D. 青藏地区
3.下列关于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 B.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C.位于黄河以北 D.东部濒临渤海、黄海
C
C
B
考点四: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濒临黄海、东海、南海。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地形复杂多样,西部地形多高原和盆地,东部地形多丘陵和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人口、面积
3.南方地区的地形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考点四: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珠江等大河。
4.气候类型及河流:
主要农产品: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
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5.农业:
考点四:南方地区
6.资源
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使得本地区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另外,旅游资源及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典型例题
1.学习了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贝贝整理了一下笔记,其中,有一项有误,请你帮他找出来(  )
A.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B.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C.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D.南方地区地形较为单一,以平原为主
2.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长江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 B. 冬季严寒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C.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 D.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
D
D
拓展延伸
1.南方地区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主要的热带作物有哪些?
2.为什么南方地区中西部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3.国家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战略,议一议,该战略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1.南方地区中西部地处一二级、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2.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量大
1.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有效的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
橡胶、剑麻、咖啡、可可等
考点五: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
1.位置:
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3.地形
2.人口、面积:
人口约占全国的4%,面积约占全国的30%
考点五: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4.气候:
河流稀少,以内流河为主,塔里木河为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5.河流
考点五:西北地区
1.自东向西,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是如何变化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地处内陆,又有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影响了当地的植被景观。

西
1.自西向东,呈现由草原到荒漠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
考点五:西北地区
6.农业
种植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源引黄河水
绿洲农业(新疆绿洲和河西走廊),水源高山冰雪融水
农业——畜牧业为主(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考点五:西北地区
7.资源
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
主要的矿产资源
西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白云鄂博 稀土
金昌 镍
克拉玛依 石油
典型例题
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远 B.纬度较高 C.海拔较高 D.温度较高
2.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下列矿产地与所产 矿产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白云鄂博-稀土矿B.金昌-金矿 C.石嘴山-煤矿 D.塔里木盆地-石油
3.符合西北地区自然景观描述的是( )
A.牛羊欢歌瓜果香 B.旱地麦浪大豆香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雪山青稞奶茶香
4.“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体现当地富有特色的( )
A.河谷农业 B.水田农业 C.绿洲农业 D.基塘农业
A
C
B
A
拓展延伸
1.西北地区生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2.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光照时间长 2.昼夜温差大
海拔较高,云量较少,因而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丰富。
考点六:青藏地区
1.位置与范围:
黄河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人口:
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1%左右。
考点六:青藏地区
3.地形:
青藏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
高寒
大河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发源于此
4.河流:
长江
澜沧江
怒江
雅鲁藏布江
黄河
考点六:青藏地区
4.农业: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青藏地区主要有两大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形成典型的高寒牧场。
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种植业以河谷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考点六:青藏地区
5.资源:
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地势资源等。
6.交通:
公路、铁路、航空网络逐渐修建,交通运输状况大大改善。
青藏高原现已成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宝地
著名铁路:青藏铁路
典型例题
1、关于青藏高原的农业特色,不正确的是( )
A、河谷农业 B、高寒农业 C、阳光农业 D、绿洲农业
2、下列地理现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地热资源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3、青藏地区雪山冰川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纬度高,气温低 B.深居内陆,气温低
C.海拔高度高,气温低 D.太阳高度低,气温低
D
C
A
拓展延伸
1.青藏高原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青藏高原高寒的环境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特别脆弱,我们因该如何保护本区的环境?
3.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议一议,本区青稞和小麦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合理放牧,划区轮牧,植树种草,防治生态破坏,草场退化。
1.光照强,日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
2.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
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