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无言之美
朱光潜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
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类句子,那么,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味语言的魅力吧!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他的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作家作品
瞬息万变(shùn) 缥缈(piāo miǎo)
信手拈来(niān) 铢两悉称(zhū)(chèn)
闲情逸致(yì) 心旷神怡(yí)
惟妙惟肖(xiào) 栩栩如生(xǔ)
宏壮(hóng) 惨戚(qī)
寂寥(liáo) 谚语(yàn)
字音字形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美术:文中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附丽:附着,依附。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悉,都;称,相当。
爽:有差别,不同。 姑且:暂且、先。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玩味:细心体会其中意味。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逸,安闲;致,情趣。
怆然:悲伤的样子。
词语释义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渊穆:极其美好。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词语释义
第一部分(1~3):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
第二部分(4~12):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
第三部分(13):总结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层次结构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引用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作者认为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不尽意
精读探究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①“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②作者认为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因此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从四种艺术入手,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将相片和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无言之美;
(2)举《论语》、陶渊明《时运》、李白《怨情》等,以文学作品的含蕴之美论证无言之美;
(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4)举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的例子,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言达意”比作“虚线画实物”,这说明“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
合作探究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诗歌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包含的意境却极其宽广。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的十个字,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如果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万言难尽,这正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这就是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黄山迎客松
相片和图画美术作品
1.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作者列举大量的例子,把深奥的美学理论和人们日常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易于读者接受,并从中学到一定的鉴赏方法。
2.文章论证思路清晰。作者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接着论述言意关系,然后从绘画、文学、音乐、雕刻四个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写作特色
本文首先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接着论证言意关系,然后以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课堂小结
无言之美
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
音乐的无声之美
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
文章结构
踏花归去马蹄香
拓展延伸
竹锁桥边卖酒家
拓展延伸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