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子里的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圆形光斑?
?
2.“人面桃花相映红”,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3.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则(
??)
A.?前者是由于小孔成像,后者是影子??????????????????????B.?前者是影子,后者是由于小孔成像
C.?都是由于小孔成像??????????????????????????????????????????????D.?都是影子
4.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
5.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6.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B.?近视眼,镜片Ⅱ??????????????C.?远视眼,镜片I??????????????D.?远视眼,镜片Ⅱ
7.下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B.????????????C.????????????D.?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放大?????????????????????????B.?、放大?????????????????????????C.?、缩小?????????????????????????D.?、缩小
9.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B.?由③到①???????????????????????????C.?由②到④???????????????????????????D.?由①到③
10.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1.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右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内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12.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13.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
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C.?人向平面镜靠近????????????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14.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15.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6.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______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1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
19.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
据。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
20.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1、图2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______(选填“图1”或“图2”)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你(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
,
则αB________αc
.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29分)
2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________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__?。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23.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⑴________
35°
41°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⑵__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⑶________
24.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________。
(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_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_。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
25.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
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填
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6.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7.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
四、解答题(共3题;共13分)
28.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如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
2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________?。
30.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图中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鸟和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C
3.
B
4.
A
5.
D
6.
A
7.
A
8.
A
9.
C
10.
B
11.
A
12.
B
13.
A
14.
B
15.
D
二、填空题
16.
(1)直线(2)镜面后
17.
缩小;抽水
18.
静止;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
19.
(1)0(2)40
20.
图2;远离
21.
(1)浅(2)=
三、实验探究题
22.
(1)放大(2)45(3)①③(4)远离
23.
25°;不成正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合理即可)
24.
(1)40°(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120°
25.
(1)③(2)亮(大)(3)B,C
26.
(1)倒立、等大、实像;20(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27.
(1)会聚;11.0(2)像距
?
?
??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
四、解答题
28.
夏天,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因此彩虹的上边缘可能呈红色,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29.
(1)CDBA
(2)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30.
解:如答图所示。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