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五 修辞与仿写 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部分 专题五 修辞与仿写 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9 21: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
专题五 修辞与仿写
考点一 修辞
修辞类型
1. 比喻与比拟
(教材七下P5、P9)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修辞
定义
例句
作用
比喻
明喻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
春天(本体)像(比喻词)小姑娘(喻体),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将平淡、深奥、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易懂、具体,富有感染力。
暗喻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 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流沙河《理想》)
借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叶圣陶《三棵银杏树》)
1. 比喻与比拟
(教材七下P5、P9)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修辞
定义
例句
作用
比拟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
将具体事物人
格化、形象化,更显生动幽默,感彩鲜明。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
辨析:比喻和拟人
①“比喻”通常是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把甲事物或情境比作乙事物或情境;“拟人”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其赋予了人的思想、行为、表情、动作等特征。
②“比喻”一定能找到喻体;“拟人”一定不出现人物名称。
(续表)
2. 借代与借喻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修辞
定义
例句
作用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
①具体代抽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代战争)
②部分代整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代财物)
③专称代泛称: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代有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文字简洁精练;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幽默感。
辨析:借
喻和借代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借代”也是不直接说出 所要说的事物名称,是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事物名称代替它。
二者比较相似,区别它们主要把握相似性和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
.
.
.
.
.
.
.
.
.
.
3. 排比与反复
(教材七下P40)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修辞
定义
例句
作用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①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叶圣陶《苏州园林》)
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内容集中,增强语势;叙事透辟,条理清晰;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注:排比的各项之间一般为并列关系,有时也有先后、大小、轻重等逻辑关系,此时顺序不能颠倒。
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3. 排比与反复
(教材七下P40)
(续表)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修辞
定义
例句
作用
反复
有意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
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层次分明,加强节奏感,充满语言美。
辨析:反复和排比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上。
辨析:排比和对偶
①排比需要排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字数可不相等。
②对偶的句子只有一对,两句的字数必须相等。
4. 夸张
(教材八上P42)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修辞
定义
例句
作用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扩大或缩小的 修辞手法。
①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藏克家《说和做》)
②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鲁迅《药》)
③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郑直《激战无名川》)
揭示事物本质,强调或突出事物特点,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5. 对比与对偶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修辞
定义
例句
作用
对比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所表达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对立的关系。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藏克家《有的人》)
②社会上有些人,当面是君子,背后是小人。
揭示对立意义,突出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人印象深刻。
对偶
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富有节奏感,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辨析:对比与对偶
①对比,内容上“对立”,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不要求结构与字数相同。
②对偶,形式上“对称”,要求结构必须对称,字数必须完全相同。
6. 设问与反问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修辞
定义
例句
作用
设问
设问是先提出问题,再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即自问自答。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杨绛《老王》)
引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使文章自然展开,或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
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答案蕴含在问句中。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刘成章《安塞腰鼓》)
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情感,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辨析:
设问与
反问
①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不需要作答。
②设问主要是启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
考点二 仿写
仿写要求
内容:看语境,找关联
仿句和例句内容有内在联系且衔接紧密
内容的主题一致
句式:看句式,明结构
修辞:看修辞,定风格
仿句与例句句式统一
句子内部词性、短语结构、字数一致
仿句与例句使用修辞完全相同
语言风格保持一致
针对训练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苍茫大地,芸芸众生,因为有了盼望,柔弱的臂膀才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有
了盼望,婆娑的泪眼才放出坚毅的光芒;因为有了盼望,脚下的道路越走越长,
越走越宽广。盼望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情怀;盼望是“众里寻
他千百度”的望眼欲穿;盼望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归心似箭。
(1)请写出语段中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排比、引用(或比喻)。
(2)仿照语段画线的内容,另写一句话。盼望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
手足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
排比
引用(或比喻)
手足之情
2. [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行走,是与自己相遇的途径。亲近自然,读书,历练,都是夯实人生基础的
课程,让我们走向丰饶和充盈。行走,让人生更精彩。孔子周游列国,只言片
语汇成儒家经典;王维使至塞上,大漠长河绘出壮美画卷; , ;
陶渊明采菊东篱,南山飞鸟寄托隐逸之心。人生无涯,行者无缰。愿你行走的
人生绚丽多姿。
请仿照前后句,在横线处续写句子。
要求:意义连贯,结构一致。
答案示例一:李白江边送友,孤帆远影牵出依依别情
答案示例二:东坡夜游古寺,月色柏影驱散贬谪之闷
答案示例三:龚自珍黯然离京,片片落红化作多情春泥
3. [2020金华]阅读《海浪》的节选部分,仿照诗句,续写一节诗。要求内容贴切,
结构相似。
海 浪
海浪是娃娃
手牵手,笑着,
一起跑过来。
海浪是橡皮擦,
把沙上的字,
都擦去了。
海浪是橡皮擦,
海浪是橡皮擦,
海浪是橡皮擦,
答案示例:海浪是小马虎,
把美丽的贝壳,
忘在了沙滩上。
4. 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
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 大海 夕阳
答案示例一:落叶——落叶在空中飞旋着,即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舞出生
命的极致。
答案示例二:大海——海面翻腾奔涌,潮起潮落,而心之深处一片宁静。
答案示例三:夕阳——夕阳吻着山峦的额,迟迟不肯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