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9 16:4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2020年初三毕业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0年3月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自治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qiān 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一见辄能诵
③喜从滑稽酒者游
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1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烨然若神人 秦王怫然怒
B. 心善其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 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
D 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2. 用斜线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三处。
每 阅 一 事 必 寻 绎 数 终 掩 卷 茫 然 辄 复 不 省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⑵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4. 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2020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②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③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④,咸誉清。疾病庀疡⑤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⑥妄者也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⑦乎?吾见蚩之者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选自柳宗元《宋清传》,有删改)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储存。③优主:优待。④雠:chòu出售、成交。⑤疕痬:yìbǐ头疮。⑥蚩:傻,无知。⑦翦翦:jiǎn小气。
8.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咸誉清 (2)未尝诣取直
(3)其馈遗清者 (4)益厚报清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2)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10. 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清有着怎样的人格精神。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3)辄复不遂( )
(4)鲁直所谓( )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5. 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任之而已/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朝而往,暮而归/康肃笑而遣之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出淤泥而不染
16.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遗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列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张世杰:宋军将领。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⑤乡:同“向”,面对。
8. 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一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女子之嫁也 B. 往之女家
C. 行天下之大道 D.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9.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B.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C.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D.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人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1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11. 请简要概括文天祥践行《富贵不能淫》文中“大丈夫”思想的具体表现。
202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示例所能看到的范围。
10.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故 其 胜 为 最 三 楼 皆 西 向 岳 阳 更 雄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观夫巴陵胜状
(2)迁客骚人
(3)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4)且三面临水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备矣 执策而临之
B. 多会于此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C. 而楼制工巧奇丽 六十而耳顺
D. 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不足为外人道也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
14.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甲文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所展现的画面。
15. 乙文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
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上自劳军 (2)军士吏被甲
(3)常居雁门 (4)为约曰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11.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李 牧 至 如 故 约 匈 奴 数 岁 无 所 得
12. 从以上两文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何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③是日更定矣 是: ④上下一白 一:
10. 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 湖中焉得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念无与乐者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D. 相与步于中庭 战于长勺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2. 【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13. 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2020年初三毕业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0年3月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自治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qiān 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一见辄能诵
③喜从滑稽酒者游
④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1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烨然若神人 秦王怫然怒
B. 心善其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 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
D 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2. 用斜线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三处。
每 阅 一 事 必 寻 绎 数 终 掩 卷 茫 然 辄 复 不 省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⑵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4. 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10. 被同“披”,穿着 就 交往 大概,恐怕 11. A
12.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13. ⑴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⑵年长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14. 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解析】
【10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被”通“披”,穿着;“殆”是多义词,这里是“大概,恐怕”的意思。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 烨然若神人/秦王怫然怒(然:……的样子/……的样子);
B. 心善其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善: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他说得好”/好);
C. 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而:表修饰/表转折,然而);
D. 然负此自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凭借或倚仗/背负);
故选A。
【12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的意思是: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据此,正确的句读: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的穿的)、若(如)”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长(成年)、善忘(健忘)、庶几(差不多)、以(用)”几个词是赋分点。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依据文章叙写的事件和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作答。《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地学习,可依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看出来。而《<精骑集>序》中的秦观,秦观在少时记忆力好的时候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只好用勤奋来弥补。这可从“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和“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可以看出来。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常常就能熟记。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2020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②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③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④,咸誉清。疾病庀疡⑤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⑥妄者也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⑦乎?吾见蚩之者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选自柳宗元《宋清传》,有删改)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储存。③优主:优待。④雠:chòu出售、成交。⑤疕痬:yìbǐ头疮。⑥蚩:傻,无知。⑦翦翦:jiǎn小气。
8.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咸誉清 (2)未尝诣取直
(3)其馈遗清者 (4)益厚报清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2)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10. 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清有着怎样的人格精神。
【答案】8. (1)称赞 (2)曾经 (3)给予 (4)更加
9. (1)即使不能立刻报答,而且赊账以后即死去的人成百上千,这也并不妨害宋清发财致富。
(2)到了年底,估计人们无力偿还,便把债券烧掉,始终不再提起。
10. 目光长远,求财有道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意思是大家都称赞宋清,“誉”是“称赞”的意思;(2)意思是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尝”是“曾经”的意思;(3)意思是要送礼物给予宋清的人,“遗”是“给予”的意思;(4)意思是就会更加优厚报答宋清,“益”是“更加”的意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本题中的重点词有:
(1)句中,“虽”,即使;“而”表递进,而且;“害”,妨害;“之”,助词,无实义;“富”,动词,发财致富;
(2)句中,“度”,估计;“报”,偿还;“辄”,于是,就;“复”,再,再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文章第二段的“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可知,宋清与其他小商人不一样,不计较眼前的得利,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人;根据第一段的“居善药”“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以及第二段宋清对待赊账之人,采取宽容的态度,致使这些人以后发达了,都来报答他,他也因此富裕起来这些记叙来看,可知他是一个求财有道之人。
【点睛】参考译文:
宋清,他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辅助配合药方,往往卖得很好,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长了疮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总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没带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或者有些他不认识的人,打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底,估计人们无力偿还,便把债券烧掉,始终不再提起。
药场上的人因为宋清的奇特(举止),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讲道义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讲道义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 宋清聚集药材四十年,所烧掉的债券,百人中有十人有的人做了大官,有的人接连管理几个州,他们的俸禄丰厚,要送礼物给予宋清的人一户接着一户。即使不能立刻报答,而且赊账以后即死去的人成百上千,这也并不妨害宋清发财致富。宋清获取利益的眼光长远,所以能成就广大的利益,哪像那些小商人呢?一旦要不到债,就勃然变色,第二次就相互谩骂而成为仇人。那些人赚钱,不是很小气吗?依我看来,真正的白痴,大有人在啊!宋清实在是凭借这样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坚持这种作风不停止,最后凭借这个成为富人。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优厚报答宋清。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3)辄复不遂( )
(4)鲁直所谓( )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5. 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任之而已/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朝而往,暮而归/康肃笑而遣之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出淤泥而不染
16.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答案】13. (1). 尽力 (2). 客居 (3). 总是、就 (4). 说(认为)
14.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2)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15. C
16. 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强:尽力。
(2)句意为: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3)句意为:总是不行。辄:总是、就
(4)句意为:鲁直所说。谓:说(认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莫:不要。更有:还有,另外有。者:……的人。
(2)红火:红红的烛火。任意:随意。数卷:几卷。亦: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
A.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B.表修饰作用的连词/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C.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D.表并列关系的连词/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人高雅的情趣,甲文表现在:“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兴之所至,随心所欲;“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竟然还有志同道合之人,可以纵情把酒言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俗世之人不解,我辈乐在其中,岂不快载!
乙文表现在:“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于寂静之中独听大雪敲击竹子的清脆之声,如同赏乐;“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悠闲自得。
【点睛】译文:
甲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文: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遗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列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张世杰:宋军将领。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⑤乡:同“向”,面对。
8. 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一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女子之嫁也 B. 往之女家
C. 行天下之大道 D.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9.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B.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C.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D.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人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1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11. 请简要概括文天祥践行《富贵不能淫》文中“大丈夫”思想的具体表现。
【答案】8. A 9. A
10. (1)能实现理想时,就与百姓一同遵守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2) 弘范认为文天祥非常忠义,派人将他护送至京师。
11. ⑴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⑵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⑶拒绝元将高官诱惑。⑷文天祥不食不寝,以死效忠,从容就义。
【解析】
【8题详解】
例句中的“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 女子之嫁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 往之女家 :动词,到;
C. 行天下之大道 :助词,的;
D.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代词,指文天祥;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读。先翻译句子,了解句意,再根据句意或借助关键词句读。句子意思是: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和他一起进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根据句意,借助词语“之”“使”,正确的划分为: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得志,实现理想;由,遵从,遵循;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2)义,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忠义;遣,派;至,到。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推崇的大丈夫。文天祥的具体表现为:
⑴富贵不能淫:“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面对元朝高官的诱惑,文天祥毅然拒绝。
⑵威武不能屈:“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见元将拒行叩拜礼;“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天祥在道,不食八日”“天祥不寝处,坐达旦”“天祥临刑殊从容”,文天祥不食不寝,以死效忠,从容就义。
【点睛】甲文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与百姓一同遵守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文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与其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报效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把自己过零丁洋时所做的诗文给了他,诗末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看了后,就不再提及此事。后来厓山被攻破,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救,作为人臣即使死了,也不能免除自己的罪过,怎能苟且偷生,另事他主呢?” 弘范认为文天祥非常忠义,派人将他护送至京师。文天祥在路上八日未食一饭,仍然没有饿死,文天祥就开始吃饭了。到了北京(即燕京),其所押解住处的人提供给他好衣好食,但天祥并不为所动,他不住在自己的居室,通宵坐至天明,然后被移交兵马司,由卫兵把守看管……文天祥临刑前面不改色,对旁边的訇卒说:“我的使命完成了。”向南拜而从容就义。
202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岳阳楼记》(节选)
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示例所能看到的范围。
10.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故 其 胜 为 最 三 楼 皆 西 向 岳 阳 更 雄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观夫巴陵胜状
(2)迁客骚人
(3)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4)且三面临水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备矣 执策而临之
B. 多会于此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C. 而楼制工巧奇丽 六十而耳顺
D. 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不足为外人道也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
14.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甲文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所展现的画面。
15. 乙文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甲文有什么不同?
【答案】10. 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11. (1)美好(2)贬谪、降职(3)如,比得上(4)面对 12. B
13. (1)看到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从君山一出发,(就可以看到)洞庭湖碧波万顷,碧水蓝天同色,宽阔无边。
14. 能够写出基本意思且语言优美,融入联想、想象
15. (1)乙文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衬托岳阳楼。(意思对即可)
(2)乙文的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甲文的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故句子断为: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胜,一词多义,美好。迁,一词多义,贬谪、降职。若,一词多义,如,比得上。临,本义,面对。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
B.介词,在\介词,在;
C.表转折,却\表修饰,可不译;
D.表判断,是\介词,对;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览,看到。得无,表推测。异,不同。(2)一色,同样的颜色。杳,极远,寻找不到踪迹。际涯,边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语句中的画面。开放类试题,不改变原意,用语生动,富有情趣即可。如: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作答及可。根据乙文语句“然不若武昌黄鹤楼”“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可见,作者层层铺垫,意在衬托岳阳楼的景美楼雄的特点。甲文写岳阳楼是为了引起后文的议论,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点睛】译文:
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乙: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上自劳军 (2)军士吏被甲
(3)常居雁门 (4)为约曰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11.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李 牧 至 如 故 约 匈 奴 数 岁 无 所 得
12. 从以上两文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何共同点?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答案】9. (1)慰问 (2)同“披”,穿着 (3)驻军 或驻扎或驻守 (4)规定
10. (1)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2)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11. 李 牧 至/ 如 故 约/ 匈 奴 数 岁 无 所 得
12. 共同之处:①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令行禁止)②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 独特之处: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
(1)句意为: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劳,慰问。
(2)句意为: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被,同“披”,穿着。
(3)句意为:常年驻扎在雁门郡。居,驻军、驻扎。
(4)句意为:(他)制定规章说。约,规定,规章。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
(1)曩:先前。若:好像。固:必定,完全。袭:偷袭。虏:俘虏。
(2)如是:像这样。数岁:几年。亡:伤亡。失:损失。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读划分。句意为: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依据句意可划分节奏为: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甲文中“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乙文中“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可知,周亚夫和李牧皆治军严谨,令出必行;由“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可知,他们两个都有自己的原则,不媚上。不同之处是还提到了李牧治军时“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在战斗中出奇兵,“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点睛】译文:
甲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本来可能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乙文:李牧,是赵国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一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又请李牧出山。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能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③是日更定矣 是: ④上下一白 一:
10. 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 湖中焉得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念无与乐者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D. 相与步于中庭 战于长勺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2. 【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13. 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答案】9. ①念:考虑,想到 ② 相与:共同,一起③是:这 ④一:全 10. D
11. 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2. 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巯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13. 横批:闲痴。 理由:“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念,一词多义,考虑,想到。相与,本义,共同,一起。是,一词多义,这。一,一词多义,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0题详解】
A.表顺承,可译为“就”\表转折,可译为“却”;
B.疑问词,哪里\句末语气词,可不译;
C.……的人\……的手段;
D.介词,在\介词,在;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但,只、只是。如,像。耳,罢了。(2)莫,不要。更有,还有。者,……的人。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甲文中画线句意为: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把松树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是水中植物,把院子里的月光比作是积水,这是比喻的修辞。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庭下如积水空明”是对月光澄澈的正面描写。“水中藻荇交横”,清晰可辨,这是对月光的侧面描写。从描写角度来看,“积水空明”为静景,给人静谧幽深的感觉。“藻荇交横”,水草摇曳为动景,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三种手法运用,既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澄澈,又包含了夜游人的闲情雅趣。月光下的庭院,空明澄澈,树影轻摇,似真似幻。烘托出作者与张怀民月下同行,不与世俗同的闲人情趣。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迁移。甲文中应选取“闲”字,因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点明了作者的心境,赏月的欣喜,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都融于“闲”字当中。乙文应选取“痴”字,张岱“痴”,痴迷于山水,痴迷于遗世独立的淡泊,所以才会于大雪初停之后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闲”与“痴”两字点明作者的精神实质,是两人闲情逸致,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外在表现。所以横批可拟写为“闲痴”。
【点睛】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