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河北省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0 18:5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
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词人范仲淹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表达了词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B. 上片的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 词人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塞下天气极其寒冷萧条,与词人的家乡中原截然不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D. 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7.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春望》是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的作品。两首作品都写到了“泪”,请分析他们各自蕴含的情感的异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中考一模联考语文试题(网考)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作者)。
(2)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新华区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共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乐府旧题,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D.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自古为人称道,说说你的理解。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词牌名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
B. 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
C. 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D. 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6.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八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轮模拟(线上)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C.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在《步出夏门行》每章最后都有的,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关系密切。
D.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7.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作者都是唐代诗人,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B. 甲诗首联中“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C. 乙诗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 甲诗中“无为”是“无须、不要”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
6. 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河北省
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词人范仲淹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表达了词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B. 上片的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 词人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塞下天气极其寒冷萧条,与词人的家乡中原截然不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D. 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7.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春望》是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的作品。两首作品都写到了“泪”,请分析他们各自蕴含的情感的异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6. B 7. 同:都是伤心之泪。
异:《渔家傲·秋思》中的眼泪是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之期无从谈起,将士们久戍边塞思念家乡,内心悲怆而伤心落泪。《春望》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都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一片凋敝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B.这首词上片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本项“充满祥和之气”赏析有误。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里的泪是伤心之泪,是因为“浊酒一杯家万里”,也是因为“燕然未勒归无计”,边塞苦寒,思念家乡,功业未成,归乡之期就无从谈起,将士们每每想及此处,就会因为内心悲伤而落泪。“感时花溅泪”是感叹时局,看到美丽的花也会落下泪来。花本为美好之物,怎会见之落泪呢?联系本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这里作者是因看到国都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一片凋敝景象,既担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又担心人民的生活困苦,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落下了眼泪。所以两种“泪”都是伤心之泪,但伤心的原因却各有不同。
2020年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中考一模联考语文试题(网考)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作者)。
(2)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案】 (1). (1)唐代 (2). 李贺 (3). (2)示例:美丽的秋色中,军营中的号角之声响彻整个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给人雄浑壮烈、黯然凝重之感。 (4). (3)C
【解析】
【详解】(1)考查作家作品。李贺,字长吉,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2)考查诗歌中用生动语言描绘画面。“秋色”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在秋天里,加上修饰语,比如美丽的、金色的等增加生动性。“塞上”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加上修饰语,比如黯然、肃杀等增加生动性。“角声满天”交代事件,军营中的号角声弥漫天空。由首联“黑云压城”敌兵犹如黑云滚滚而来,“甲光向日”我军战士铠甲闪烁,可知敌我双方开战,那么颔联的“燕脂凝夜紫”指的应是战士的血迹在夜色里凝为暗紫色。
(3)考查诗歌内容和主旨。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借用来写边塞征战之事,在押韵上较为自由。“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A正确;
B.黑云压城城欲摧,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敌军比喻为黑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来势之猛。动词“压”,给人以压迫之感,写出了敌军大军压境,突出人数之多。B正确;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指边塞战士的血迹在夜里凝成紫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烈。C错误;
D.诗中“黑云、金鳞、红旗、金鳞、黄金”色彩鲜明而浓艳,构成了一幅斑斓的画面。“黑云压城”用黑云来比喻敌军来势之凶之猛。“甲光向日”借向日的甲光写出我军战士的英姿。“凝夜紫”边塞战士的血迹在夜里凝成紫色,写了战争的惨烈。“报君黄金、提携玉龙”写出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诗人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来描写战争的惨烈,全诗构成了奇异的画面。D正确;
故选C。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新华区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共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乐府旧题,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D.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自古为人称道,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5. D 6. 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意近即可)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D.“诗人对乘舟垂钓的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表述有误,诗人化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的典故,是表明自己现在虽然被朝廷权贵排挤,但仍渴望被朝廷重用的心绪;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化用的是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长风破浪”“济沧海”是启示人们,在逆境中也要坚定意志,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也终将实现。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词牌名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
B. 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
C. 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D. 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
【答案】5. 年纪轻轻的孙权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奋发图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6.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描绘诗句,要理解诗歌的内容。解答该题要抓住句中的人物“孙权”,和句中关键词。“年少”即孙权青年时期;“万兜鍪”指千军万马;“坐断”占据的意思。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孙权的英雄形象即可。示例:孙权青年时期就带领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何等英雄啊!
【6题详解】
B.“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表述有误,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北固楼风光虽优美,但那时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词人触景生情,心念国家,抒发了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并无兴致去欣赏美景。故无赞美之意。
故选B。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6.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5. D 6. “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解析】
【5题详解】
D. “‘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故选D。
【6题详解】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八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轮模拟(线上)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C.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在《步出夏门行》每章最后都有的,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关系密切。
D.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7.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
【答案】6. B 7. 秋风阵阵,岛上树木发出唰啦唰啦的响声,辽阔的大海上波涛汹涌。
【解析】
【6题详解】
A. 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
B. 正确;
C. 有误。应是: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D. 有误。“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错误,应是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伟抱负;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风”“波”;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秋”“萧瑟”“洪”“涌起”,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作者都是唐代诗人,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B. 甲诗首联中“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C. 乙诗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 甲诗中“无为”是“无须、不要”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
6. 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答案】5. D 6. 同: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思念。异:甲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对朋友的祝愿,也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甲诗中“无为”是“无须、不要”的意思,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小儿女一样泪湿衣襟,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D错误,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1)相同。两首诗都是送别诗,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甲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关怀和同情;结合“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可知,乙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2)不同。甲诗:结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知,这里诗人认为真正的友情是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的,是无所不知的,一扫过去送别诗的愁苦之态,表现了一种开阔的胸襟,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关怀、思念,以及同情,结合“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感伤、凄凉的氛围,可知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这是两首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