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490010985500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点梳理
55245260985专题导入
专题导入
语序小故事
故事一
1976年,周恩来同志逝世以后,张春满以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了,就暗示其上海的党羽贴出了“强烈要求张春桥当总理”的大幅标语。人民群众看了非常气愤,有人就在标语上作了个表示颠倒的符号,变成“张春桥强烈要求当总理”。这就是利用句子内部成份的颠倒变化,把这个“四人邦”的“狗头军师”的狼子野心及其同伙上演的“劝进”丑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故事二
1949年9月,云南解放前夕,蒋介石命令军统特务头子沈醉带领大批特务窜到云南,逮捕了九十多名爱国民主人士。正准备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将军连忙给蒋拍电报,为被捕的民主人士说情。蒋的回电只有八个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逭:huàn逃避)。”卢接到电报,当即将电文给当过朱德同志老师的李根源先生看,与他商量对策。李先生看后,提笔将电文句序对调,变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这样一调,意思全变,由“情”可原,但“罪”不可宽恕,变成了“罪”虽不宽恕,但于“情”却可以原谅。于是,九十多名爱国民主人士便得救了。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语序的变换,竟产生了这么神奇的作用!
(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翻译时应当注意语序的调换。)
8445552070知识详解
知识详解
-42735574930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71120353695
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426720109220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 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翻译时要注意一定要加判断动词。
总结
判断句
-28575457201、“……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者也”表示判断。
2、采用副词 “乃”“即”“则”“皆”“是”“城”“为” 等表示判断。
3.用为是表示判断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41275292735
被动句
68135511430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 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 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 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翻译时一定要出现“被”。
总结:
788670102235被动句 1、“于”字句表被动。
2、“为” 字句表被动。
3、 “为……所……” 字句表被动。
4508535560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 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 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这两句中的( )中就是省略的谓语。
(3) 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随园主人授( )以书。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余闻( )而愈悲。
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
口技人坐( )屏障中。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卷底衣褶中。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翻译时省略的成分需要补充出来
155575248920
倒装句
(1) 谓语提前句
176530101600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矣哉,我少年中国。
甚矣哉,为欺也!
现代汉语也有这种谓语提前的句子,如,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语序还原,并且把上面的句子翻译出来。)
(2) 宾语前置句
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如:且焉置土石?
子何恃而往?
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如:彼不我恩也。
城中皆不知觉。
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
如: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语序还原,并且把上面的句子翻译出来。)
(3) 定语后置句
746125158115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马之千里者。
于是集谢庄精技击之少年。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
(4) 状语后置句
40894071755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如,屠惧,投之(以骨)。 … … 用骨投之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尉首祭祀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把大事托付给臣
战(于长勺)。… … 在长勺战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危难之间奉命
总结:
86931595885倒装句 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主谓倒装
(以上这些知识在学习古汉语时都应归类记忆。特别是倒装句的几种类型一定要记清楚,在翻译是要注意调整,此为考试之重点。)
69215114300强化练习
强化练习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B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 )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D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答案]C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 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1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答案]A
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
D.1/2、3、4/6/7/8/9
(选做)三 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 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
2、大王来何操?( C )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
4、是以后世无传矣。( C )
5、而君幸于赵王。( B )
6、惟你是问。( C )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 )
8、沛公安在?( C )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 )
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A E )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C )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 )
1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 C )
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C )
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E )
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 A )
2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A )
22、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E )
23、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E )
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G )
25、战于长勺( F )
26、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D )
2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E )
2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A )
2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 D )
30、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E )
31、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D )
32、至则无所用,放之( 于 ) 山下。( E )
33、惟余马首是瞻。( C )